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建设

《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建设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十四章 《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建设王 伟目前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进程不断加快,作为人才培养主要阵地的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积极、稳步地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尤其是推进主干课程的双语教学。国际金融学的课程性质、教学要求。国际金融课程的研究对象具有明显的涉外性。

第二十四章 《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建设

王 伟

(浙江万里学院)

目前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进程不断加快,作为人才培养主要阵地的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积极、稳步地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尤其是推进主干课程的双语教学。国际金融课程作为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由于其“国际”的性质,加之国际金融本来起源于西方的缘故,采用双语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但如何根据本校学生情况适用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并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已成为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课题自2007年11月立项,由王伟副教授主持开展对我校《国际金融》双语课程进行建设,在项目组成员历经2年时间的建设和研究,通过建设之初利用调查问卷对2007级和2008级金融学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解,然后通过项目论证,建设该课程的大纲、教案、演示文稿(PPT)、课后习题和综合练习、典型案例以及课程网站,目前已经建设完成,形成如下报告。

1 《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建设的目标:培养涉外金融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1 双语教学的涵义

对于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的定义,语言教学界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其中美国语言学家费施曼(Fisherman)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从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双语教学指的是在语言课以外的所有课程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英国著名《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给出的定义是: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同样地应用于听、说、读、写。由此可见,双语教学对于学生与教师双方在语言上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武汉大学吴平教授关于双语教学的定义,归纳起来有这样一些观点:双语教学不是语言教学;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学科知识获取同步;双语教学是外语授课的一种教学方法;双语教学是应用外语教学;外语授课时间占课堂时间的50%以上。东北师范大学张绍杰教授认为:“从语言教学角度讲,双语教学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讲授母语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通常是学生看的教材是汉语编写的,教师授课则全部用外语,即学生在视觉上接触的是汉语,听觉上接受的则是外语。”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王本华认为:“双语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这一定义直接使用排除法来表明双语教学是一种语言应用于学科的教学,认同者较多。

可见,双语教学不是外语课,更不是仅仅体现在外语原版教材的应用。用语言教学来促使外语语言能力发展,这是双语教学的优点之一,但双语教学绝不能将非语言学科上成外语教学的辅助课,学生必须掌握的是各个学科自身的知识点,不能以降低课程或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一门孤立的全英文或双语教学,更不能出于功利、赢利、评估或其他目的强迫学生接受双语教学。

1.2 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金融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不仅能够融合中西方教学理念之精华,而且能实现优秀教学资源本土化,这不仅是该门课程的性质使然,也是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的时代要求。

(1)国际金融学的课程性质、教学要求。国际金融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经济学科,是世界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金融的形成以宏观经济的一定开放程度为前提。国际金融学关注的焦点是内外均衡的相互关系和外汇供求及相对价格——汇率问题;在产出、就业等其他宏观经济目标既定的条件下,国际金融学研究的是外汇市场与国际收支均衡问题。国际金融课程的研究对象具有明显的涉外性。通过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国际金融的一般原理;掌握远期、期货、期权等外汇业务、国际储备管理、利用外资等主要国际金融业务。本课程理论要求高,实践性较强,较高的外语水平对学好国际金融非常重要。

(2)国际金融课程中双语教学的目标。在国际金融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是国际金融课程性质的要求。通过双语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规范表达、信息获取、业务操作的能力。对专业术语、基本知识能规范表达,能用英语进行专业理论阐述;能使学生从各种媒体获取国际金融的知识和相关信息;提高学生国际金融的业务操作能力。

(3)双语教学的外语选择。目前,许多非英语国家在开设外语课程时,都不约而同地首选英语;在实施双语教育时,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母语/英语双语教育。其重要原因在于英语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所以国际金融课程应该采用汉语/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双语教学。

(4)时代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经济活动中金融创新的速度也在加快。新的交易品种、新的交易规则不断充实和更新着《国际金融》教材的内容,时代的发展要求这门课程必须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经济活动。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的教材未能适应时代的这一要求,内容较为陈旧,一些新的国际金融理论、交易品种和交易规则并没有被充实到教材中。而欧美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更新速度快,能够较好地适应现实的要求。虽然国内也出版了一部分欧美教材的中译本,但在教学中有两个缺陷:其一,这些中译本教材部分内容在翻译后晦涩难懂,未能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没有真实再现原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给教学活动带来了障碍;其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中译本教材,难以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英语从事涉外经济活动的能力,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不高。因此,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形式,利用欧美英文原版教材和自编讲义,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国际金融教学内容的精髓。

1.3 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调查,我们认为在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急需解决。

(1)问题一:学生的英语基础。双语教学不是学习英语,而是使用英语来学习学科知识,较英语课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的英语基础决定了授课教师使用英文的比例。由于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实行双语教学并非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对于学生来说,国际金融课程的内容较新,专业术语较多,在课前对学生做特殊培训或是基本知识点和词汇术语的预习,即便是英语很好的学生,使用双语学习专业知识还是有点吃力,而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双语教学无疑造成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偏差,甚至是误解。

(2)问题二:教师的英语水平。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而双语教学则是更为高深的艺术。因为不是单纯的专业课或专业英语课,一堂课中,教师不仅要使用双语完成学科知识的传授工作,还要使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对教师的听、说水平以及专业背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双语教学的本质仍是教学,不应因为其难度的增加而降低了对教学效果的要求。实践证明,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并获得学生好评的教师必定具备5个条件:一是发音纯正、表达力强,二是专业词汇量大,三是具备英语思维方式,四是具有良好的听力和反应能力,五是懂得有的放矢地使用双语。由于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大挑战,所以教师注意力容易偏向英语讲课的流利、正确与否,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完成等方面,容易忽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和理解程度。

(3)问题三:教材的选用。目前供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有三类,一是国外原版教材,二是原版引进后的“再加工”的双语教材,三是根据具体教学实践由教师编写出版的双语教材或自编讲义。原版教材的英语表达“原汁原味”,更能反映学科领域的前沿,符合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但书价普遍昂贵,学生负担重,并且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与国内有别。自编双语教材往往能够弥补原版教材在这方面的不足,更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但部分教师因没有接受英文写作方面的专门训练或是出国培训,因此在编写双语教材时习惯使用“中国思维,外国翻译”的方法,所写出的“汉化英语”句子不仅不地道还容易出现许多歧义和语病。

(4)问题四:教学的组织。从教学组织的角度来看,以下几方面问题急需改进:第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师生互动。以生为本,教学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目前,在教学组织上教师仅仅采用PPT演示文稿,速度较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而且很多老师把教学变成自己的一言堂,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导致学生仅仅停留在理解英文的层面上,不能对国际金融专业知识有深层次的了解。第二,教学计划不能顺利完成。这与前一个问题实际上存在着矛盾,如果要使学生深层次的理解专业知识,教学进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学生在上课前进行认真的预习和熟悉教学内容,以便按期完成教学计划。第三,教学网站利用程度不够。国际金融课程的双语教学网站建成后,教师没有及时在网上与学生形成交流,学生也没有形成有问题及时在网上提问的习惯,导致网站建成后仅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及习题,没有师生的互动环节。

结合国际金融双语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定位的指导下,课题组制定了该课程建设的目标,即为浙江省培养国际金融基础知识扎实、口语表达流畅的涉外金融应用型人才。

2 《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成果

2.1 课程体系设置及主要内容

《国际金融》课程属于金融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原教学计划中定于第三学期开设,与《微观经济学》同一学期上课,这样会导致学生对于金融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理解不深,加之为双语教学,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我们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修订,将其安排到第五学期(大三第一学期)开课,即在学生上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经济学和金融学基本课程之后,如此一来,学生在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和金融学基本理论后再通过双语方式接受国际金融理论就更为容易。

另一方面,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课题组搜集了国内外本课程优秀教材以及国家和省级同类课程的相关资料,选定了适合我校学生的《国际金融》英文原版教材,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教学大纲和教案。同时,我们根据本课程在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和应用型人才的特点,确定国际金融学的双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基本概念、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及汇率决定理论、国际金融市场、外汇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机构、政策的国际协调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发展趋势。重点让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础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及汇率决定理论)、开放经济下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的协调、开放经济下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规律和趋势。

2.2 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法对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强化培训。实行教师专兼职结合,校际流动,盘活教师资源。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注重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青年骨干教师推到双语教学的第一线去锻炼。同时选派优秀学科骨干出国进修,增强外语的交流能力,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国际金融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教师是关键。双语教师承担双重任务,作为双语教师,他们不仅必须精通学科内容,而且必须是一个双语者。但是,其教学重点首先是学科内容,其次是外语。上好国际金融双语课程,作为老师首先必须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国际金融业务。同时,必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尤其是专业外语水平,能熟练地进行外语口语交际,熟练掌握经济学、国际金融学专业外语。教师能熟练、准确地用外语进行授课,用规范的专业外语进行板书、制作课件,并能与学生进行课余交流。目前,我们课程组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金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备专业英语能力的师资队伍,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3 教学方法和教材改革方案制定与实施

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加强情境型、合作式、互动式和案例型学习方法采用的力度,确定了“多媒体演示文稿+原理与方法讲解+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重点要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课堂上的互动讨论和课下的网络互动答疑,主要利用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让学生通过活生生的案例理解深奥的国际金融理论,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手段的配合上,充分运用现代网络资源和音像制品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多彩的展示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形成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文字教材、电子教材、辅助材料和音像资料相配套的立体化教学用书和教学软件,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要。

课程组已经完成了教材的选定,英文教学讲义的编制,教学课件的设计,教学习题和案例的收集、学习指导的拟定以及试题库的建设。并在实践中积极尝试情境教学、合作式教学、互动式和案例型教学方法,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服务于双语教学。

2.4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完善

已完成课程的网上资源包括:(1)课程介绍;(2)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3)课程电子教案;(4)课程组教师介绍;(5)多媒体课件;(6)学习指导;(7)试题库建设;(8)教学参考文献及案例;(9)各章节练习题及解答;(10)教学视频;(11)网上答疑。

目前已经完成了网站的设计、制作和全部资源的上传,各种教学文件齐备,使学生能在上课之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过程。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各章练习题、试题库建设、教学参考文献及案例等文件与老师手头的教学文件完全一致,以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在课堂和网上及时和老师沟通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为主、网络资源为辅的情境式、交互式教学模式。

2.5 教学管理及教学效果考核模式

课程组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听课制度。建立起教学计划准备,期中教学信息反馈和期末工作总结制度。课程考核内容和方法改革,要求能够全面真实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提高平时成绩比重为50%,期末考试成绩比重为50%,考核形式采用闭卷和开卷相结合、口试与答辩相结合,对于平时表现活跃、主动交流和讨论的学生增加考核分值,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建设的实践效果

通过该课程的建设,教学团队定期开展研讨会,商讨该课程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如英文原版教材的选用、自编讲义的合理性、各章节之间的衔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师生互动等,这种交流不仅使教师互相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加强,通过情境式、合作式教学师生的互动性得以提高。

3.1 教学团队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起初,《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建设课程组的老师要么是对国际金融专业知识掌握较为精通但英语水平不高,要么是英语水平较高但国际金融专业知识掌握不足,真正两者兼备的只有2位老师,但通过该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实践及相关的培训,老师之间互相交流沟通,统一了对双语课程的认识,教师的英语水平和国际金融专业知识大幅度提高。同时,通过合作式教学和集体备课,老师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教学水平和效果逐步提高。

3.2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要求学生阅读原版教材和大量的文献,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免有些学生怨声载道,叫苦连天。为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们采取奖励学分以及与评优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参加双语课程学习的学生如果综合考核成绩较好,可适当奖励学分,同时与班级、学校的各种学生评优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积极性。针对学生使用的英文原版教材价格较高(一般都在50美元至70美元)的情况,我们建议学校出资购买原版书,学生交押金借用的办法,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系统运行效率。

同时,精心设计校园“双语”环境。为双语教学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加强双语教学氛围,让无声的熏陶使语言真正活起来。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学校通过组织学生收看英语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演讲比赛、英语文艺演出、英语文化节等活动强化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校园生活中,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使英语水平提高到接近母语的水平。

3.3 通过精心组织课堂、网站资源和合作式教学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作为国际金融课程的双语教学,课堂的精心组织和课余的网站互动尤为重要。在课堂组织上,首先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和单纯的PPT演示文稿的方式,而应注重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方面我们给学生布置课前的阅读和预习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前即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老师在课堂中仅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讲解和说明,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在PPT演示文稿的方式下,加入声音、图像等声情并茂的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网站互动方面,教师在课前即准备好课堂讨论内容和课后的练习题(公布在网站上),既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又让他们在课余利用习题强化相关的知识点;同时在网站上开通师生互动平台,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提问,教师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回答。通过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和课余的网站互动,激发了学生参与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教学的热情,同时使学生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实务。

另一方面,根据我校目前教学改革的进程和现状,我们采取了合作式教学方式,以解决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即采用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形式,在教师讲授完基本理论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4~6名学生,将讨论过程和结论选派一名代表上台阐述观点,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具体来说,将全班同学的英语水平按照优秀、良好、中等进行分类,然后每组中设置1名优秀、2名良好和1名中等(或者1∶1∶2)学生,在教师讲完后由这四名学生课下进行讨论,然后按照次序依次作为选派代表上讲台阐明讨论过程和基本观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英文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4 不断完善的思路

4.1 进一步完善自编讲义

由于时间较为仓促,课程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编讲义中有些章节过于详细,有些章节过于简单,致使课堂教学部分准备不足。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自编讲义,真正做到各章节安排合理、知识点齐全、重点难点兼顾。

4.2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

国际金融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于课程组老师来说较为容易,因为其具备经济学的基础,补充这方面知识通过自学和听其他专业教师上课即可,但英语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此需要对课程组的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或者到国外进修的方式得以加强。

4.3 完善网络资源,加强网络互动

目前,我们的网络资源已经得以利用,各种资源较为齐全,但仍然存在个别地方如综合案例和综合习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老师与学生在课堂的交流甚多,虽然也有部分同学通过网络与老师互动,但没有形成习惯,较多学生还不能习惯通过网络与老师交

流。因此,这方面需要持续加强。

4.4 完善《国际金融》双语课程的合作式教学组织形式

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合作式教学方式已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实施中由于起初设计环节的疏忽等问题,我们发现小组中极个别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其中来,存在“搭便车”的行为,即某个小组总是同一位同学上台演讲,其他同学做辅助工作的现象,我们将通过修改小组考核方式的方法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因此,完善合作式教学组织形式也显得较为迫切。

4.5 推进课程建设的可持续性

对于课程建设而言,不论是理论课程建设还是双语课程建设,可持续性是一个共性问题。我们课程组将从课题经费中预留一部分用于后续的完善,因为作为《国际金融》课程来讲需要与时俱进,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网站资源需要及时添加和更新,再加上网站的维护都需要持续进行。所以,我们将不断推进教学课堂组织、教学资源和网站资源的可持续建设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