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抓大放小,治大国若烹小鲜

抓大放小,治大国若烹小鲜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抓大放小,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无为”思想的进一步具体化阐述,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的展开。“治大国若烹小鲜”,就反映了治国治厂的规律。根据“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企业经营项目的选择,也应采取“无为”态度。

抓大放小,治大国若烹小鲜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之。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老子·第六十章》)

【译文】

治理大国之道与烹调小鱼之道可以共通比拟。以道的范式君临天下,各种妖异的存在就不再显得变化莫测。非但它们不再显得变化莫测,即使变化莫测也难以伤人。非但它们的变化莫测难以伤人,圣人也不会去伤害它们。大家互不相伤,所以就推重同道之德而在道的莅临下和平共处。

【解析】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的这句话流传甚广。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家们,而且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重要人物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说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在《国情咨文》中引用过老子这段话,用以阐述论证他的治国谋略。法国也曾有一位女政治家,直接把老子思想作为其参与竞选的指导原则。

“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的是治理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就像煮小鱼一样。只能将调味、火候放得适中,文火烹煮,不急躁,不躁动;这样煮出的东西,才能色鲜味美;如果火候不对,调味不对,心烦躁,下锅后急于翻动,最后煮出的东西一定“一包糟”,色、香、味什么都没有了,肉也碎了。统治者治理国家,企业主治理企业,道理跟烹煮小鱼一样,不要常常翻弄。因为,一个工厂几十人至上万人,国家几亿人,如果制度朝令夕改,老百姓就无法适应,大家的行为无所适从,就不知该做什么才好,人心即乱,社会就大乱。如果制度稳定,职工就会心情稳定,就会专心于工作,就更加容易出大成果。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无为”思想的进一步具体化阐述,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的展开。对此,老子继续阐述了这样做的结果。他说:以烹小鱼的方式治大国,“以道莅天下”,连鬼神都不会“伤民”了;不仅鬼怪不“伤民”,圣人也不“伤民”;为什么圣人也不“伤民”?因为他像烹小鱼一样在治国,怎么会于民相伤呢?这样,鬼神和圣人都“不伤民”,“故德交归焉”。意思是,人民就可以享受到“德”的恩泽了。这样,当“民忘于治,若鱼忘于水”时,天下也就大治了。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思想运用在我们现代企业的管理中,情形和原理也是一样。治厂如治国,就企业而言,企业规章、大原则不能变,只能因时间推移、市场演变和大小、软硬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小调整”和“小改变”。企业只要抓住了大的原则,制定了大的、基本的规章制度,使企业有了一个正确的、基本的运行轨道,在通常情况下,就应当坚持“以不变应万变”。只要基本的东西是正确的、较为完善的,就不要轻易去“翻弄”它。

作为一种由“道”发挥出来的治国(治厂)思路,“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对一个企业领导者来说,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按照“道”的思想,提高领导者素质。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首脑”的素质怎样,往往决定了企业(国家)的命运。那么,按照“道”的思想来提高领导者素质,讲的是领导者除了应具备各类或某类专业知识而外,要做领导人,就还得增加一门新的学问,那就是对“道”要有认识,对“道”的各种法则要有认识,对“道”的哲学原理及在当代的运用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思考。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道”所反映的是一般规律,这一点在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那里,都有过很多论证。而“治大国若烹小鲜”又表达了“治理”上的一般规律。但是,要真的理解“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还是得从对“道”的领悟开始。理解了“道”,理解了“无为”,对“治大国若烹小鲜”才能理解得更透彻。

(2)企业领导要亲自参与顺应规律的工作,并在这项工作中亲自主持“火候”。“烹小鲜”并不是一点也不翻动,该翻动时,还得翻动。这也是客观规律。企业家要带领整个企业顺应这些规律去发展,他必须亲自站到规律面前去,引导企业行为朝着顺应规律的方向发展。

(3)企业领导人应当崇尚规律,要“以顺应规律为重”,而不要以个人欲望为重。煎烹小鱼,就要尊重烹小鱼的方法。领导者在面对诸如利害得失荣辱兴衰的对立选择时,要站在顺应规律一边,不可站在自身贪图等主观欲望一边。面对企业管理,要扩大知识面,要在大的方面、根本的方面做文章。“治大国若烹小鲜”,就反映了治国治厂的规律。企业领导人,应当努力掌握这条规律,并在运用中使之具体化、现代化

(4)企业领导在用人问题上,也不可过分“翻弄”。任何企业都会涉及用人问题。用人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是企业成败的一个内部关键因素,不可不作讲究。根据“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企业首脑在用人问题上,也应当采取“无为”的立场,坚持“烹小鲜”的态度和技法,不要随时乱“翻弄”。一般而言,企业在发展干部队伍时,一开始就应将干部的基本素质、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看清看准。经认真考核、试用证明其胜任并合符企业道德要求的,就应大胆任用,只要没有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就应长期使用,支持其开展工作。工作中即使出现小的失误,也应宽容、谅解,协助其纠正。而对那些过不了考核关、试用关的,或者过不了道德关的,坚决不用。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有一定道理的。总的来讲,“治大国若烹小鲜”,用在企业用人问题上,就在于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任人唯贤,创造宽松、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

(5)企业家在项目选择上应采取的态度立场。根据“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企业经营项目的选择,也应采取“无为”态度。确定一个项目究竟是该上还是不该上,应依据“是否是社会众生的迫切的利益需求”这一准则来决策。属于社会众生的迫切需求,急众生所急的项目,就上,反之不上。一旦决定,不要轻易改动。朝秦暮楚,东一下,西一下,是办不成事的,结果只会是负面的。只要认定所选的项目是社会众生所需要的,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条件,又是办得到的,认准了,选定了,就应“守中”、“抱一”,按照既定的道路,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地前行。如果了解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就要义无反顾地为之奋斗,使该产品早日问世。凡是通过努力能做到的,要尽最大努力去做,这样一定会有好结果。相反,如果我们“这山望着那山高”,成天忙于变更项目,过分有为,也就违反了“烹小鲜”的规律,结果一定是“一团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