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记李朝正的《重建禅门第一祖菩提达摩大师碑》阴文

记李朝正的《重建禅门第一祖菩提达摩大师碑》阴文

时间:2023-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记李朝正的《重建禅门第一祖菩提达摩大师碑》阴文《全唐文》九九八收此文,又记李朝正“元和朝官昭义军监军使,守内侍省奚官局令”,这大概是碑阴文刻的官衔。

记李朝正的《重建禅门第一祖菩提达摩大师碑》阴文

《全唐文》九九八收此文,又记李朝正“元和朝官昭义军监军使,守内侍省奚官局令”,这大概是碑阴文刻的官衔。

我读此文,觉得有几点很可以注意。

第一,此文可以使我们知道元和年间(“元和阉茂之岁”,阉茂是戌年,可能是元和元年丙戌,806;或十三年戊戌,818)有监军的宦官李朝正建立所谓“梁武帝撰”的《禅门第一祖菩提达摩大师碑》。此文说:

此碑文布传于天下久矣。未详其所立处。顷日得之□(此处原文为方框“□”)□(此处原文为方框“□”)其文,乃知梁武帝深达玄旨。若非留心此宗,则罕测其涯际。……朝正尝愿于熊耳吴坂再立此碑。属以戎事多故,遂乖本志。今仍就二祖可大师塔前建之,用表真宗之所由也。

所谓“梁武帝碑文”及“昭明太子祭文”均载在近年从赵城寻得的《双峰山曹溪宝林传》卷八(《宋藏遗珍》第三十三册)。此卷中说达摩“已得付法人竟,时后魏第八主孝明帝大和十九年而入涅槃也,葬熊耳山吴坂。”所谓“昭明太子”的祭文也说“葬熊耳之左,凿吴坂为坟”。李朝正说他原来“愿于熊耳吴坂再立此碑”,最可以证明当时确有人相信此种伪史料,还刻石建立大碑!

第二,此碑阴文又可以让我们知道洪州道一的一支如何在德宗贞元年间,透过宦官的势力,已进入帝室的宫廷。此文说:

……曹溪能弟子南岳惠让(注意:此时还没有确定怀让之名,还称“惠让”),让弟子龚公山洪州道一。洪州弟子信州鹅湖山大义。大义,贞元中内道场供奉大德。每敷演妙理,万法一如:得无所得,证无所证,开合一二,是非双泯。夫无象之象,象遍十方;无言之言,言充八极,要谓真证真得,涅槃宗源乎!

至[贞元]十九年(803)四月十九日,德宗皇帝乃度中贵王士则,命舍官,赐名惠通,充[大义]弟子;又度官生童子惠真充侍者。惠通由是亲承[大义]教旨,妙达真宗。

自祖师[达摩]历六代后,名流大德,学徒得意者,在行天下,敷演妙理,不可殚纪。朝正但据所禀本教来处叙之。将来幸辩由户不谬矣。今恐年代久远,故刊石纪之。

大义入长安供养内道场,似在贞元中叶——至少在贞元十九年以前。至十九年,皇帝特为他度中贵王士则充他的弟子,赐名惠通。立《禅门第一祖碑》的宦官李朝正大概就是这个宦者王士则的弟子,就是大义和尚的再传弟子了。故他自己说,他“但据所禀本教来处叙之”。大义是洪州道一门下的第一人进入宫廷的。后来宪宗元和三年(808)有诏征召太行山百岩寺怀晖至京师,住章敬寺,每岁召入麟德殿讲论。元和四年(809)召见惟宽于安国寺,五年(810)问法于麟德殿(怀晖事见权德舆的《百岩禅师碑》;惟宽事见白居易的《传法堂碑》)。怀晖、惟宽都是道一的弟子,他们被召入宫廷,都在元和初年,都在大义之后了。马祖道一原出于西川成都浮众寺金和尚(无相)门下,后来自称是曹溪能和尚的再传弟子。道一还是一个“高节志道,随处坐禅”的山林和尚。到了大义这一支才开始进入皇帝宫廷。我们看李朝正的大刻梁武帝的《菩提达摩碑文》,可以想象当时最早拜在大义和尚门下做“亲承教旨”的弟子的太监们是何等愚陋的人了。

第三,李朝正此碑文叙述的时代是贞元后期到元和前期的时代,其中叙菩提达摩至中国,为禅宗第一祖,

内传心印以为宗……外传袈裟以为信,其袈裟授可大师,可授璨,璨授信,信授忍,忍授能。

这完全是接受了神会造出的“传衣”神话。但此碑文说:

达摩遗言云,“我法至第六代后,传我法者命如悬丝。故能受付嘱后,犹隐遁人间,事在本传。祖师知当来学徒必注意谓法在衣上,不知法本无为,得之者永超三界。了斯玄旨,是达真宗,所以诫绝传衣,令学人得意者广通流布,化及无穷,拯溺俗于沉沙,擢迷途于苦海者矣。”

这就完全推翻了神会宣传的“从上以来六代,一代只许一人,终无有二;纵有千万学徒,只许一人承后”的狭陋的法统说了!

此碑文叙述贞元十九年四月十九日德宗皇帝特度中贵王士则为大义和尚弟子,而绝不提及宗密宣传的贞元十二年“有敕下,立荷泽大师(神会)为第七祖”的事,如果贞元十二年有敕文立神会为禅宗第七祖,这个很有地位的中贵李朝正似乎不会这样完全抹煞那位新近敕立的“第七祖”罢?

五十、十、廿四夜半

据《胡适手稿》第七集卷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