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课程的理论依据

课程的理论依据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中学实施CPS课程是加强学校德育课程化与科目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应运而生,是有客观的教育理论依据作支撑的,主要有三个方面。CPS课程旨在创造一种新途径开发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与自我认识智能。

上海中学实施CPS课程是加强学校德育课程化与科目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应运而生,是有客观的教育理论依据作支撑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CPS课程实施的德育原理依据:实现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与社会性功能的统一。实现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与社会性功能的统一是现代德育追求的完美境界。CPS课程的实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学生的创意活动通过努力得以实现时,从中能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能实现德育的个体性发展功能,而学生的创意活动是在服务于他人及社会的理念指导下实施的,也推动了社会道德的进步。

第二,CPS课程实施的教育心理学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与成功智力理论的运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H.Gardner)在《多元智能》一书中指出,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社会实践是教育的巨大浪费,这样做过分强调语言智能与数学逻辑智能,却忽略了诸如人际关系智能与自我认识智能的开发,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走上社会却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CPS课程旨在创造一种新途径开发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与自我认识智能。CPS课程也是将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J.Sternberg)的成功智力理论运用到教育领域的很好表现。成功智力由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构成。现在的学校系统只重校内而不是真实世界里的分析性智力培养,CPS课程能使成功智力的三方面获得平衡发展。

第三,CPS课程实施的课程教学理论依据:创设德育体验课程。“随着对传统课程观的反思与批判,课程的研究范式逐渐从课程开发范式走向了课程理解范式,这使得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带来了对德育课程观的新认识”。现代德育课程要顺应课程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趋势,创设德育体验课程,使学生在学校及社会生活活动体验中,自主性、社会性、自然性得以健全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实现对自我的认识和对服务社会的关注,同时创造活动的体验过程也是创造课程内容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