第二章 《吕氏春秋》的思想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招致门客编著的一部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为重要地位的学术著作。
吕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大贾人,约生于公元前292年(一说公元前284年),死于公元前235年。
吕不韦在赵国首都邯郸经商,在市上遇到在赵国为人质的秦公子子楚,子楚财用不足,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知而怜之,认为“此奇货可居”,于是往见子楚说:“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着说:“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说:“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深知其意,二人遂密谋深语。吕不韦说:“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适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适嗣。”子楚赞同说:“必如君策,请得分秦与君共之。”于是吕不韦以重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又以重金买奇物玩好,而去秦求见华阳夫人,将其物献给华阳夫人。同时,言说子楚如何贤能,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子楚“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华阳夫人大喜,并对安国君讲子楚绝贤而受人称誉,要求安国君立子楚为适嗣,安国君同意乃立子楚为适嗣,吕不韦预谋的第一步达到了目的。接着,吕不韦在邯郸取“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面说之”,吕不韦“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嬴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子楚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逃归秦国。
秦昭王死,太子安国君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秦孝文王立一年而死,太子子楚代立,是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秦王年少,太后(赵姬)时时窃私通吕不韦。不韦家僮万人。”当时,战国四君子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都礼贤下士,各养门客数千人,并以此相炫耀、攀比。“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县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秦始皇益壮,吕不韦恐自己与太后私通祸己,遂引嫪毐与太后淫乐。嫪毐与太后私乱,生二子。此事被人告发,吕不韦受牵连,而被免除相国之位。后令其迁蜀,吕不韦深恐被诛,“乃饮鸩而死”。[1]这便是吕不韦的生平简况及《吕氏春秋》的编写情况。
东汉学者高诱在《吕氏春秋序》中说:“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检格,与孟轲、孙卿、淮南、扬雄相表里也。”实为中的之论。《吕氏春秋》博采众家思想而构建了自己的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