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什么是禅宗

什么是禅宗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什么是禅宗禅宗是中国佛教中的一个宗派。为此,达摩就被认定为禅宗的第一代祖师。据相关记载可知,达摩所传递的中国禅宗的精神,正是强调明心见性这个“正法眼藏”的。这是禅宗以前佛教大多数教派教理的困扰所在。禅宗可以说是为了摆脱以往佛教的这些困扰而出现的。这是禅宗的宗旨,也是禅宗的特色。这个宗旨和特色,也正是佛陀学问事业的精髓。

二、什么是禅宗

禅宗是中国佛教中的一个宗派。中国佛教的派别很多,计有下面这一些:律宗、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性宗)、天台宗(法华宗)、贤首宗(华严宗)、慈恩宗、禅宗(心宗)、密宗(真言宗)、净土宗(莲宗)等。 (唐·杨文会:《十宗略说》)

禅宗是上述许多派别之中的一个宗派。中国禅宗的建立,开始于南北朝梁武帝时。当时,有一个名叫菩提达摩的南天竺国和尚,来到中国收徒传授佛家学问事业,达摩所传授的学问事业就是一种关于调整心态的道理和实践,而由达摩开始的对于这种道理和实践的传承体系就叫做禅宗。为此,达摩就被认定为禅宗的第一代祖师。由于禅宗比别的宗派更注重调整心态的事,所以禅宗也被称为心宗。

根据禅宗的有关著述《五灯会元》和《景德传灯录》所说,禅宗的形成当初是出于释迦牟尼佛的安排。对此,《五灯会元》这样说: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

这“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传承系统的第一代祖师就是佛的弟子摩诃迦叶。据说,在古印度境内,这“别传”的传承到了菩提达摩,是为第二十八代传人,而这“别传”由达摩传到中国,就成了禅宗。因此,菩提达摩就有了双重身份,一是印度“教外别传”事业的二十八代祖师,二是中国禅宗的第一代祖师。达摩初祖在中国所传授的学问事业的精髓,就是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交待给迦叶的一句话: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正法眼藏,意为佛法的窍门。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指的是自我心性、深层自我;实相,兼指形而上的道的本体和人心的本体;无相,意为形而上。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意为另辟蹊径,直截了当地走明心见性(明悟本心、彻见本性)的道路。这明心见性,就是前面所说的“顿悟自性本来清净”的最上乘禅。后来,禅宗的第六代传人惠能将这个禅宗的特色进行了归纳,于是就形成了下面八个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坛经》)

当然,佛在灵山传法之事,无史籍可考,只能算做传说,但是,达摩的事迹,应当是可信的。据相关记载可知,达摩所传递的中国禅宗的精神,正是强调明心见性这个“正法眼藏”的。比如,达摩曾对梁武帝这样说:

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五灯会元》)

这“功德须自性内见” ,就是禅宗的宗旨,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调整心态必须明心见性的这个特点。为此,有人这样评论达摩的事业风格说: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凭心意用功夫,是指心思向内用功以把握住自我心性。这一点,正是禅宗的特色。对于禅宗的注重明心见性的做法,冯达文说得比较具体。他说:

禅宗前的中国佛教各宗派,像华严宗等,虽然已凸现“心” ,但却仍在大谈事理,这不免会使心陷溺于外;唐玄奘的法相宗(唯识宗) ,凸出了一个精神本体的“识” ,但这“识”并不为我心所有,它是在我心之外的客观、独立的存在;法相宗津津乐道于物理现象与心理现象的繁琐分类,尤使心胶着于外;佛教的许多宗派大多又推崇成佛成神,向往“西方极乐世界” 。这同样把个人的解脱寄寓于心性之外。但既寄寓于外,则解脱终不可得。这是禅宗以前佛教大多数教派教理的困扰所在。禅宗可以说是为了摆脱以往佛教的这些困扰而出现的。

怎样摆脱这种“使心陷溺于外”的困扰呢?就是“功德须自性内见” ,也就是把握“涅槃妙心,实相无相” ,也就是心思向内保持深层自我意识。这是禅宗的宗旨,也是禅宗的特色。这个宗旨和特色,也正是佛陀学问事业的精髓。比如,《金刚经》所指出的“见如来” 、 “生其心” ,与《心经》提到的“观自在” ,就是“功德须自性内见”的意思。又比如《金刚经》所说的“灭度众生” 、 “无所住而行于布施”等说法,就是指心思向内用功,这本是心性之学调整心态的正法。可是,只因其他教派的教理各有侧重,所以就或多或少地偏离了佛陀学问事业的核心精神。正是由于禅宗把握住了这个核心精神,所以才凸显了禅宗与众不同的强调明心见性的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