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太湖县农业发展年回顾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太湖县农业发展年回顾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太湖县农业发展30年回顾与未来发展的思考朱国春 汪泽根 朱起明[摘 要]通过对安徽省太湖县30年来农业发展相比较历程分析,总结农业发展成果和经验,提出今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性措施。

太湖县农业发展30年回顾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朱国春 汪泽根 朱起明

(太湖县农委 安徽,太湖246401)

(太湖县种植业管理局 安徽,太湖246401)

[摘 要]通过对安徽省太湖县30年来农业发展相比较历程分析,总结农业发展成果和经验,提出今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性措施。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经验总结;发展思路

1太湖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30年比较

安徽省太湖县位于皖西南、大别山南麓,总面积2030.66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5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08万人,农村劳动力30.48万人。耕地面积2.25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83万公顷。2006农业总产值16.79亿元,与1978年相比增幅2.67倍(按不变价计算),农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GDP)37.0%。三次产业结构为37.0:23.6:39.4。2006年全县主要农作物产量:粮食211839吨、棉花3324吨、油料14672吨、茶叶1008吨、水果1194吨、蚕茧350吨,分别比1978年增70.9%,174.5%,6.55倍,2.47倍13.24倍和10.74倍,种植业生产总值54932万元,比1978年增长1.14倍(按不变价计算);全县大牲畜出栏32285头,比1995年增2.1倍,生猪出栏449548头,比1978年增3.08倍,比1995年增43.8%,肉类总产52202吨,禽蛋总产9861吨,分别比1997年增长22.9%和15.3%,畜牧业总产值64600万元,比1978年增长7.05倍(按不变价计算)。全县耕地平均产出率达2.44万元/公顷,农民人均纯收入1947元,农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的84.95%。

2太湖县农业生产发展30年经验总结

1978年-2007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不平凡的30年,太湖县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06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79亿元,是1991年2.45倍,比2000年增41%。回顾30年发展历程,其基本经验主要是:

2.1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因

2.1.1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为农民提供政策保障

承包责任制,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农民主观积极性和生产创造性,长期坚持这一制度并使之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政治基础。

2.1.2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让农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运用财政、税收、价格等等多种杠杆和手段,千方百计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继国家取消农业税后,从2004年开始相继出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有效地减轻了农业比较效益低对农民的影响,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2005年农民国家补贴等转移性收入人均达105.52元。与此同时,国家实行“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得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剂。

2.2.1市场经济助推了产业结构调整

80年代末、90年代初农产品市场由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农产品市场最终全面开放。由于市场对农产品需求发生变化,刺激了畜牧、渔副业生产,使太湖县一度成为大别山黄牛改良基地和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90年代畜牧饲料的推广,促进了羊、猪、养鸡专业户的大发展,畜牧经济占农业经济半壁江山。1978年生猪出栏11万头,到1993年出栏28万余头,1995年突破30万达31.2万头,2004年又上新台阶达42万头以上。大牲畜出栏从1995年开始有1万头,逐年增加,到2006年达3.2万头。1998年禽蛋产量仅8550吨,2003年突破万吨大关。

2.2.2市场经济助推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的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业消费品,特别是餐桌消费品对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共识,农产品的生产更加注重优质、高效。1994年、1999年两次早稻品种大更换,淘汰十多年当家品种浙辐802等劣质品种,2000年大力推广两系优质杂交组合,中、单晚全面淘汰汕优63等杂交组合,1993年油菜“五花籽”遭淘汰,1999年开始淘汰“中油821”,推广双低优质油菜品种,2001年优质米、油、棉品种播种面积分别达77.9%、92.9%和90.8%。

2.2.3市场经济助推了生产方式革新

农作物栽培技术由注重高产向产质兼优转变,耕作制度由粗放生产向安全、环保、节本、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转变。水稻旱育稀植、测土配方施肥、农地膜覆盖、设施栽培等一系列新科技逐渐被农民接受而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2.3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3.1产业化经营架起了市场、企业与农民的桥梁

继1994年该县成立农业支柱产业四大公司后,诸如优质米加工、粉丝生产、植物色素等县内一大批农业企业经过改制后逐渐开始做大做强。畜牧生产上肉鸡产业化应运而生,生猪的大发展又吸引外来资金在县内落户经营。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建基地,引导农民推行标准化生产,把市场与农民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农民在产业化经营收益中分得一杯羹。

2.3.2产业化经营引导和促进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

在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组织农民发展生产需要农民自己的组织,同时,农民个体生产对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迫切需要农民联合。新世纪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诸如养猪协会、蚕业合作社、茶叶协会、农民投入品协会等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到目前为止,全县农民经济合作组织10余个。

2.3.3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参与,技术部门加大良种引进、示范与推广,加大良种良法的组装集成综合配套服务,种植业主要农作物优质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良种替换率由原来3-5年缩短到1-2年,建立科技示范户万余户,农作物保优、高效栽培综合生产技术推广普及率95%以上。畜牧业规模养殖占全县畜牧生产7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2.4实施农业工程项目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发展

自1993年以来,太湖县实施了“一优两高农业示范”、“丰收计划”、“油菜123高产攻关”、“小麦456高产攻关”、“吨粮田、千元亩”活动、“水稻、油菜品质提升行动”等国家、省、市安排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20余项;实施“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建设”、“商品粮基地建设”、“粮食自给工程”、“皖西南农业开发”、“测土配方施肥”、“二期加灌”等重大农业工程项目十余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和农业工程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提高了全县科学种养技术水平,增强了农民科学发展农业生产意识,为今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好科技贮备。

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太湖县农业、农村经济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周边县、市、安徽省、全国相比相差较大,仍然存在产业化程度不高,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压力大等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

3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城乡规划与发展策略,实现农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太湖县未来农村的发展,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农村方针政策,把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真金实银地兑现到农民手中。其次要在30年建设基础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脚踏实地开展工作。

3.1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一要按照规模养殖、集约化生产格局大力发展畜牧业,在现有300余户规模养鸡户和250余户生猪养殖大户基础上,培植新的基地,使规模禽蛋养殖户达500户,年产量达到1.5万吨,规模生猪、牛、羊养殖户达500户,年出栏50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稳达55%左右。二要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向,调优种植业结构,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坚持“兴茶、兴桑、兴果、兴菜”四兴工程,抓好优质茶、良种桑、优质茧、优质高效水果、优质商品蔬菜示范乡镇、示范村等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和6000亩良种桑园发展。同时,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米、油、棉、马铃薯等订单生产,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指导农民调整结构,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2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

一是在巩固现有龙头企业基础上,结合实际整合各种资源及多方筹措资金创办新的龙头企业,争创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龙头企业。二是加强农产品名优品牌整合开发力度,巩固现有部、省级名牌,打造地方知名品牌,大打品牌战略,促进产品升级。三是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现有“三类”食品基础上,每年力争上报1个有机、3个绿色、5个无公害食品,并获有关部门认证。推进产业化发展,要有生产基地作保证,因此,要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挥规模效益。

3.3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贯彻落实农业部、省农委关于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有关文件精神,在强化科技创新基础上,按照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引导非营利性原则,积极探索适合太湖县实际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加快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做到制度严、体制新、机制活,以利农业新科技成果尽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二是注重新科技的组装配套与集成推广,提高推广效率。在农技推广过程中,体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内涵要求,在生产实践中突出“三保(保土、保水、保肥)”和“三省(省力、省工、省能)”及“三增(增产、增效、增收)”功效,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动、植物检疫、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农业灾害监测、预报、防治和应急处置工作,真正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四是积极稳妥发展农村能源,加强农村、农业生态建设,要在太湖县现有1.6万多口户用沼气池基础上,在有条件乡村积极鼓励、扶持广大农户建设沼气池。同时,抓好沼气池科学应用,提高综合效益,特别是要把生态环保技术结合起来,按照畜-沼-果(菜、林)模式发展生态沼气能源。我们不仅要建户用小沼气池,还要推广联户中沼气池,并示范建设村(组)大沼气池,保住农村能源安徽省第一位次,发挥沼气池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大作用。

3.4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主体,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既有重大现实意义更是长远发展的需要。当前,农民培养工作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围绕农民劳务输出,重点做好提高就业能力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使每年10万以上的太湖农民,在外出打工市场上成为“香馍馍”。二是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发展,根据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留守部队”劳动力实际情况,以实用农业技术为主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三是着眼未来,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对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是有志新农村建设的准农民青年进行学历教育培训,使他们成为未来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