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享乐主义人生观

享乐主义人生观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 享乐主义人生观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及其意义的根本观点和一般看法。在欧洲,享乐主义人生观,源远流长,影响广泛。这种享乐主义人生观主要反映了奴隶主阶级追求享乐的生活要求。《杨朱》篇所宣扬的这种赤裸裸的享乐主义,正是西晋时期门阀地主阶级极端贪婪荒淫本性在人生观上的反映,是他们丑恶生活的理论表现。

§1 享乐主义人生观

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及其意义的根本观点和一般看法。人生观既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反映,又是对自己实际生活过程、经验教训的认识和总结。毫无疑问,历史上和现实中呈现的各种各样人生观都是对人的生存状况和根本处境的反映。由于历史条件、社会环境、认识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这些人生观没有对人生现象作出周全的阐释,他们或者把多层次、全方位的人生内容肢解开来,各执一方,或者把完整的人生过程看作是停滞静态的,他们或者扼杀人性,否定人生,或者以偏概全,把人降低到动物水平。总之,他们的视角是狭隘的,结论是错误的。

快乐主义人生观强调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认为只有肉体或心灵的快乐状态才是唯一可求和合乎人性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用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提倡利己主义,强调现世幸福。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七情六欲支配人的一切思想感情和行动,任何人为的力量都无法束缚和取消它。因此,一切符合人的自然本性、满足感官享受的东西都是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然而,仅仅从自然本性出发,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结为追求快乐,把人类一切行为的目的看作是趋乐避苦,这样就为享乐主义人生观提供了根据。

享乐主义是快乐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把人生活动仅仅看作满足生理感官需要的过程,认为追求物质的、肉体的享乐是人生的理想目标。在欧洲,享乐主义人生观,源远流长,影响广泛。早在古希腊时期,昔勒尼学派就宣扬享乐主义。它的创立者阿里斯提卜,把寻求肉体感官的快乐,看作是人的本性和人的天职。他宣扬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快乐,认为肉体的快乐比精神的快乐更迫切、更强烈,所以肉体的快乐优于精神的快乐。肉体的快乐既不在过去,也不在将来,而只在于现在,只有现实的、眼前的、感性肉体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他甚至主张,为求得肉体的快乐,采取什么手段都可以,不用为自己手段的卑劣而感到害臊。这种享乐主义人生观主要反映了奴隶主阶级追求享乐的生活要求。在中世纪,尽管封建地主阶级在生活上荒淫无耻,穷奢极欲,但在理论上却主要宣扬的是禁欲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某些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家,为了反对宗教的、封建的禁欲主义,也宣扬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他们鼓吹享乐的合理性,甚至作出“不道德的享乐是不存在”的论断。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爱拉斯谟认为,人的自然欲望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情欲高于理性,人生的目的就是感官享乐,就是毫无顾忌地寻欢作乐。他赞同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话:“最愉快的生活就是毫无节制的生活。”法国的蒙台涅也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个人感官享乐,人的理性只不过是为个人享乐提供正确的方法,而且他实际上还把感官享乐作为判断道德上善恶的标准,认为快乐就是道德。资产阶级早期的享乐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反对封建、宗教的禁欲主义起了积极的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但这种享乐主义其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现实物质利益和享乐的愿望。

我国魏晋时代流传的《列子·杨朱》认为人生在世,毫无意义可言。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能活到百岁的人,一千个人中还不到一个,即使活到百岁,其中无知的孩童期和昏昏的老年期几乎占去一半;晚上睡觉又要占去一半;人的疾病痛苦,忧愁恐惧还要再占去一半时间。这样,一生中能享乐的时间实在不多,所以人生在世必须抓紧有限时光,及时享乐,管他什么道德不道德,管他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杨朱》篇所宣扬的这种赤裸裸的享乐主义,正是西晋时期门阀地主阶级极端贪婪荒淫本性在人生观上的反映,是他们丑恶生活的理论表现。

马克思指出:“享乐哲学一直只是享有享乐特权的社会知名人士的巧妙的说法。”把它作为整个社会普遍的人生观是虚伪的,“一旦享乐哲学开始妄图具有普遍意义并且宣布自己是整个社会的人生观,它就变成了空话”(23)。美国学者柏忠言在《西方社会病》一书中,通过对西方国家的吸毒、自杀和离婚严重状况分析后,指出其思想根源在于享乐主义。他说:“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下整个信息就是:‘能取到什么就尽量取,让你的邻居下地狱去吧。’……感官的享受被视作人生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尽力为自己掠取,越多越好;尽量少拿出东西来,越少越好。”(24)“今天美国最流行的口号或格言中有一条是:‘如果觉得好就干’(Ifitfeelsgood—doit)人们经常在电视、收音机、报纸、杂志和千万次交谈中都听到这个口号或信息。这个口号也表现了美国社会享乐主义的自我中心的人生态度大肆泛滥的现实情况,人们以为,一个人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其唯一标准是,做这件事会不会给他带来感官快乐。‘如果能带来感官享受,那就做——如果不能,就不做。这就是‘底线’,就是作出各种生活决定的基础。”(25)他还进一步分析了享乐主义的危害,指出它造成无数的社会罪恶和大量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即使在西方现在也受到有识之士的批评,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更是不足取了。

不难发现,享乐主义人生观仅从人的生理本能出发,认为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满足个人物质生活的享受,满足生理本能的需要。把完整的人性需要归结为肉体感官的需要。这样势必把人降低到动物的水平。其实,人生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满足自然生理欲望,而且还需要满足社会精神的欲望。如果只是物质生活的享受,而没有精神生活的享受,那么,这种人生目的和理想也是欠缺的,它最终区别不出人

与动物的重要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