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访杭州禾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戴立■文/王明月戴立,江西人,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光电信息专业,2007年创办杭州禾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总裁。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是戴立一直以来的梦想。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访杭州禾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戴立

■文/王明月

【人物名片

戴立,江西人,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光电信息专业,2007年创办杭州禾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总裁。公司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制各类环境监测设备,并从事环境科学的前沿基础研究。

img6

【创业感言】

我认为创业者的素质,一是要有意愿去做成自己想做的事;二是要懂得为人民服务。因为实业家的收获,都应来自于他对社会提供的价值。

【企业素描】

禾风科技依托执国内光学牛耳的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凝聚了一支光电监测、环境科学、大气化学等领域的精英力量,所有成员均拥有国内外著名大学学历,硕博士占70%以上。

禾风科技秉持大生态理念,自主研制各类环境监测设备,并从事环境科学的前沿基础研究,致力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环保领域全套解决方案供应商。

公司主页:http://www.hefeng.org/.

【案例聚焦】

诗曰:“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打开禾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页面,这句诗映入眼帘,简洁的页面就如禾风所做的产品一样让人感觉如微风吹来,而禾风也像正在抽发的绿苗,等待着进一步开花结果。

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是戴立一直以来的梦想。本着为这个社会做些事情的理念,在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之后,戴立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梦想。2007年,带着自己的积蓄和技术以及杭州市政府60万的创业扶持资金,他创办的杭州禾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

禾风是一家依托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制各类环境监测设备并致力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环保领域全套解决方案供应商的科技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的运营已经走上正轨。一路走来,已过而立之年的戴立在面对我们的采访时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从2002年毕业到2007年自己创办公司,戴立在这近六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许多:从外企到民企,从市场到技术到管理,一路走来,戴立都力争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正是这些丰富的工作经历为他现在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厚积薄发

自小在农村长大的戴立长期在外地读书,在外求学虽然有常人难以体会的艰辛,但是少了家人的监督和束缚,无形之中也有了一个更为宽广开阔的学习环境,这让他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别人眼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在他看来却恰恰相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喜欢折腾”。独特的求学经历培养了他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进入大学后,戴立从未放松自己。他不仅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更是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讲座等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读书,更是对各种知识或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

大学毕业后,戴立经历过几个公司的七八个岗位,不同岗位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在客户面前又需要表现出自己的专业水平,工作的压力让戴立进一步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对各个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观察,经过几年的历练,他对各种事情的思考也更深入,对社会的了解也更透彻了。

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是戴立在我们的采访中一直强调的一句话。“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只热衷去做单一具体的事情,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是价值的承担者。”对于这一点,戴立实实在在地实践着。

生活中的戴立兴趣广泛、精力旺盛。忙碌的工作并没有打磨掉他对生活的热爱,无论工作多忙,戴立总会抽时间到全国各地去旅行,他觉得一个人只有具备丰富的阅历,才会对这个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他甚至把兴趣作为招聘员工的标准之一:“我遇到很多年轻人,这些人所经历的世界只是一个片断,单一的社区和学习环境形成了他们单一的世界观价值观。”

丰富的阅历,让戴立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风景。世界如此精彩,怎能甘心自己的生活如此平淡,创业的信念也一点点地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善于分析国家政策的他认为,“过去中国致力于解决温饱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环境保护,现在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政府也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治理环境问题以改变这种状况,如进行环境监测,投入大量资金整治环境等。有了国家的支持,生态行业的发展前景会非常不错”。

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对国家政策的把握,让戴立最终选择了生态行业。现在,戴立的公司已经成立五年多了,公司已经从最初的艰难期慢慢地步入了正轨,员工也由最初的五六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人,逐渐凝聚了一支光电监测、环境科学、大气化学等领域的精英力量。公司的所有成员均拥有国内外著名大学学历,硕博士占70%以上。公司有了两套完整的产品系统:CEMS——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和VEM——机动车排放监测系统。五年多来,他的公司一直秉持大生态理念,致力于自主研制各类环境监测设备和环境科学的前沿基础研究。展望未来,公司的目标则定得更大:致力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环保领域全套解决方案供应商。

优势转化

“能够考入浙江大学的学生,都是千里挑一的好苗子,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心理优势比较强,这种优势如果转化为自信是很好的,把眼光和目标放长远,浙大学生会有不错的发展。”在谈到毕业生就业问题时,戴立如是说。但是,他同时指出:“如果过于骄傲,则会成为自身发展的绊脚石,不要把这千分之一当成荣耀,而要化为压力和动力,是千分之一就要做出千分之一的样子,要把从浙大毕业作为新的起点,设定更远大的目标并争取实现它。”

对于各种创业大赛,戴立认为,“如果比赛的引导过程做得好,不仅能够选拔一些好苗子,而且还能通过比赛对参赛者进行系统的培训,从而使他们对创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是,比赛过后不要太依赖风险投资,现在真正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投资者不多,一般的风险投资投资的额度都非常大,而能拿到这种风险投资的企业,要么是已经在盈利,要么则是市场空间非常大,因此创业团队在创业时一定要脚踏实地。”

谈到毕业生应该为创业做哪些准备时,戴立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对社会进行观察。“不观察就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就没有具体的方向。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如果社会不需要,做什么也是无用功。社会需要是多元化的,可能是具体的产品,可能是某种情感,也可能是某种潮流和趋势,要通过观察发现哪些是自己最擅长做的。”

其次,要尽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所谓的知识结构,不仅指书本上的知识,也指在各种实践中学到的知识。点滴的知识影响做事的效率和成本。虽然很多事情不一定要动手做,但是一定要了解。”他不建议在毕业的时候就创业,“除非你是在做一件特别新颖的事情,别人以前没有做过,但是风险也特别大”。

最后,要进行适当的资源积累。这里的资源包括资金、人脉、技术等。获取这些资源的方式有很多,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方式。

【创业评点】

技术派的创业者

彭凤仪

白衬衫、胶皮手套,笔挺地站在试验台前,看戴立照片中的形象,不禁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专业的技术人员,而他背后的经历却不仅如此。从2002年由浙江大学光电信息专业毕业到2007年创业,在这五年中,他从技术、到市场再到管理,马不停蹄地换了几家企业,七八个岗位。看似职业定位并不专业的他对此的解释是:“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去做单一具体的事情,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是价值的承担者。”因此,他选择通过创业来完成知识分子的更高使命。

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说,专业的技术人员并不适合创建或管理一家企业,即便这是一家技术型企业。原因很简单:企业管理同样也是一门专业。管理不仅仅是简单地作决策,还有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对公司运作的了然于心和对资源调配的得心应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提出行之有效的正确决策。为此,从专业技术人员到成功的创业者或企业管理者,都需要经历新一轮转型,需要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技术以外的管理层面。这是一种选择,也必是一种取舍,更是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定位。在创业中,只有经历这样的重新定位,才能符合创业或管理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