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心血著成《千金方》

心血著成《千金方》

时间:2022-08-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以自己毕生精力研究医药学,著成了流芳千古的医药学巨著《千金方》,为祖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孙思邈写作《千金方》的成功,首先是他在医疗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千金方》收集的医方有6000多种,来自当时的古今中外,内容广泛丰富,这同孙思邈博览群书善于学习是分不开的。《千金方》中有一个重要的来源是前人的经验和著述。

我国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以自己毕生精力研究医药学,著成了流芳千古的医药学巨著《千金方》,为祖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他是迄今为止在世界科学史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年龄最大的科学家,高寿至101岁。

孙思邈于公元581出生在今天陕西省耀县(唐代称京兆华原)。他毕生从医,与他小时候自己患病有直接关系。他幼年体弱多病,家境贫寒,父亲为了给他治病,差点倾家荡产,但始终未治好。因此,孙思邈18岁就立志学医,不仅为自己治病,也决心为所有的患病者解除痛苦。经过向师父认真学习并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钻研,孙思邈竟治好了自己的病。20岁以后,他为许多亲友乡邻治好了许多病痛,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了。后来,皇帝知道他医术高明年轻有为,想请他到京城里去当医官,他婉言谢绝了。

孙思邈坚持在民间行医,为穷苦百姓治病。他对穷苦病人非常关心体贴,遇有病人无钱买药,他总是慷慨相助,甚至主动为病人熬汤煎药。有时病人半夜急病需要出诊,他总是风雨无阻赶去诊治,抢救病人。他对于住在他家的病人更是关怀备至,精心治疗。在长年坚持行医治病的同时,他还认真研究本草学,十分准确地掌握了药物的分类、采集、辨认、针灸、配比等方面的知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孙思邈逐步感到光凭自己一个人的能力行医治病是远远不够的,前人在医学方面留传下来的医学书籍比较庞杂重复,查找很不方便,这同当时的医药状况有直接关系。学医从医也只是师父教,徒弟学,然后再凭自己的努力实践,缺乏一定的理论做指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决定亲自整理和汇总各种医学书籍,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前人和同时代人的医疗经验与自己的研究探索结合起来,著一部医学书籍,供学医和行医的人参考。自从产生了这个想法以后,孙思邈就开始进行长期艰苦的准备工作。

孙思邈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和经验,广泛收集整理资料,亲自采集草药、配药,博览群书。他认为:医学是一门“至精至深”的学问,要想成为一名高明的医生,必须熟知医学经典和著名医生的经方。因此,他把读书作为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直到“白首之年,未尝释卷”。除了读书之外,他还虚心向同时代的医家学习,经常同当时的一些名医共同探讨病例和学问。有时,为了学习和掌握一方一药的治病经验,他不惜到千里之外去向同行请教。当时的大唐帝国同西域来往非常频繁和密切,他又十分认真地了解了传入我国的印度医学。

孙思邈重视书本知识和他人的经验,并非是单纯地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停留在这些经验上,而是经过学习、消化和吸收,总结提高,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药物分类,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了按照药物的自然形态并结合功效的分类方法,既简明又便于掌握,符合科学分类的要求。在经过了50多年的学习研究、行医采药、分类制作、不断总结创新的医疗实践基础上,在公元652年,也就是在孙思邈70岁高龄时,他终于写成了《备急千金药方》,也叫《千金药方》。这部医学著作共23卷,有232门,各种方论5300首。这部医书集唐代以前祖国医学发展之大成,包括妇人、少小、婴孺、七窍、诸风、伤害、食治、平脉、针灸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从书的内容和体系上看,孙思邈都有许多独到的创见。他之所以将其命名为《备急千金药方》,是因为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意思是人的生命是宝贵的,重于千金,方药的根本作用就在于维护重于千金的生命。

孙思邈不顾年过古稀高龄,继续坚持在民间行医。多年来,他游历了祖国许多名山大川,采集了大量的中草药材。他对这些药材进行了精心分析和研究,分门别类,以备应用。又经过30年的努力,在他百岁高龄时,又写出了一部30卷的医书《千金翼方》,对前部书进行全面补充,与前部书《备急千金方》统称为《千金方》。在这两部医学著作里,孙思邈详细地总结了前人以及当代人医疗治病经验,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都有系统的科学的论述。这部医学著作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6000多个药方,内容涉及预防医学、诊断、多种治疗、针灸、营养方法等各方面的医药学知识,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它标志着中华传统医学在唐代的继承和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两部书编成后,相继很快传入日本和朝鲜,对亚洲各国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印出后,很快被作为医药学经典著作,指导着人们在医疗治病方面的活动。从唐朝到现在1000多年来,这两部书一印再印,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千金方》在传到国外以后,享有很高的声誉,日本和朝鲜医学家都曾把这两部书作为重要参考文献。孙思邈从医一生,为百姓治病无数,深受当代和后代人们尊敬。一代名医高寿101岁,这在当时和后代无论是医学家和平民百姓中,这样的高寿都是罕见的。家乡人们尊称他为“药王”,分别立有“药王山”和“药王庙”的碑牌,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和纪念。

孙思邈写作《千金方》的成功,首先是他在医疗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在疾病的诊断、预防、用药、针灸、食物疗法、营养疗法以及药物学等诸多方面,他都有独到的创见,在《千金方》里详细记述下来。比如,他首创了用羊肝、兔肝和决明子治疗夜盲症的方法。夜盲症是人体内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一种疾病,而羊肝、兔肝和决明子中正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所以对治疗夜盲症有明显的疗效。虽然当时维生素尚未被发现,也根本没有这个名称,但是孙思邈还是通过摸索探讨并用于医疗实践,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他还用防风、蜀椒、吴茱萸等药物来治疗脚气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脚气病也是缺乏维生素的一种表现。孙思邈关于脚气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使我国在脚气病的防治上走在世界前列,比西方早许多年。

其次是孙思邈虚心学习他人经验,广泛收集资料。《千金方》收集的医方有6000多种,来自当时的古今中外,内容广泛丰富,这同孙思邈博览群书善于学习是分不开的。《千金方》中有一个重要的来源是前人的经验和著述。孙思邈首先是向老师学习,得到了老师精心的指点和传授,继承了乃师的全部经验和技术,然后是向医道同行学习,有时不远千里求教;最后是在行医采药过程中虚心向民间百姓学习收集民间药方偏方。同时,他也学习了当时印度传入我国的医药学知识,综合分析去伪存真,加上自己的提炼加工总结之后,形成了流芳千古的《千金方》。

第三,孙思邈坚持自己采药、配药、制作。正是认识到人的生命的重要性,所以孙思邈在给人看病治病时,除了开处方让病人自己去抓药熬药以外,有许多药方是按照自己采集加工而来的各种药材来配制。在行医治病的同时,孙思邈还亲自上山采集各种药材以备患者需用,而且特别讲究采药地域、时节和加工制作工艺。在这方面他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千金方》中指出:“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曝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药,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卒无裨益。”意思是说,采集药物时如时节不对,或采集以后处理方法不当,再好的药材也不会有好的疗效。孙思邈强调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因时而制宜。这些认识都凝聚着孙思邈数十年行医采药活动的宝贵经验,通过《千金方》留给了后人。正是这些宝贵经验,才使《千金方》这部伟大的医药学著作具有了很高的科学理论和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