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改革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改革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时间:2023-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改革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中国的改革是当今世界改革的一部分,由于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其进程备受世人瞩目。这一调查表明,尽管改革带来了困扰,但为了未来,他们宁愿忍受阵痛而支持改革。应该说,这也是改革带来的转机,是世界经济改革互相影响的结果。

第四节 改革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中国的改革是当今世界改革的一部分,由于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其进程备受世人瞩目。世界银行副行长斯特恩评论中国改革时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9%。从1977年到1987年,中国的人均收入翻了一番。自1978年以来,1.7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处境。取得这样的成绩,美国曾花了约50年时间,日本曾花了30年。在人类的历史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如此大的进步,的确是罕见的。日本《朝日新闻》也连续发表评论文章,认为是市场经济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改革不是孤立的,世界形势促进了中国的改革,而中国的改革成就和经验又鼓舞世界范围内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走改革的道路。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展开了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其进入了一个激剧的震荡时期。尽管在改革上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改革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如前苏联的解体,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1993年10月的流血事件,严重的通货膨胀,物质供应缺乏,农业歉收等。

1994年,莫斯科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进行了一项民意测验,所得到的结果是:52%的莫斯科人对生活状况大体满意;36%的人对未来抱有希望和感到乐观;30%的人平静地看待未来,不抱特别的希望;26%的人对未来忧虑和没有信心;8%的人感到绝望和恐惧;大约有42%的人称自己已进入“中等阶层”。这一调查表明,尽管改革带来了困扰,但为了未来,他们宁愿忍受阵痛而支持改革。

继苏联之后,东欧各国也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上进行了改革。尽管各国情况不同,所采用的改革方式也不相同,但都力求摆脱计划经济造成的恶果。经过五六年的努力,除了南斯拉夫以外,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均有改善。其中,匈牙利、捷克、波兰的情况更好一些。

日本是东半球唯一的经济大国,它的经济腾飞就是自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一系列改革的结果。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政治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新生力量掀起了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里的改革。之后,日本的经济开始缓慢回升。应该说,这也是改革带来的转机,是世界经济改革互相影响的结果。

美国目前仍然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但是美国人普遍抱有危机意识,时刻“枕戈待旦”,防止他国超过自己,以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哈佛商学院洛奇教授于1990年推出《轮到美国改革了》一书,就是向美国企业和美国人注射的一针“强心剂”。

洛奇在导言中说:“20世纪80年代即将结束的时候,危机迫使美国政府和企业对各自的任务和相互关系进行改革。危机的发生主要由于与外国的竞争。”又说:“同前苏联的情况一样,轮到美国改革了。不改革,不得了。事实上,别无出路。不改革,无论经济、政治或社会,都会继续垮下去了。”[3]20世纪末,在美国企业中所掀起的改革浪潮,从方向上来说,主要是向日本学习。在改革的内容上,主要是实行三个转移:在意识形态上,实现由个人主义向群体主义的转移;在企业权力上,实现由股东主导向由银行、职工和社区利益主导转移;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实现由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向合作者甚至合伙人的关系转移。

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正是打着改革的旗帜,提出了“复苏经济”的口号,从而战胜了共和党候选人布什。与其说这次大选是克林顿的胜利,毋宁说是改革和务实经济政策的胜利。

克林顿政府执政后,不负众望。根据美国政府在《争取在全球经济中获胜》报告中的统计:1985—1993年,美国工业生产率的年增长率为2.9%,七国集团为2.8%;1994年第二季度美国失业率为6.1%,而七国集团为8.8%;1987—1993年,美国就业机会增长率为8.4%,而七国集团为3.9%;1985—1993年,美国单位劳动成本的增长率为1.1%,而七国集团平均为6.6%;1992年美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32万美元,而七国集团平均为1.85万美元。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瑞典社会民主党建立了一种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社会制度,他们称之为“瑞典模式”。具体来说,即在政治上实行多党制,在经济上则强调有更大集中权的市场经济。基于这样的一种制度,人们称之为福利社会。在一段时期,它曾受到人们的羡慕。可是,欧洲人认为“瑞典模式”过时了,应当走向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于是,1991年上台的首相比尔特准备大干一场,向“瑞典模式”“开刀”。但是,他到处碰壁,三年的改革以失败告终。1994年大选时,前首相卡尔松重新上台,又把瑞典的经济体制拉回到“瑞典模式”的道路上来。瑞典走回头路,说明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反复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一条原则必须遵守,那就是不管实行哪种模式或体制,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否则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即使勉强实行,也是不会持久的。

除了以上提到的国家以外,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无不进行改革,从北美到南非,从北欧到印度支那,从加勒比海到巴尔干半岛。南美智利大刀阔斧进行退休金制度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一贯孤立锁国的古巴也打开国门,欢迎外国投资。越南后来居上,发展势头强劲,决心要搭上经济增长的快车。土耳其不甘示弱,决心对国有企业“动大手术”,加快对电信、航空、钢铁、石油、电力、银行等行业的私有化进程。印度自1991年开始改革以来,政府取消了对工商界的很多限制,那里已成了外商投资的乐土。海湾各阿拉伯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减少补贴,放松管制等,千方百计地吸引外资。甚至像缅甸这样的军事极权主义国家也在谋求改革的机会,开放边界,同邻国大力开展商贸往来。

在21世纪,不管将出现何种情况,人们没有理由悲观,改革会给各国人民带来新的机会,改革也会使世界的未来变得更美好!

【注释】

[1]周荣新.鲁冠球闯世界[J].改革月报,1994(2):19.

[2][日]阿部实,著.人与企业的未来[M].王雪村,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23.

[3][美]乔治·C.洛奇,著.轮到美国改革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