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审慎地选择领导

审慎地选择领导

时间:2022-08-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诸葛亮27岁下山,飞黄腾达11年,然后就开始在蜀国挣扎,最后十几年熬到头发白了,胡须白了,牙齿松动了,说话有气无力的,然后说气数已尽了,就不了了之了。诸葛亮短短的54年,大家应该感觉到了,整个时代由他一个人掌控。历代都有诸葛亮,老天不会偏爱哪一个朝代,而我们缺的是刘备。刘备63岁时去世了,刘备的去世对诸葛亮的影响太大了。诸葛亮死了,还有什么好看的呢?

诸葛亮27岁下山,飞黄腾达11年,然后就开始在蜀国挣扎,最后十几年熬到头发白了,胡须白了,牙齿松动了,说话有气无力的,然后说气数已尽了,就不了了之了。我想我说的这些是没有人能够例外的。我们常常说,每一个人都不同,其实每个人在这方面是完全一样的。诸葛亮短短的54年,大家应该感觉到了,整个时代由他一个人掌控。各位可以假设一下,关羽和诸葛亮都投奔曹操的话,还有没有《三国演义》这个故事?《三国演义》就不存在了,历史就因此而改写。如果关羽和诸葛亮都投奔曹操,曹操三年之内必将统一全国,老百姓也就可以减少很多的死伤,所以诸葛亮下山到底是对还是错,没有定论。但是你如果现在去问诸葛亮,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会不会下山,我相信他还是说会,为什么?这恐怕只有中国人才懂,为了“正统”这两个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外国人是没有什么正统的。他们只会赚钱,他们赚了很多钱就创立什么富人排行榜,中国人则不同,我们一直信奉“财不外露”。

诸葛亮没有投奔曹操,老实说,那时候的曹操已经成气候了,想要做大事的人一般都把目标锁定曹操,你看多少人都是奔曹操而去了,多少人因为战乱而跑到江南,最后都把行李打包回中原去,回去才知道碰到曹操倒霉。诸葛亮没有跟他们一样,他了解曹操,知道曹操的理念和自己是不合的,他去曹操那儿只有痛苦,没有好处。徐庶就是这样,他被曹操骗回去以后,终生不献一计。他这样折磨自己干吗呢?倒不如当时就隐居起来,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多好。

诸葛亮不依附孙权,他说了一句话,很值得我们玩味。他说:“孙权知道我的长处,但是他不会让我放手去做,我只是他的奴才,我不要做他的工具,我宁可不投奔他。”这种人现在很少,就是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可进可退的地方。全家人都出来找工作,这种家庭是很困苦的,现在连请假也不敢,连迟到也不敢,最近大家都非常客气,不是修养好,是怕被老板辞掉,这种人多痛苦。诸葛亮不依靠刘表,虽然他们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他知道在刘表那里只能是尸位素餐,混一口饭吃,那不如在家做个自由自在的、老老实实的农夫。

刘备很可怜,快50岁了,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即使有关羽和张飞辅助他,文有孙乾,武有糜竺,依然成不了大事。其实,有人才也不见得就是一个很好的团队,有可能你没有军师,没有参谋。所以,刘备才会那么虚心地去拜访一个乡下人。看起来他多少有点儿委屈,就是他自己也感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说,我有文臣武将,也有身份地位,名片拿出来也很漂亮,就是没有立足之地,说难听点儿,整天被人家赶来赶去,但是,水镜先生一句话说中了问题的实质,他说,你所缺的就是个军师,缺个参谋。刘备很着急,那找谁做我的军师呢?

你会发现中国人要紧的话,都不用嘴巴讲,都用手写,写完把纸烧掉,就保密到家了。你用嘴巴说出来,说不定就被外边的人听到了,在你之前找到了诸葛亮,不就糟糕了。所以,水镜先生在桌子上写下“卧龙凤雏”四个字,然后说:“这两个人,你请到其中一个,保证你能一统天下。”因此,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养成一个习惯,不要紧的话可以讲大声一点儿,要紧的话最好不说出来,中国人了不起的地方就在这里。历代都有诸葛亮,老天不会偏爱哪一个朝代,而我们缺的是刘备。有的人连刘备都不知道,可见他不虚心,情报不灵通,有这样好的人都不知道。刘备因为逃难,处境悲惨,人家才指点他一下,他就开始了不同的政治生涯。

刘备想想:“有关羽辅佐我,我还打不出天下来,那我是不是太委屈关羽了?”刘备63岁时去世了,刘备的去世对诸葛亮的影响太大了。刘备去世,刘禅继任,当时只有17岁,还是个孩子,而且是个没有磨炼的孩子。因为刘备太宠爱他了,很少把他带在身边。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应该经常把他的小孩儿带在身边,随时教给他各种知识,等到这个小孩儿将来继承家业的时候,他更容易成功;相反,如果这个企业家过分疼爱自己的孩子,把他送到美国去读书,学位越高,回来搞垮你的企业的速度就越快,因为他没有经过磨炼。但是刘备托孤的时候,是托付给两个人,各位好好去想一想,刘备为什么要托付给两个人,托付给诸葛亮就好了,不,刘备还将刘禅托付给了李严。李严本来是个很好的人,刘备才会选中他,可是因为刘备托孤以后,李严的心理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跟诸葛亮是同等地位,而诸葛亮那么有名气,他却没有,于是李严就开始做出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这也是形势所逼。我这里说一句非常要紧的话,天底下没有坏人,只有愚蠢的人。什么叫愚蠢的人?就是他选择错误。人生其实就是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你选择对了,你就变成好人;你选择错了,你一定是个坏人,这好人、坏人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一出生就是好人,后来之所以变成坏人,是选择的结果。

刘备一死,大家就开始争夺地盘,南方开始叛变,诸葛亮怎么办?诸葛亮先平定四川,然后再去打孟获。做事情要区分先后、本末、轻重,这是领导者的基本素养。48岁,诸葛亮才开始北伐,前后六年,六出祁山,老实说打一两次就已经没力气了,为什么他还要这么不辞辛苦、不折不挠?为什么?这值得我们去深思。你要形容诸葛亮的这种精神,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这四个字现在是找不到的,叫作“至信至诚”。这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非常浓厚的对这个时代的使命感,他知道只要他不做,这个正统就不见了。很多人读《三国演义》,读到诸葛亮死了,后面的故事情节就没有兴趣读下去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其实,我们对诸葛亮死后的那一段历史很不感兴趣,就好像我们看清朝的历史,看前面我们很有兴趣,看后面干脆不看,越看越生气。诸葛亮死了,还有什么好看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