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智能和节能双翼齐飞

智能和节能双翼齐飞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两次转型一个飞跃,智能、节能两翼齐飞。信业公司当时已经形成多项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获得了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专项设计甲级资质和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并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两次转型一个飞跃,智能、节能两翼齐飞。上海信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之初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后转向建筑智能化产业,目前正致力于节能产业的发展

上海信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两次转型,发力智能建筑领域和建筑节能领域,成为了实现两大业务双翼齐飞局面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今公司年收入已达到上亿元的级别。

初次转型:做强智能建筑工程

据介绍,上海信业紧抓智能建筑和建筑节能两大领域业务。在智能建筑领域,信业提供公共建筑和高端物业建筑电气系统的规划咨询、设计和总包管理、工程监理、工程承包和系统的运营维护。在建筑节能领域,公司提供建筑电气系统和机电设备的节能咨询、能耗检测、能耗评估、节能改造,同时公司的多项节能技术和产品也可用于新建项目。

信业总经理吴斌表示,目前信业的客户群已遍布像上海世博中心等大型场馆、政府楼宇、工业园区、教育院校、住宅小区等,两大领域的收益。“智能工程每年为公司带来4个亿的收入,而节能业务每年能签订6个亿左右的合同,今后每年都能为企业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回报。”

回顾1998年,互联网在中国迅速普及,信业的前身当时还是一家基础网络运营的企业,信业总经理吴斌告诉记者,之前从事互联网行业,对企业初创时期转型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之前的经验和技术使得我们很快走入了建筑智能化领域,也让我们最初的推广和设备有了基础。”

建筑智能化领域的准入有着一定的资质要求。为成为专业从事智能建筑电气集成优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信业最初转型之时通过积极申报建筑智能化工程等承包资质,顺利的获得了上海市第一批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专项工程资质证书。其后公司一项成功的民用智能建筑工程——万邦都市花园项目落地,“通过智能化的建筑工程,实现了小区自动化综合管理,如BAS(楼宇自动化)——大楼内的空调、电梯、供水、防盗、防火及供配电系统等都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吴斌介绍,这在当时作为比较新颖的技术,是房地产、居民、物业三方都喜闻乐见的事。这个项目也被评为上海市第一批智能化试点优质工程。

2002年~2006年,信业经历了一段稳定发展期。信业公司当时已经形成多项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获得了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专项设计甲级资质和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并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期间成功运作了中凯城市之光、亚厦风和苑、宁波海关大楼、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等多个案例。

二次发展:借助上市公司开拓建筑节能

2007年开始,信业进入了高速成长期,期间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使得上市公司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驻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开拓了建筑节能业务。随即企业更名转制,公司注册资木增资至5000万元。期间企业成功运作了上海世博中心、华东理工大学、航天新城、浦东市民中心等多个案例,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资质。

在与从事国内智能建筑电气产业领域的上市公司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紧密接触后,由于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高成长性,2007年后就获得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资金注入,成为信业的大股东。此后,泰豪子公司上海泰豪智能节能技术有限公司与信业双轨并行,增加了信业节能投资领域业务的同时,也让信业抓住了二次发展机遇,发力智能建筑领域和建筑节能领域两大业务。“通过和上市公司泰豪的合作,我们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吴斌介绍,在此后的2~3年中,信业年业务量突飞猛进,蹿升10倍成为年收入上亿的高新技术企业。

冲破人才瓶颈:人才培养建研发中心、设计院

吴斌表示,在2007年,信业已初具规模,每年业务规模达到5000万元。不过和许多民营企业一样,信业也在这个时候遭遇了发展的瓶颈期。“首先就是资金困难,当时由于缺乏足够的银行信用,不太敢涉足更大一些级别的项目。”吴斌表示,作为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渠道和融资额度上的受限拖累了企业发展速度,其次,作为纯民营背景企业,在一些大型工建项目上与国企竞争比较吃亏。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又一瓶颈。吴斌介绍,相对资金,技术、资质和经验的堆砌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木,而这一切就取决于人才。“我们企业员工有120人左右,中高级工程师的比例达到70%。”信业注重个人资质培育,鼓励员工考取证书成为符合国家规定资质的人才,如减免员工考取注册类工程师所需要的费用,并给取得证书的员工每月实施职称补贴。同时,信业注重后备人才建设,在西安建有设计院,主要培养工业发电站的专业人才;在武汉创立研发中心,主要从事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相对许多读过EMBA的管理人才,我们企业更需要的是有相关从业经验或者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

对于如何挽留人才,信业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第一是公开公正的绩效考核,让员工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第二是良好的工作氛围;第三就是为员工提供适合的职业发展通道。对于特别优秀的骨干人才,我们还会施行对应的股权激励措施。”此外,吴斌表示企业文化也是凝聚公司人才的一种途径,通过创办公司季报、年刊等刊物,公司不仅在内部做到信息的交流,也对外有了一个宣传的途径来展现企业形象。

未来规划:走到节能领域第一梯队

“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确定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让我们在财政、税收上获得了支持,更加关注节能业务的未来。”如今信业的节能业务已遍布钢铁、石化、煤炭、建材等多个行业。

吴斌表示,通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企业每年对具备发展潜力的地区企业投资建设余热电站,在未来8~10年里与合作企业分享节能业务的利润。“比如我们在太原投资的一家焦炭厂采用的干熄焦工艺,将400多度的红焦产生的余热、余压等废弃能源回收,进行重新发电,即余热发电,就实现能源循环利用。”不过吴斌表示,虽然很多企业还没有节能意识,比较在乎当下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节能业务是一块香饽饽。

对未来目标,吴斌表示,在智能工程业务方面,公司会开拓机电(强电)业务,如果顺利,预计可以保持20%以上的增速;相对来说,吴斌更注重节能业务的发展。“我觉得节能不仅带来了经济效应,也带来了社会效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未来2年内,我希望企业能走到节能领域的第一梯队中去,更好地实现我在节能业务上的理想。”

专家评析

做智能建筑建筑节能领先者

李坤城聚坤资本董事长、博士

智能建筑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优化组合为一体,是未来的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据有关部门推测, 2015年中国实现单位GDP能耗将要比2010年下降16%,建筑节能将为这一目标作出较大的贡献。目前看,建筑节能的智能化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国内智能建筑市场规模1000亿元,年增速在20%左右,而前十大公司销售额仅占市场份额的15%左右,因此智能建筑的“混战”时代还远未结束。由于行业集中度较低,有资质、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企业,将能够分享行业的高速增长,从而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由于此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作为建筑、公共安全管理核心领域的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应具备前期咨询、方案设计、软件开发、工程施工、集成调试及升级维护多环节的能力水平。作为从计算机网络工程起步的信业科技而言,无疑具有较为深厚的知识与人才储备,从而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建筑节能领域,由于具有新建建筑的智能化施工和对既有建筑的EMC模式节能改造,因此在2010前后,能够具备30%以上的市场增长率。随着政府对节能环保要求的逐步提高,预计未来建筑节能市场将能够维持年均50%的增长率。随着政策导向的逐步明朗,信业选择将建筑节能和智能建筑同步推进,将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平台和空间,提升自身的技术优势。

笔者注意到,目前看,建筑的节能化与智能化逐渐出现了整合的趋势,对建筑节能进行实时监控和处理、随时对建筑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自动选择对建筑最适合的节能解决方案并实施,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建筑节能的优化。通过建筑用能设备及其设施节能等建筑节能技术为基础,通过智能化系统与能源优化、管理优化相结合,实现能源更大化经济,把降耗功能和建筑节能进一步提升至更高的目标值,使建筑节能能够量化、优化,将是接下来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

作为具有建筑节能和建筑智能双翼的信业科技,在将建筑节能智能化方面,具有其天然的优势。由于企业所处行业处于建筑业的上游,其发展与建筑业的景气度有较为直接的关联性。信业不妨拓宽视野,将节能数据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于诸如城市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从而分散对建筑业的依赖带来的风险。相信随着节能减排目标的逐步推进,信业将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力争成为建筑节能智能化领域的行业领先者。

(2013年4月1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