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专利侵权检索如何检索

专利侵权检索如何检索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 纠纷预防措施 积极预警 提前布局企业首先必须对与自己产品相关的专利信息做详细的专利检索,对本企业产品的制造及输出国的专利信息进行严密分析,制作专利地图,了解相关产品的未来趋势以及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

1. 纠纷预防措施

(1) 积极预警 提前布局

企业首先必须对与自己产品相关的专利信息做详细的专利检索,对本企业产品的制造及输出国的专利信息进行严密分析,制作专利地图,了解相关产品的未来趋势以及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将自己的技术申请专利,进行合理布局,以保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资料: 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动态预警机制

知识产权动态预警机制主要包括专利、商标预警机制。这里主要介绍专利预警,原因是专利预警较为复杂,具有代表性。

一、专利预警简介

西方发达国家频频利用专利打压“中国制造”,给中国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由于缺少专利侵权预警机制,中国企业在这种“专利纠纷”中缺少充足的心理和证据准备,只能仓促应战,大大增加了维权成本,减少了胜诉的可能性。

要改变现状,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需建立行业预警机制,及时发布行业预警报告; 同时,也应鼓励企业进行专利侵权预警。

建设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侵权预警系统,动态监控相关领域的专利,可以及时向决策层提供建议,及时预防专利纠纷的发生,减少专利侵权给企业带来的损害。

二、专利预警的程序

1. 选择专利数据源

由于要在全球范围内查找有关专利,所以在专利数据源的选择上,现在一般采用专业数据库与互联网搜索相结合的方式,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业数据库(即七国两组织数据库,包括德温特数据库)、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数据库(USPTO)、欧洲知识产权局数据库(Epdoc)、日本特许厅的数据库都是很好的数据源,操作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2. 选定分析软件

专利数据的分析、管理需要建立专项数据库。如果专利数据数量众多,建库工作量就会非常大,这个时候选择专业的专利数据分析软件就非常必要。

现在中国市场上流行的专利数据软件包括大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Patent EX软件、北京彼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系列软件都很专业,兼有专利下载和专利分析功能。

对软件不能实现的功能 (如专利引证分析),企业需要在软件自选项中通过数据库标注、人工统计的办法进行分析。

3. 专利检索方法选定

专利检索方法很多,可以根据企业名称、发明人、申请人、公告号、技术分类等等方面进行检索。使用者可以根据技术主题领域的宽窄、专利数量的大小确定专利检索方法。

在检索时,专业数据库可以用较长的检索式,官方公开的数据库则只能选择由简单关键词组成的检索式。

4. 专利数据检索

首次检索后,还需要对已得到的专利数据进行了初步筛选,并在分析的基础上修订检索式,进行补充式检索或修正式检索,也就是二次检索。必要的话还会进行多次的检索和修订,直到专利数据达到相对穷尽。

5. 数据整理

所有入库专利数据需要逐个进行分析,以标题、摘要为主,必要时结合专利说明书进行详细筛选,将与技术关键词关系不大 (例如只是作为例证提到该名词) 的专利剔除。

对于从不同数据库下载到的相同专利,由于文献号不同下载的重复专利,由于语言不同而造成的专利申请人、专利发明人的差异以及同族专利,也需要进行合并。

鉴于专利的法律状态比较复杂且一直在变动过程中,所以在进行专利分析时除非必要 (例如进行专利侵权分析),一般都采用专利申请数作为统计分析的标准。

6. 绘制专利地图

专利地图就是将收集的专利数据图表化,用直观的图表来分析复杂的专利信息,便于管理层理解和接受。专利地图源于日本,现在在美国、韩国、台湾地区也非常流行。专利地图一般由专利分析软件自动生成,但很多特别的专利地图需要手工绘制。

7. 做出预警报告

最后,操作者可以利用专利地图提供的各种数据,集合相关市场信息,撰写知识产权纠纷预警报告。

(2) 专利回避设计,提请无效

在专利分析过程中,企业可能发现企业的产品存在侵权风险。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通过专利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合作,积极作专利回避设计,绕过已有专利的保护范围,并在回避设计的基础上布局新的专利。当然,企业也可以做无效分析,如证据确凿可以提起专利无效诉讼程序。这一过程可以形容为“探地雷”、“避地雷”、“挖地雷”、“埋地雷”。

(3) 许可和转让谈判

相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我国企业技术研发力量不足,且有些专利是基础专利,企业无法绕过,无效的资金支出和时间成本也很大。由于产品上市有很强的时效要求,所以有时候与相关知识产权持有人进行许可谈判还是必须的。如果有关企业有意转让专利,性价比又合适,中国企业也可以考虑收购,甚至将对方企业一并收购。

在专利许可谈判前,企业应该分析对手,看对方是否属于积极主张专利权的厂商,是否有专利授权先例,许可费多少等。

对于有一定专利储备的企业,可以通过专利信息分析了解各方的专利布局,如果对方也存在侵犯自己专利权的事实,可以考虑交互授权谈判。

(4) 回避直接市场

如果企业发现知识产权持有人要求的许可费过高,自己无力承担,或者支付许可费后利润甚微,就可以考虑回避对方专利严密覆盖的市场,在对方没有布局专利的地方开展业务。

由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企业的知识产权需要在很多国家获得注册和授权,要花费巨额的成本,所以企业都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市场注册或申请知识产权,例如在美中日欧布局知识产权,而忽略较小或者利润较薄的市场,放弃在亚非拉的中小经济体布局知识产权。这就给中国的企业提供了机遇,华为和中兴就是通过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逐渐占领广大市场的。

(5) 积极储备防御性专利或者参加防御性专利池

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市场构成,积极购买储备可以遏制其生产销售的关键专利,在对方准备下手时及时亮剑,让对方知难而退,达成所谓的“恐怖平衡”。参加防御性专利池也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6) 准备不侵权意见书

有时候,企业会发现自己的专利与竞争对手的专利距离很近,但自信又没有侵权。这个时候,企业就需要聘请专业的专利律师对有关专利进行分析拆解,看是否侵权,或者法官判定侵权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美国,一般需要聘请专利律师出具不侵权的法律意见书。律师的法律意见可提供依据,证明公司未侵犯竞争对手的专利权、竞争对手的涉案专利无效,或不可执行。法律意见书必须由律师根据企业产品技术如实出据。律师出具的关于规避专利侵权的意见可以证明公司已经知道并仔细研究了竞争对手的专利。在向外部披露公司法律意见时,公司应当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此类披露也可能导致放弃美国的律师-委托人特权,产生严重后果。

法律意见可用于评估公司在美国营销产品的商业风险,也可以作为自己并非“故意”侵权的证据,从而防止法院判定3倍赔偿金的损害赔偿。

(7) 积极处理律师函

向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人发出律师函是国外企业维权的通则,与国内的律师函相比,国外的律师函都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必须尽快处理,不能随意拖延,以免产生不利法律后果。

接获律师信函后,在未确认侵权与否或提起诉讼前,双方即会有所互动,这些因应动作不但会让双方在尚未进行正式诉讼前即有可能达成和解或授权,以避免双方庞大的诉讼费用、无形的人力及时间的消耗; 另外,站在被指控侵权者的角度来看,如何快速移除诉讼危机,以解除客户疑虑,让顾客关系的负面影响达到最低是更为首要的考虑。因此,对于被指控侵权者来说,专利诉讼危机发生前,一套完整且有效率的因应措施相当重要。

2. 外包业务纠纷预防

作为全球的制造中心,中国很多企业都接受外包业务,根据国外品牌企业的订单从事产品制造。由于专利权涵盖“制造专利产品”行为,所以即使不从事销售推广业务,市场上没有自己品牌的产品,也存在专利侵权的风险。由于没有经验,有的接受外包业务的企业成了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被告,或者成了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赔偿责任的最后承担者。

国际跨国公司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侵权预警机制,如果发现产品可能侵权,一般就会委托有专利使用许可授权的企业制造。但是,也有少数企业恶意隐瞒可能侵权的风险,委托中国制造企业从事设计生产,同时通过协议中或订单背后的责任转让条款来转移侵权责任。

为了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在接受外商订单时,中国企业应该主动要求对方出示相关专利权的证明文件,同时委托专业人士进行检索确认,从原料、技术、设备、包装等各个环节上罗列出可能出现的专利权。如果检索后发现外商不是所有相关专利的专利权所有人,就应该要求提供适当的授权证明文件,如果对方不能提供,或者提供的专利技术与委托的技术不完全一致,或者委托方的专利权授权范围不包含委托第三方加工,则应考虑在合同中订立明确条款,规定任何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都应由该外商负责并赔偿己方损失,以合理规避侵权风险。

实际上,即使暂时查不到有关专利风险,企业也要谨慎地审核对方提供的合同条款,增加签署专利权瑕疵担保条款,将可能出现的专利侵权风险加以说明,明确双方承担的侵权责任,并添加委托方专利权的保证义务,详细规定出现专利权纠纷的处理方式和方法,明确一旦发生专利权纠纷时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3. 出口企业专利风险管理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工业产品出口国,出口企业的专利风险非常大。不同产品市场、不同产业、不同产品、不同技术、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遇到的出口相关的专利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类别和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专利风险管理计划。

企业产品出口专利风险防范一般应做好产品出口地专利布局、专利法律环境调查、现有专利存量的检索与监控、风险分析、纠纷应对方案设计等几方面的工作。

4. 预防“专利幽灵”

近年来,国际上专业专利许可公司非常活跃,已经使很多生产型大企业不堪其扰,将它们指斥为专利幽灵 (patent troll)。

专利幽灵一般从破产公司、科研机构、个人发明者手中收购专利,然后进行整体的专利许可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发起专利侵权诉讼,向生产型企业索取高额的侵权赔偿。

“专利幽灵”一般先起诉中小公司,获得前期收益; 然后用前期收益支持起诉大公司,获取更大收益。例如,在2004年正式开庭审理之前,一个专利侵权诉讼的被告实施抗辩的平均费用约为100万美元; 判决前,实施抗辩的平均费用约为200万~300万美元,有些专利案件的抗辩工作甚至可花费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为了规避昂贵的抗辩费用,中小企业被告往往选择提前和解。这需要被告支付一笔赔偿金。这笔钱可以帮助专利幽灵们起诉大公司。

Intel公司的芯片、RIM黑莓手机都曾遭遇“专利幽灵”的侵袭,有些大公司付出了数千万美元,甚至数亿美元的代价。微软公司某Office版本的软件使用了一项韩语-英语自动切换方法专利,某“专利幽灵”公司协助专利发明人起诉微软,一度使法院判决微软赔偿7500多万美元,并停止相关Office软件的销售。

防范专利幽灵的策略有:

(1) 抢先研究未来5~10年统治市场的新技术,并进行有效的专利布局。这是大企业的选择,是“地毯式”专利布局策略的延伸。这需要提前支出很大的研发和专利布局成本,中国很多企业没有这样的研发和资金实力。

(2) 定期检索公司核心产品和技术,发现专利布局漏洞,予以填补。这就要求公司有很强的专利检索和分析软件工具和专业的专利信息管理人才。企业可以通过专利地图来圈定有关专利,通过结盟和收购专利来填补布局漏洞。

(3) 监控专利交易市场,发现有威胁的专利,提前实施收购。在美国、欧洲,专利流转市场已经逐渐成形,专利转让、专利拍卖主体和技术已经使得专利买卖形成市场。企业须时时关注知识产权市场,监控与企业产品相关的专利的去向,避免其流入“专利幽灵”手中。

(4) 进入市场前预防。对拟进入有关国家市场的产品实施侵权检索,通过回避设计来规避任何可能侵犯的专利,或者预先收购这些专利。

(5) 积极研发,大量储备专利,大规模实施对外专利许可,在减少自身专利维护成本的同时,消除下游企业的专利研发积极性,削弱行业内专利储备的离散程度。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专利幽灵的武器供应量。但这种策略对中国企业困难太大,可实施性不强。

(6) 积极加入专利联合防御基金。为了应对专利幽灵,美国出现了AST、RPX等防御性基金。这些基金实施大规模的专利采购和囤积,对会员进行保护,同时对非会员形成很大的压力和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