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敢于挑战人生的儒商

敢于挑战人生的儒商

时间:2023-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宦海无涯轻淡出,商场有利常满足;十年磨砺铸诚信,一身儒气总难除。珠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为了一家大型国有集团公司的重组和上市,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竞争者中,决定选聘董国志出任集团公司的总裁。在这种特区大环境之下,随着外资对集团公司的介入和控股,董国志改造企业、重组上市的愿景夭折了。经过痛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他挑战人生、重塑自我的信心。

宦海无涯轻淡出,商场有利常满足;

十年磨砺铸诚信,一身儒气总难除。

——摘自本文主人公诗抄

这是本文主人公下海经商10周年时写的一首小诗。这首小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文主人公过往人生的一些轨迹,也是本文主人公对自己人生的一点感悟。

人生,对于每个人来说各不相同。然而,对于成功者来说却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都经历过艰苦的奋斗和拼搏。

在珠海市提起董国志,无论是在党政机关,还是在民营企业中,不少人都知道他的经历:这个昔日政界的“董市长”,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奋斗,已经成功转变为商界的董事长。他不仅多次被评为珠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民营企业家”,连续三届被选为珠海市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而且,他所创办的亿诚投资有限公司也多次被评为“先进民营企业”、广东省“重合同守信用”和“光彩之星”企业,得到业内的好评。

但是,对于董国志是如何由“官”变“民”,跻身于市场经济大舞台的?又是如何在这个舞台上进行艰苦创业的?期间经历了怎样的的心路历程?却很少有人知道。

由于董国志是从吉林省走出去的创业者,在过去的一年中,记者曾几次约谈采访他,均被他婉言谢绝。最近,听说他已经辞去了公司董事长职务,记者又一次约谈了他。

2012年10月,北国初冬。

记者说明了来意,他沉思良久后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在交谈中,他没有夸夸其谈,也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在平静中讲述着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曲折经历和内心变化,既有苦闷和彷徨,也有开心和快乐,不时还有对自己的反省和检讨。记者从中深切地感到,一个年过六十之人,生命中却充满着激情与活力: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次次地挑战自我,用心血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要了解这一切,还是让我们共同走进董国志非凡的人生“片段”吧……

挑战与重塑

1995年的早春。

位于南海之畔的珠海经济特区,早已是绿树红花、姹紫嫣红,一派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象。特区的脚步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正阔步前行。

珠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为了一家大型国有集团公司的重组和上市,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竞争者中,决定选聘董国志出任集团公司的总裁。

这其中的“缘由”是:时任副市长的董国志所在的吉林省通化市的一家企业与这家集团公司有着长期合作关系,彼此多次接触中,使其油然而生渴望投身到火热的特区经济建设的激情;而其长期的经济管理实践和丰富的企业重组经验,又是经济特区所需……

……结果,双方一拍即合。

而此时,在吉林仍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北国风光。省领导找董国志谈话要委以重任时,他却提出辞去官职,“下海”经商的请求。顿时,在场的人一下子被搞的“愣”了老半天,领导半信半疑地反问道:“国志,你这不是开玩笑吧?”

“是真的!”董国志坚定地回答。从小就养成了坚毅性格和意志品质的他,掷地有声的回答震惊了大家。

董国志二十几岁就被选拔到省直机关工作。先后在省委、省政府办公部门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担任省长秘书、副处长、处长、省政府常务秘书,再到统管全省工业生产的副调度长、省经协办副主任,后来又被下派到通化市担任主管工业经济工作的副市长。本来仕途一片光明,为什么突然提出“下海”经商呢?领导百思不得其解……

省委、省政府当时的主要领导都曾找他谈过话,极力进行挽留。最终,因他去意坚决,才同意“放人”。董国志成了吉林省最先“下海”经商的地市级领导干部。新华通讯社记者为此还在《内部参考》上刊发了一篇题为《不爱“乌纱”爱冒险,走出“官场”进市场》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称:董国志的辞职“在通化市党政机关干部中引发了一拨下海经商的热潮”,在全省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应。

就这样,敢于冒险、不墨守成规的董国志依依惜别生活工作了40多年的故土,怀揣志向,奔赴珠海,成为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热土上的一位新“移民”。

新的工作、新的生活,在这一天,成就了他在这个春天里的梦想。

这一天,是1995年2月24日。

走进了雄踞珠海经济特区的集团公司,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

在新的岗位,他下基层、作调研、摸情况、查问题……很快,他便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向市领导提交了一份数万字的企业战略调整和重组上市的建议。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作为在市场经济实践中先行一步的珠海经济特区,更多的呈现出由市场需求引导企业走向的特征。在这种特区大环境之下,随着外资对集团公司的介入和控股,董国志改造企业、重组上市的愿景夭折了。因在企业中的领导地位也受到了挑战,他辞掉了总裁职务,变成了失业公民。这对于本来踌躇满志、想大干一番事业的他,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生活在顺境中的人们,是无法理解他当时境遇的!

那段时间,董国志的心里充满了苦闷,充满了极度的、难言的苦闷。强烈的心理落差使他难以自拔:瞬间发生的这一切,经历的这一切,怎么能够向妻儿说清、向朋友讲明,又怎能向曾经给予自己莫大关心和爱护的人们交待呢?唯一的选择,只有沉寂与回避。

……那苦闷仿佛是广大的、无边无际的。要是董国志的胸膛是裂开的,苦闷便会从中滚滚地流出。然而,他并没有让苦闷流淌出来,使人们难以看清他心中那苦闷的真真切切和实实在在……

原本外向开朗的董国志变得沉默寡言。此时他关闭手机,拒绝一切对外联系。在人生最苦闷的时刻,他在内心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斗争:如果就此消沉下去,可能也就走到了人生“苦涩”的终点。不能怨“命运”不好,更不能恨“机遇”不公。命运靠“运作”才能变好,机遇靠“抓住”才能把握,成败关键在于自己。他暗暗告诫自己:你已经没有后路可退!你一定要成功!

——受过党多年培养教育的他,在苦闷和困惑中,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

“我要与命运抗争,她休想扼住我的喉咙!”贝多芬的这句名言,仿佛是对董国志娓娓道来。经过痛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他挑战人生、重塑自我的信心。

于是,他婉拒了珠海市委主要领导请他重回机关工作的好意,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己创业的新路……

就这样,仅仅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董国志的人生角色,就来了个“三级跳”式的转变:从政府官员“跳”到国企高管,又从国企高管“跳”到一介平民。这对于董国志而言,仿佛是跨入春天的双脚,突然遭遇到了寒流的侵袭!

但是,在寒流袭击面前,他坚强地挺起胸膛,准备迎接人生新的挑战。

不甘于平凡的他,勇敢地迈开双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当时,董国志以“无题”为题作了一首诗,以此勉励自己——

清风铸傲骨,冷眼透红尘;进退凭己胆,笑骂皆由人……

创业与勇气

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最难的是创业资金不足。

董国志凭借多年的从政经历和熟悉经济工作的特长,在深思熟虑后,果敢决定:先从做贸易开始迈出第一步,利用其“短平快”的特点,加速资金周转,尽快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1996年春天,经朋友介绍,董国志获得了“宝利来”产品的代理进口机会。美国“宝利来”公司是一家国际性的大公司,对取得他们产品代理进口资格的要求非常高。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他决定搏一搏。

元月16日是个阴冷的日子,对于董国志来说也是个难忘的日子。

他带着精心准备好的进口代理方案,赶到了“宝利来”公司设在香港的远东公司。

接待小姐礼貌地问明来意之后,便再没有一个人过来,哪怕是打个招呼的也没有!接下来,迎接他的只有“冷板凳”。

等待、等待、仿佛是没有尽头的等待……

挂在墙上的电子表一分一秒的过去,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对他心灵的煎熬。

第二天早上,他带着希望再一次来到“宝利来”远东公司,等待、等待……

晚上,他又揣着不安回到下榻的“海怡酒店”,久久难以入眠……

他无心流连车水马龙的街景、炫彩耀眼的霓虹。往事一幕幕地涌入脑海——做市长的显赫、当总裁的荣耀,都已化作了过眼烟云……而现在却是自己折磨自己,不仅毁掉了前程,或许连今后生活的来源都有可能没有着落。巨大的压力像猛兽一样扑来。在忐忑焦灼的等待中,他甚至怀疑起来:这条路到底走的对不对?自己适不适合走这条路?但是,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怀疑,勇气战胜了退缩,顽强的意志支撑着他的等待。一天、二天……别人的轻慢让他发誓:一定要坚持!一定要成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到了第三天,当“宝利来”远东公司总裁见到他时,第一句话就说道:“董先生,我被你的锲而不舍精神感动了”,接着,他又从摆在桌面上一叠厚厚的代理进口方案中,抽出董国志精炼到只有3页纸的方案说:“也被你撰写的精彩方案而打动!”

董国志以“东北人”特有的韧性和勇气,获得了美国“宝利来”产品的代理进口权。那一刻,他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快乐填满了他的内心……

这天夜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但,这是一个令他快乐的不眠之夜。平时很少去酒吧的董国志,约了几个在香港的好朋友跑到“兰桂坊”酒吧街大喝了一顿,把几天来的压抑和痛楚都释放了出来。酒到酣处,热泪浸润了他的双目,于感慨中,他的心里仿佛正体味着一种美好的未来人生……

在朋友们的劝慰下,他才收住了因为伤感而激动的泪花。

赶回珠海,董国志立即投入到代理进口的具体运作之中。从开始的一个月一个货柜,很快发展到一个月两个、三个货柜……一年下来,取得了可观的效益,成为他踏上艰难“创业”之路的第一块跳板。

机遇与智慧

掘到第一桶金后,董国志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1997年夏秋之交,董国志在为一位调到深圳某公司任职的朋友而举行的“接风”聚餐中认识了另一位朋友。席间,他和董国志攀谈起来:“你想不想搞房地产?”董国志说,房地产是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自己没有那么多资金。他却笑着说道,他老乡在珠海投资银行当行长,他们行买了一块地准备开发,赶上央行下令不许金融机构从事房地产业,结果,这块地一直闲置着,再过几个月满两年就要被政府无偿收回了。他还说,只要有开发的钱就行了,房子建成后,还可以按比例分成。当时,董国志预感到新的机遇降临了:几千万元的地价不用出,减轻了开发资金的压力;房子建成后的分成,又减轻了销售的压力。这是个天大的好事呀!他当即就决定干。

于是,董国志踏上了进军房地产业的征程。

为了把第一个“处女作”项目做成功,防止开发建设时出现资金链断裂,他一方面请来加拿大的建筑师精心规划设计;另一方面不辞辛劳地赴北京、跑深圳、上吉林,找过去的老领导和老朋友们筹措资金……

“天道酬勤”,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和当时房地产业正处在复苏时期,市场环境非常好,这个项目仅在一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售罄”的目标,获得了可观的投资回报。

董国志谈到项目成功时说:“在经济特区的成功,不仅要靠勇气,更要靠智慧,还要善于抓住机遇,巧借天时地利人和”。

但是,亲爱的读者,在我们为创业者的“成功”举杯的时候,不禁想到了这样一则悲泣的“插曲”——

这年的10月24日。董国志在北京筹措到项目开发资金后正准备返程时,不料朋友们获悉了当天是他的生日。就在为他庆贺生日的晚宴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席间,酒桌上的燃气炉突然发生了爆炸,把他的整个脸部烫伤了。等到公司来人看望他时,他已是满脸水疱,面目全非……董国志在医院里足足躺了36天。

在医院的36天里,他的身体每天都在经受着煎熬,然而,内心的伤痛比脸伤更甚,人生的苦辣酸甜一起涌上心头。但是,这个敢于挑战人生的强者,没有屈服于伤痛。他一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一边用电话随时与公司保持联系,指挥项目的运作。没有等到身体完全康复过来,他就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由于治疗及时,脸部脱了一层皮后竟没留下任何疤痕,皱纹少了许多,皮肤也变得白皙了一些,只是胸前留下一块小小的伤痕。他说,这点伤痕是他挑战人生的一个印记,在他心中永远不会忘掉。

的确,在机遇面前,成功者都有超人的智慧和坚定的意志力,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顽强斗志。

董国志从第一个项目成功开发算起,一直没有离开过房地产行业。他和他的伙伴们先后成功开发了“一城花园”“九丰花园”“彩园”“水湾六号院”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发建设,无疑都是他以敏锐的眼光、超人的智慧、不失时机地捕捉到机遇而得来的。为了抓住每一个发展机遇,他总是亲历亲为,想方设法,丝毫不敢懈怠。

2001年,珠海市委、市政府实施了“城中旧村”改造工程。这对于董国志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他所创办的公司参加了“城中旧村”改造项目的竞标。面对众多的竞争者,他不是被动地参与,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多方面地做工作,争取获得最大的支持。终于在多家公司的竞标中上脱颖而出,一举中标。

可是,在这次竞标中,让董国志永远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的是,他为此付出了失去一位亲人的惨痛代价。原来,他的侄子在陪同有关人员到黄金海岸游览时,不幸被突然袭来的海浪卷走,溺水身亡……这是留在他心中永远的痛!当得知自己在竞标中获胜的那一刻,悲喜交加的他,独自一个人悄然离开竞标现场,泪水抑制不住地流了下来……是啊,项目的竞标成功,也许就是对失去的亲人最好的报答吧!

2004年,董国志购买“水湾六号院”项目地块时,整体算下来楼面价格每平方米高达近3000元,而当时珠海的基准地价只有1500元。面对潜在的风险,许多朋友都劝他不要轻易出手。而他却认为,风险和商机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姊妹。经过冷静地分析珠海房地产市场走势之后,他得出结论:今后几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珠海市房地产业肯定会持续升温。于是,董国志以超出其他竞争者30%的价格,果断地把这块地拿了下来。

果然不出董国志所料。随着珠海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日趋稀缺,没出一年该地块的价格就上涨了近一倍。当初,那些曾经极力劝阻他不要买地的朋友们,不得不对他的精明和勇气赞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个机遇的捕捉和抓住,都并非一帆风顺,而是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代价。个中的酸甜苦辣,他虽然内心清楚,却难以言表。因此,他感到心很累、很累……但他以此挑战自我,一次次地丰富了自己的人生。董国志说:“随着地位和身份的变化,一切都在改变。过去是随时有人求我办事,现在是我到处求人办事。”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是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改变。为了达到奋斗目标,实现人生价值,他很快适应了这一变化。在争取项目和项目的具体运作之中,无论是遇见什么“麻烦”或“难题”,他都能够坦然面对,想方设法化解,争取把事情办成。所有的“难言之隐”,他都能“一忍了之”。这也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谈到体会时,董国志说:“人的一生机遇并不多,关键在于遇到了要紧紧抓住。而为了抓住机遇,不仅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敢于冒风险的勇气,有时还需要有‘低三下四’的胸怀和‘能屈能伸’的智慧。”

是啊,他把“低三下四”称为“胸怀”,把“能屈能伸”称为“智慧”,全新诠释了“胸怀”和“智慧”的真谛。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这种“胸怀”和“智慧”,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上,他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至诚与至善

在亿诚投资有限公司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广蓄博览的董国志,一直非常重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他在推动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富于创新地提出了“始于至诚、止于至善”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以此规范公司和自己的行为。

面对需求巨大且高速增长的房地产市场,以良好的产品输出赢得市场份额,这是所有企业家梦寐以求的。但没有诚信是绝对做不到这点的。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做到这一点更难。

“彩园”项目属于旧村改造工程,关系到众多村民的切身利益。董国志和他的伙伴们在开发建设的全过程中,坚持兑现“竞标”时的承诺:在规划设计上,把村民回迁房放在小区最好的位置;在施工管理上,会同村民代表一起上工地,督促施工企业严把质量关;在景观建设上,宁可超出预算投资额,也要为小区居民建造出靓丽、秀美、温馨的休憩场所;在安置补偿上,大大超出政府部门规定的补偿标准,多支付了数百万元给村民。珠海市政府一位负责旧村改造的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带着赞扬的口吻高兴地对他说:“你们的诚信行为,把矛盾都消化在村里,没有一户村民上访告状,这是对我们政府工作的最大支持啊!”董国志却说:“诚信不是口号,而是行动。需要加大感情和资金投入,这样才能从精神上满足村民的心理需求,从物质上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

如果说在“彩园”项目上展现了董国志“至诚”理念的话,那么在“水湾六号院”项目上则更好地体现了董国志对“至善”的追求。

开发“水湾六号院”项目,董国志和他的伙伴们注重打造“精品”工程,讲求户型结构的舒适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大胆借鉴中国“四合院”理念的“空中庭院”设计,巧妙地融合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尽量把项目做得尽善尽美。

在做每个工程时,董国志的心中都有一个愿望:要让客户更满意,要为城市添靓点,要把项目做“圆满”,因此受到各方的一致好评。

“始于至诚,止于至善”不仅是董国志做项目的追求,也是他管理企业和做人的追求。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亿诚公司之所以能留住人才,一靠企业文化的熏陶;二靠适度“散财”的吸引;三靠老板人格力量的影响。他借鉴儒家哲学中“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道理,妥善处理“聚财”和“散财”的关系,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奖励机制和管理办法,吸引员工安心工作、积极进取。这样,不仅保护了员工的切身利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动力。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董国志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这个内心充满着激情、奋斗和责任的人,在事业上感到非常满足。他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有奋斗目标,只要不停地往这个目标奔就行了,而不在于能否登上顶峰。”他和许多企业家一样,也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公司发展的一个目标,但他从来不为追求利润而不择手段,也不在名利上与别人争高比低,而是一心只想做好自己的事。他说:“人要学会知足,不可攀比苛求。这样才能活得有滋有味,活出做人的尊严。”他曾经以“悟”为题写过这样一首诗,很能折射出他平和处事的良好心态:名闻利养梦中尘,毁誉得失了无痕;人生常吟清凉月,心地光明乐如神。有了这种平和的心态,就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达到相互之间的和谐共处,为自己事业的发展带来一个又一个商机。

与所有其他父亲一样,子女的成长对董国志来说,似乎显得比自己事业的成功更有意义。现在,他已辞去董事长职务,将公司的业务交给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女儿管理。而他自己却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新的目标,开始了人生旅途新的征程……

董国志说,在挑战人生的征途上,坦然与豁达来源于自己幸运地理解和找到了生命与人生的平衡之道。“每一个人都因平衡而满足;因满足而幸福;又因自信而挑战和创造着……”

如果没有那次辞官,董国志本已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平平淡淡地享受人生;如果没有那次辞职,董国志早已从国企高管的岗位上退下来,安度晚年;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董国志还是会坚持当年的选择。如今,曾经的奋斗与辉煌都已远去,年过六十的董国志笑言自己现在的目标就是“做一个自在的闲人”。

时至今日,董国志仍然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他心中的梦想。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挑战人生的征途上将会谱写出新的篇章。

——这就是董国志,一个敢于挑战人生的儒商!

(《东亚企业家》2012年11月刊 王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