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土壤改良技术与方法初探

土壤改良技术与方法初探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土壤改良技术与方法初探艾德强 陈雪莲 龚昭莲[摘 要]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归纳了土壤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影响、制约土壤发育的因素,分析了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土壤利用现状,包括积极利用和消极破坏活动的主观原因及客观原因,初步探索土壤改良问题,形成了几点土壤改良技术与方法观点,在土壤改良过程中也得到了印证。

土壤改良技术与方法初探

艾德强 陈雪莲 龚昭莲

(江西省高安农业局 江西,高安330800)

[摘 要]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归纳了土壤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影响、制约土壤发育的因素,分析了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土壤利用现状,包括积极利用和消极破坏活动的主观原因及客观原因,初步探索土壤改良问题,形成了几点土壤改良技术与方法观点,在土壤改良过程中也得到了印证。

[关键词]土壤;改良;技术与方法;探索

正文: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人类出现以前,土壤的发生、发展受各种自然条件,如气候、水文、地质、地形、生物等影响,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聚积的地球化学变化及生物循环,推动着土壤的形成与发育。当地球出现人类后,特别是有了农业生产活动后,人类大量地参与了土壤的形成与发育,如耕作与地力培肥、伐木与园地开垦、开矿与筑楼筑路等,人类的活动深刻地影响着土壤的发育进程和方向。如何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贡献率,对农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正反两方面展开分析,对土壤改良技术与方法进行探索。

1土壤利用现状分析

1.1积极方面

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条件和改良土壤性质,人们对土壤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使土壤能够适应农业生产的要求。

1.1.1平整土地

对坡地进行改造,如地面平整,修筑梯田、梯地等,实践证明,等高水平梯田和顺坡耕作地块比较,其生产率可提高25%~40%,而保土效果可为顺坡地的4倍以上。

1.1.2耕作施肥

各种耕作土壤通过频繁的耕作种植,每年通过作物收获物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养分;同时土壤耕作好坏,又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性质的改善,影响土壤肥力的发挥。为此,人们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施肥,大量投入有机肥和无机养分物质,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必种绿肥和充分利用家畜圈肥是增肥改土,加速土壤熟化的最有效途径。据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测土,黄泥土种植3年绿肥后,土壤耕层有机物质增加了几倍,全氮增加65%,全磷增加86.1%,黄泥田连种5年绿肥后,除耕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均有明显增加外,早稻增产12%~16%,二晚增产10%,正所谓:“一年红花草,三年田脚好,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

1.1.3调节土壤水分

为防御土壤干旱和消除土壤渍害,人们通过各种措施进行土壤水分调节。如建造蓄水、输水工程,扩大灌溉面积;开挖排水渠道,疏导积水,排除土壤渍害等加强了土壤通透性,在消除还原性有毒物质基础上,人们还采用改革耕作制度方法,加速土壤熟化。如旱作改水田,使土壤耕层酸度比原土壤表层降低,离子代换性能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增加,使土壤耕层与下部的母土层性质差异越来越大,经过较长时间的水耕熟化后,使土壤基本脱离了原土壤发育方向,朝着人为水耕熟化的水稻土方向演变。在旱作耕作中,人们通过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如保墒耕作,增加地面覆盖,及时中耕等,也起到防旱抗旱,调节土壤水分作用。人为的调控活动,不仅能局部改善土壤性质,而且能深刻地改变土壤的自然发育方向。这就是所谓的“定向培育”,是人类的“回天之力”。

1.2消极的破坏活动

1.2.1主观原因

一方面,人们在农业生产中缺乏科学施肥知识和意识,盲目施肥、习惯性施肥,偏施氮肥、轻磷钾肥,重无机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肥,造成肥料浪费,资源流失,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污染环境,降低农产品品质,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土壤资源认识不足,存在破坏性开发利用,如滥砍滥伐、烧制砖瓦、修堤筑路,开办工厂等造成大量肥沃农田变为宅基、道路和厂房,这是对土壤资源的直接破坏。

1.2.2客观原因

一方面人口增加,要求扩大耕地而开荒,要求生产、生活用材而加大林木的砍伐;工业企业发展,矿山的扩大,公路、铁路建设的延伸,都需要开山镇地,占用大量肥沃土壤。另一方面工业的发展,工矿“三废”(废水、废气、废渣)造成土壤污染

2土壤改良技术与方法探索

针对土壤的不良性状和障碍因素,可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土壤改良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①保土阶段;②改土阶段。

2.1保土阶段

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范围内。如果土壤流失量得不到控制,土壤改良也无法进行。为此,可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培草植树等。

2.2改土阶段

主要通过种植豆料绿肥或多施农家肥来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当土壤过砂或过黏时,可采用砂黏互掺的办法。我国南方的酸性红黄壤区的侵蚀土壤磷素很缺,种植绿肥作物改土时必须施用磷肥。

2.2.1土壤化学改良

用化学改良剂改变土壤酸性或碱性的一种措施称为土壤化学改良。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石灰石膏、磷石膏、氯化钙、硫酸亚铁、腐殖酸钙等,视土壤的性质而选用。碱土壤需施用石膏、磷石膏等,以钙离子交换出土壤胶体表面的钠离子,降低土壤PH值;酸性土壤需施用石灰性物质。化学改良必须结合水利、农业等措施,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2.2.2土壤物理改良

采取相应的农业、水利、生物等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过程称为土壤物理改良。可采用以下措施:适时耕作,种植豆科绿肥,如紫云英、苜蓿等,推行秸秆还田技术,也可增施有机肥等改良贫瘠土壤;客土、漫沙、漫淤等改良过砂过黏土壤;平整土地,设立灌、排渠系、排水洗盐、种稻洗盐等改良盐碱土;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设立沙障,固定流沙等改良风沙土。

3结论

通过对土壤改良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探索,我们认为,土壤改良应着力做好保土阶段和改土阶段两个阶段的工作。要做好保土阶段工作就必须加大投入力度,争取更多的国家项目资金扶持,才能把保土工程做好,保持水土,确保土壤表层沃土不流失,同时必须重点抓好改土阶段工作,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改良措施,改良土壤性状,提升土壤地力,才能使土壤朝着持续、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P196-208.

[2]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3卷14期.

[3]朱鹤健.改良盐碱地[A]世界土壤地理[C]358-360.

[4]MigamotoS等.多种化学改良剂对盐和钠淋洗的效应比较[J]IrrigationScienle,1991,(6):83-92.

[5]江西省土壤普查办.江西省土地利用管理局《江西土壤》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第四届.481-5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