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陆德明的经学思想

陆德明的经学思想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陆德明的经学思想陆德明像陆德明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人。陆德明的《老子疏》和《易疏》都已经佚失,要考见其经学思想只能以《经典释文》为主要依据。陆德明为经、注作音义,发展了南北朝的义疏之学,成为唐代义疏的先声。不过,陆德明对北学缺乏了解和研究,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的不足。

第四节 陆德明的经学思想

img153

陆德明像

陆德明(约550—630年)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他身历三个朝代。生于南朝,陈亡后曾仕隋。隋炀帝时任秘书学士、国子助教。唐初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贞观年间(627—649年)任国子博士。他博通儒家经籍、训诂,又“善言玄理”。著有《经典释文》《易疏》《老子疏》等。

《经典释文》作于陈后主至德元年(583年),成书于入隋以前。“释文”即是为群书注音,因古代文字多以声寄义,注音即等于注义。由于先秦古籍中的文字和意义屡经变迁,阅读困难,所以汉魏以来有不少学者加以注释。陆德明采集汉、魏、六朝音切,共230余家,又兼收诸儒训诂,考证各本异同,古今并录,编成《经典释文》30卷,包括《周易音义》1卷,《古文尚书音义》2卷,《毛诗音义》3卷,《周礼音义》2卷,《仪礼音义》1卷,《礼记音义》4卷,《春秋左氏音义》6卷,《公羊音义》《穀梁音义》《孝经音义》《论语音义》《老子音义》各1卷,《庄子音义》3卷,《尔雅音义》2卷,卷首《序录》1卷。该书是研究中国文字、音韵、经学历史及经籍版本的重要文献。

陆德明的《老子疏》和《易疏》都已经佚失,要考见其经学思想只能以《经典释文》为主要依据。从该书的内容分析,他的经学思想大致具有以下特点:他生在南朝,受业于南朝梁大儒周弘正。史书称,周弘正讲授经书,影响很大。同时陆德明又受到经学统一潮流中北学并入南学的影响,因而具有鲜明的南学特色,继承了南方经学家好谈《易》《老》,倡言儒、道融合的风格。他明确表示要“研精六籍,采摭九流”(《序录》)。同时,他注释的对象不仅有儒家的经典,而且把道家的《老子》《庄子》也列为经典,这在魏晋以前、唐宋以后的儒学发展史上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不仅如此,他在为《老子》《庄子》作音时,特别详尽,原因是“《庄》《老》读学者稀”,所谓“读学者稀”,只不过是一种托辞,用以掩饰他对《老子》《庄子》的偏爱。他还引用班固的话,说:“道家者,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术也。”(《序录》)认为道家的“无为而治”也是统治者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统治手段,借以缩小儒家和道家在政治观方面的距离。

陆德明为经、注作音义,发展了南北朝的义疏之学,成为唐代义疏的先声。他说:“先儒旧音,多不音注。然注既释经,经由注显,若读注不晓,则经义难明,混而音之,寻讨未易,今以墨书经本,朱字辩注,用相分别,使较然可求。”(《序录》)为注作音,是他在经学史上的创举。如前所述,注音既等于注义,这样,就便于学者弄清原注。同时,他也兼及字义辨释,以补原注的疏漏。如王弼注《老子》第十二章,对其中的“五色”“五音”“五味”未作具体说明,陆德明解释“五色:青、赤、白、黑、黄也”;“五音:宫、商、角、徵、羽也”;“五味:酸、咸、甜、辛、苦也”(《老子音义》)。通过字义辨释向人们传授了知识。为了作好音义,他广泛收集各家的注释,如《周易音义》虽以王弼注为主,但又采收了子夏、孟喜、京房、马融、荀爽、郑玄、刘表、虞翻、陆绩、董遇、王肃、姚信等数十家。再如《毛诗音义》中也保留了《韩诗》的许多注解。其他如《老子》《庄子》《尔雅》等也都收纳了多家的注文。这些注释,有些已经佚失,如《庄子》的向秀和司马彪的注,《尔雅》的刘歆、樊尧、孙炎等人的注,都是由于《经典释文》的引用传下来,使后人得以研读古文。不过,陆德明对北学缺乏了解和研究,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的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