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价值观念的片面性

价值观念的片面性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 价值观念的片面性生态环境问题还同人的认识水平和价值观念有关。可见,人和自然关系上观念的偏颇性形成了将自然视为敌人和奴仆,看成是被改造、被征服、被统治、被支配、被占有、被利用的对象,最终引起生态环境问题。这种毫无节制的消费欲望,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将人降为满足物欲的经济动物,加速了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的退化,最终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4 价值观念的片面性

生态环境问题还同人的认识水平和价值观念有关。具体说来表现在:

首先,人和自然关系的偏颇性。从历史发展的总体上可以看到人和自然的关系处于矛盾对立的状态,不是人对自然的绝对服从就是人对自然的征服占有,人没有处理好同自然的关系。初民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人对自然的认识极其朦胧、肤浅,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就是人把自然奉为神,心怀敬畏之情,对之顶礼膜拜。人和自然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原始的依赖,被动的适应,奴隶般的服从,人和自然处于混沌原始的统一状态。进入文明社会后,人和自然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而进入到以人为主体的全新阶段。不过,这时的人所确立的人和自然的价值观却是把自然当作敌人来对待的,把自然界看作征服、统治的对象。近代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观念是人的主体能动性,似乎人可以改造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可以控制、驾驭所有自然力量。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整个大自然被人改变得“面目全非”了: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异常、土地贫瘠、资源危机。可见,人和自然关系上观念的偏颇性形成了将自然视为敌人和奴仆,看成是被改造、被征服、被统治、被支配、被占有、被利用的对象,最终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其次,对生产活动的简单化、片面性的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从原始融合、敬畏、顺从到冒犯、占有、征服、统治的变化,此中不难发现,人既未辩证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又未正确把握人和人的关系也影响着人和自然的关系。因为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生产力发展而体现)实际上是通过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来实现的。当人在改造自然的时候,他的生产活动不仅体现出人与自然界的利益关系,同时还涉及通过自然中介而发生的人与其他人的利害关系。马克思认为,“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9)同时,人们对生产劳动所带来的自然界的变化特别是对自然过程的干预以及自然环境的未来变化,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预见,一味强调生产劳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忽视了生产劳动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这样势必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给全人类带来灾难。正如马克思说过,经济的再生产过程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的。一旦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经济效益必然会丧失,从而会危害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最后,陈旧的发展观和粗俗的消费观也是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之一。传统的发展观片面夸大生产—经济的发展,忽略社会关系和文化思想的发展,使人的活动仅仅局限于满足生存需要的层面上,不了解社会政治制度、精神文化、思想道德等层次发展的重要意义。其结果必然导致违背人的需要的粗俗的消费观——不顾自然环境保护和挥霍消费有限的自然资源的盲目的消费观。这种毫无节制的消费欲望,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将人降为满足物欲的经济动物,加速了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的退化,最终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