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存在主义人生观

存在主义人生观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 存在主义人生观人生的目的和真谛究竟是什么?存在主义提出了个人主义的自我造就的人生观。虽然,存在主义人生观强调了个人在选择人生的理想目标时所具有的主体能动性,但是,其学说仍存在着不容否认的严重缺陷。

§3 存在主义人生观

人生的目的和真谛究竟是什么?应该怎样实现人生的理想目标呢?存在主义提出了个人主义的自我造就的人生观。存在主义从分析个人的存在状态出发探讨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海德格尔认为人是未确定的可能性的存在物。由于个人的自我意识,个体能领会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并在选择活动中不断地展开其可能性,获得规定或本质。海德格尔把选择叫做“筹划”,他说:“此在作为此在一向对自己有所筹划。只要此在在,它就筹划着。”(27)人生就是不断筹划自己、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获得规定的过程。萨特认为,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人的存在”,即“自我”或“自我意识”和“自我精神”。萨特将“存在”划分为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认为自在的存在就是外部客观世界。这种世界是毫无意义、不可言状的,是完全不透明的、偶然发生的荒诞的世界。而自为的存在就是主观意识,其最大特点是非实在性,不受任何外物或自身的束缚,完全是主动的、自由的。

萨特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认为人一开始只是作为纯粹的主观性、虚无、可能性而存在,至于人的本质,即人的各种具体的质的规定性,如才能、专长、职业、身份、贡献等,则是出于纯粹主观性的创造,是可能性的实现。换言之,人的一切特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上帝等外力给予的,而是作为自由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造成的。萨特说:“首先是人的存在、露面、出场,然后才说明自身。……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是后来人要成为某种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成他自身。”(28)不难看出,萨特把人的存在和动物的存在作了区分,前者是能动的存在,不断规定自己的本质,而后者是被动消极的存在,不可能重新规定自己的本质。所以,人是存在先于本质,而动物是本质先于存在。萨特肯定了人高于动物,但萨特所说的“人的存在”是那种与自己的过去无关的、与物质世界和其他人无关的孤立的抽象的个人存在。显然这是虚假的、错误的。马克思说:“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29)这种实际生活和人们的现实本质是完全一致的。人的真实存在只能是这样的一种存在,他们既离不开感性的自然界,离不开感性的物质活动,也离不开现实的社会关系。

萨特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人的存在本身就是绝对自由的,自由就是以主观性和超越性为特征的纯粹意识活动,它不断地否定自己,又不断地规定自己。自由是人命中注定的、不可逃脱的。不言而喻,萨特的“自由观”是脱离了一切决定论的自由。这种自由否定了物质的客观规律性和必然性,否定了社会关系和生活条件的制约性。所以这种自由是一种毫无具体内容的抽象的自由。同时,萨特一方面强调自由的“命中注定”性;另一方面又宣称“绝对自由”,这种逻辑上的自相矛盾也是显而易见的。

萨特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自由选择,人的价值就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萨特又把自由的真谛归结为选择,认为人的存在及生活过程本身就是在作出一连串的自由选择,人的一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计划。并认为一个人的选择没有外在的客观的标准可依照,只有根据自己的意志和愿望来选择。不过,一个人一旦作出了选择就必须对所作的选择负起责任。人不仅应对自己承担责任,而且要对他人、对社会承担责任。总之,在萨特看来,人生来自由,自由就在于选择,选择意味着责任,这便是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目的的体现。毫无疑问,这种“自由选择”否定了客观必然性,否定了社会关系和现实条件对人的制约性,否定了人的行为的可预见性,就不免地带有极大的主观随意性和强烈的非理性色彩,容易走向冒险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虽然,存在主义人生观强调了个人在选择人生的理想目标时所具有的主体能动性,但是,其学说仍存在着不容否认的严重缺陷。他们不是从社会关系上来考察人生问题的,往往偏重于个体,而忽视社会群体文化对人生价值选择的影响和作用。这种自由选择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性,因而带有随意色彩。萨特本人也承认这一点,“他让个人过于独立了,忽视了每个人对其他人的依附性,以及自由本身的依附性。”(30)结果是给人生活动带来消极影响。存在主义人生观把个人的生存处境和命运前途作为研究的中心,认为现实世界使人性异化,整个人生被所谓命运的烦恼、空虚的烦恼和内疚的烦恼笼罩着,人生没有确定的理想目标。然而,每个人却在生存着、追求着,人不是他应当成为的那个样子,人应当成为他可能成为的那个样子。因此,人生活动应当使自身的无限可能性成为现实性,人自己为自己选择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萨特认为人生理想就是“自由选择”,自由是人生的真谛,选择是自由的本性,每个人都为自己选择人生意义,都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通过自由选择,每个人都不断地超越自身成为自己的创造物。所以,自由选择是人生意义之根本。虽然强调了人的精神自由及人的自我选择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自由选择更多地倾向于孤独个人的存在,忽视了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因而根本来说它找不到实现个体精神自由的道路,最终陷入悲观绝望的冒险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