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盲目追求店铺规模不可取

盲目追求店铺规模不可取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开店正确的目标必须是追求“利润”,而不是规模。星巴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扩张的速度让人感到震惊。到了2008年7月初,星巴克不得不宣布,将关闭美国本土600家分店,并准备在未来9个月里裁员1.2万名。这也是星巴克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同时由于盲目扩张会导致销售额下降,利润水平降低甚至亏损,更使连锁店无法偿还债务。

开店正确的目标必须是追求“利润”,而不是规模。衡量一个店铺的发展战略正确与否,就是看你的利润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如果店铺盲目追求规模的扩张,将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般来说,店铺的资金量不会太大,而且又处于初期阶段,没有抗风险能力。这时如果把店铺当成大公司运作,全线出击,撒大网捞小鱼,则往往会徒劳无功,最终致使店铺运作失败。不只是小的店铺,即使是大的连锁店铺,如果盲目扩张,也会陷入困境。星巴克就是最典型的事例。

星巴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扩张的速度让人感到震惊。2006年,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星巴克公布了一项大跃进式的扩张计划。根据该计划,在未来3~5年内,星巴克打算在美国本土和海外市场开设约1.5万家分店,年营业收入增幅达到20%,年利润增幅将保持在20%~25%之间。而在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看来,星巴克的最终目标,则是要在全球开设2.5万家连锁店,就像在全球有近3万家分店的麦当劳那样,使星巴克的门店无处不在。

这一疯狂扩张的战略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过去的10年里,星巴克的门店由1000家扩张到1.3万家。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星巴克在加利福尼亚州拥有1400多家分店,但仍然以每天新开5家分店的速度增加。以至于美国流传着这样的笑话,如果美国某街道的星巴克门店失火,那么消防队队员必须让该门店的星巴克顾客撤离。撤离到哪里呢?马路对面的另一家星巴克。因为50米之外或是马路对面肯定会有另外一家星巴克。

这种大跃进式的扩张最终让星巴克尝到了苦头。2007年,星巴克在美国业绩大幅下滑50%。2008年1月,舒尔茨作为星巴克的创始人不得不重新出山救火,出任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来应对疯狂扩张带来的运营压力,并当场宣布关闭100家门店。

到了2008年7月初,星巴克不得不宣布,将关闭美国本土600家分店,并准备在未来9个月里裁员1.2万名。这600家分店占星巴克在美国总店数量的19%。8月初,星巴克公司发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财务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6月29日的13周时间里,该公司净亏损670万美元。而2007年同期该公司的净收入还是1.583亿美元。这也是星巴克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事实证明,星巴克为自己在2006年制定的疯狂扩张战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由此可见,店铺的发展一定要稳扎稳打,盯住经营,而不是只顾着扩张。一般来说,店铺在盲目扩张的过程中,会存在如下问题:

(1)缺乏合理规划,盲目投资,未能形成合理、有序的整体布局。一些连锁店铺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业态特点和市场定位来确定网点布局,没有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和投资规划,不搞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就一哄而上,在商业中心区重复布点,使大商场过于密集,出现饱和,结果导致连锁店不是亏损就是关门。

(2)管理混乱。管理上的混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店的机构和职能的不健全,无法提供有效的管理。二是总店、分店关系不明确,造成体制上的混乱。

(3)经营缺乏特色,定位趋同,业态单一。许多店铺停留在单体规模大的百货公司这种业态上,在商品经营和提供服务方面都千篇一律,缺乏独到和创新之处。这样就失去了和同业竞争的能力。

(4)资金紧张,负债率高。发展连锁店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非在短期内可以回收。对中小型店铺来说,大力扩张靠本身的财力是相当困难的。而一些大型企业,由于对外迅速扩张,靠自有资金也无法支撑。所以大多数连锁店依赖银行贷款,有些还要拖欠厂家货款。同时由于盲目扩张会导致销售额下降,利润水平降低甚至亏损,更使连锁店无法偿还债务。

(5)品牌意识薄弱。品牌是店铺的无形资产,是店铺的社会声誉,它不仅代表了店铺的整体形象,同时也是店铺进行连锁经营、扩大规模的基础。但很多店铺的经营者缺乏品牌保护意识,或者没有将树立自己的品牌放在重要地位上,从而导致店铺竞争无力,扩张失败。

因此,作为刚开始发展起来的店铺,经营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务必要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随时防止市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该精兵简政的一定要简,集中自己有限的资源,做到稳中求胜,千万不要盲目扩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