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创业之路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创业之路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创业之路_创业实战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创业之路2005年1月,《财富》将李嘉诚誉为“亚洲最佳商人”。在《福布斯》杂志对全球538名富豪所作的排名中,李嘉诚的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8位,是唯一进入前20位的华人富豪。由于父亲病逝,全家的生计成了问题,作为长子的李嘉诚毅然挑起当家的重担,辍学就业,当时年仅13岁。很快,李嘉诚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但李嘉诚并没有满足于现状。

【1-5-2】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创业之路

2005年1月,《财富》将李嘉诚誉为“亚洲最佳商人”。在6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最新全球富豪排名榜上,香港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在亚洲区超过日本软银总裁孙正义名列第一,被评为“亚洲首富”及“全球华人首富”,总资产达到126亿美元。在《福布斯》杂志对全球538名富豪所作的排名中,李嘉诚的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8位,是唯一进入前20位的华人富豪。

(一)旧厂房里创业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的一个教师家庭。李家祖上曾是声名远扬的书香门第,所以儿时的李嘉诚就非常迷恋于看书。李嘉诚11岁那年,由于日本入侵,父亲带着全家背井离乡,流落到香港。

酷爱读书的李嘉诚在香港只念了两年书。由于父亲病逝,全家的生计成了问题,作为长子的李嘉诚毅然挑起当家的重担,辍学就业,当时年仅13岁。李嘉诚最初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辛苦而困难的3年过去了,当年的少年已经长成精瘦但结实、英气十足的小伙子了。之后,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

李嘉诚认为,在从事推销工作的时候,必须充满自信,而且要熟悉所推销的产品,尽最大努力,设法让客户感到你的产品是廉价而且优秀的。很快,李嘉诚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但李嘉诚从来不喜欢高谈阔论,他认为从事推销工作,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勤劳,二是创新。由于出色的推销成绩,李嘉诚18岁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又被提升为这家塑胶带制造公司的总经理。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不仅初步开发了李嘉诚的商业头脑,丰富了他的商业知识,而且也使他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教会了他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同时,推销过程使他学会了宽厚待人、诚实处世的做人哲学,为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李嘉诚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两年后,他毅然用平时省吃俭用的积蓄和从亲戚处筹来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租了一间旧厂房,创办起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正是从这间旧厂房中走出了未来的“亚洲最佳商人”、世界华人首富。

在创业之初,李嘉诚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凭着自己的商业头脑,以“待人以诚,执事以信”的商业准则,事业小有起色。但不久之后,几次小小的成功使得年轻且经验不足的李嘉诚忽略了商战中变幻莫测的特点,开始过于自信了。几次成功以后,他就急切地去扩大他那资金不足、设备简陋的塑胶企业,于是资金开始周转不灵,工厂亏损愈来愈重。过快的扩张,承接订单过多,加之简陋的设备和人手不足,极大影响了塑胶产品的质量,迫在眉睫的交货期使重视质量的李嘉诚也无暇顾及越来越严重的次品现象。于是,仓库开始堆满了因质量问题和交货的延误而退回来的产品,塑胶原料商开始上门催缴原料费,客户也纷纷上门寻找一切借口要求索赔。这段时间,李嘉诚每天忙着应付不断上门催还贷款的银行职员,应付不断上门威逼他偿还原料费的原料商,应付不断上门连打带闹要求索赔的客户,以及拖家带口上门哭哭闹闹、寻死觅活要求按时发放工资的工人们。1950年到1955年这几年,可以说是李嘉诚的浮沉岁月,他饱尝失败的苦涩,也从此磨砺了他日后沉稳、冷静的作风。

50年代中后期,经历大起大落后的李嘉诚再度创业,成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开发塑胶花。庞大的塑胶花市场为李嘉诚带来了数以千万港元计的利润。“长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制造基地,李嘉诚则被誉为“塑胶花大王”。

此后,李嘉诚一发不可收,“长江”不久便大举涉足房地产市场,1979年又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22.4%的和记集团股权,使“长江”成为第一个控制英资大行的华资财团。1986年,李嘉诚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40年来,李嘉诚从经营塑胶业、地产业到掌握多元化的集团,他的业务经营领域早已越过太平洋,向美国、向世界伸展,成为中国的骄傲。

(二)育子之道

1963年,李嘉诚和青梅竹马的庄月明结婚。次年,长子李泽钜出生;1966年,次子李泽楷出生。李嘉诚为教育这两个儿子成材可费了不少心思。在与妻子研讨之后,两人一致认为首先应该使泽钜和泽楷感到家庭的温暖,感到父亲和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心,其次是要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

李嘉诚对儿子的“商教”开始得很早。在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每当董事局开会,他们兄弟俩就会坐在专门为他们设置的小椅子上,进行独特的商业熏陶。不仅如此,会后李嘉诚总是鼓励两兄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认真地进行解答。

李嘉诚经常让两个儿子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有一次,当李嘉诚听说小儿子李泽楷在高尔夫球场替别人捡球,并把赚来的钱资助经济困难的同学后,对儿子大加赞赏了一番。

此外,李嘉诚十分注重两个儿子的气质培养,绝不允许他们像其他的“公子阶层”那样目空一切,他要求儿子要知书达理、谦虚做人,培养起自己的独立个性

正是得益于李嘉诚的教育,李泽钜和李泽楷这两位“龙兄虎弟”已经在商界崭露头角。有评论称,李嘉诚这个“超人”可谓后继有人了。

(三)“吝啬”和“大方”

李嘉诚的儿子曾经问他:“爸爸,我们赚这么多钱到底有什么意义?”李嘉诚的回答很简单:“赚钱多可以爱国,回报社会。”

72岁的李嘉诚虽然是香港首富,身家净值达120亿美元,但他的一些表现却显得有些“吝啬”。至今他仍然坚持身着蓝色的传统西服,佩带一块26美元左右的廉价手表,并自豪地说,如今花在自己身上的钱比年轻时少多了。

多年来,李嘉诚一直自掏腰包支付各董事的薪金;从公司收取的酬金,不论多少,全部拨归公司;他在公司里不领薪水,每年只拿600多美元的董事费,没有其他福利津贴,所有私人用品,甚至午餐也从不开公账。

但和其他许多富豪一样,他花在慈善事业上的金钱和时间却不少。如今他将平均每年20%的时间都用在慈善活动中,并表示将来要为慈善事业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资金。李嘉诚已经捐了5亿美元用于在香港、中国大陆、美国和英国修建各类学校、医院以及开展医疗研究活动。不久前,他又捐出2亿港元用于残疾人事业。

有人曾问李嘉诚,自己是否考虑过捐赠眼角膜的事,他洒脱地表示:“我早已说过,到时所有还有用的器官,我都愿意捐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