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婚是一种文化

婚是一种文化

时间:2022-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婚礼是人生当中重要的里程碑,是新人面对公众的一种承诺。共同肩负起婚姻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三书六礼的形成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典礼,所以称为庆典。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婚礼是人生当中重要的里程碑,是新人面对公众的一种承诺。从走上婚礼舞台这一刻起他们将不再是男孩儿和女孩儿,他们将做为男人和女人去承担起一个新的家庭。它代表着一个男人对女人许下一生的誓言,也代表着一个女人愿意为这个男人付出一生的青春岁月。共同肩负起婚姻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婚礼分为三大类:中式婚礼、西式婚礼、中国类现代西式婚礼

一、中式婚礼

作为一名专业的婚礼主持人,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婚礼的发展进程是必须要了解的。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从此作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时具备了完整的“六礼”。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皇亲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而朱子家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元朝时,婚礼会加多议婚一礼。

明朝洪武元年时,定方以朱子家礼为标准制定婚礼。

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其他士、庶人结婚都比较简单,而民间的婚礼一般都会依照朱子家法进行。

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卜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新郎出发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三书六礼的形成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婚礼的风格各不相同。

中式婚礼的基本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的鞋子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合欢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典礼,所以称为庆典。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如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遮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戴大红绸等等。这些红色的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中式婚礼中必备的物品有:

花轿: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凤轿之分。轿子两边须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鞭炮:迎亲婚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凤冠霞帔:嫁女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十分讲究,内穿红袄,足蹬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盖头:古时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马鞍:“鞍”、“安”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花烛:在婚礼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凤彩饰,故称“花烛”。

秤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中国传统婚礼的习俗

1.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 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2.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3.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4.上头: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上头”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福之人”,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

5.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或伞的顶部撒米。

6.交换庚谱: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媒人提亲后,如男女的生晨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交换庚谱。

7.过文定,过大礼: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着一些礼品到女家,礼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礼等,并正式奉上聘书。“过文定”举行后,就会举行“过大礼”的仪式,这是订婚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仪式。因为这仪式过后就等于正式定立了婚约。跟“过文定”一样,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同聘金和各种礼品到女家;而女家亦会准备回礼礼品。礼品皆是双数以取其“好事成双”之意。

8.哭嫁:据《礼记》记载“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见到家人。而事实上,出嫁后的女子也不是可以像今天一样,随时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此外也有以下的说法:说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9.盖头:新娘子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盖巾”,俗称红盖头。通常是男人挑开女人头上的红盖头,对于盖头这种婚俗,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说盖头是为了遮羞;而另一种说法是说源自于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10.迎亲: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古代亲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车的,比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轿子去迎亲。抬轿的人必须身体强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绝对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着走。迎亲回来时,还要找一条路回去,寓意不会走回头路之说。如果途中经过庙、祠、坟、井、河等处,必须由男方娶亲的人用红毡子将花轿遮住,作为“避邪”的意思。如果在途中遇见出殡的队伍,迎亲的人会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因为棺材的谐音为“观财”,亦即看到财宝的意思,这样说主要是为了图个吉利。

11.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拜堂”并不属于古“三书六礼”,这一婚俗在宋代以后非常流行,经过“拜堂”后,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会大声地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其实,拜天地代表着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于夫妻对拜则代表夫妻相敬如宾。

12.出门:出门是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据说新娘双脚着地的话就会带来恶运。在出门的时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这是因为嫂字,有着扫帚星的扫字谐音,是古人们相信嫂嫂于出门时相送会带来不吉利。现在的新娘出门时,由伴娘撑起红伞护着新娘,取其开枝散叶的意思。大妗姐及众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及花车顶撒米,用来“喂金鸡”,意思指鸡啄米后便不会啄新娘。最后上花车前,新娘子会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

13.过门:过门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家门,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传说翁姑不可以在大厅直接看见新人进门,因为这样会相冲。所以当女方步入男家后,翁姑会由房间出来到大厅会见新人。然后新郎新娘会先拜天地,后拜祖先。新人会向翁姑奉茶跪拜。翁姑会说一些祝福语,并送首饰及礼物给新娘。新娘收到饰物后需即时戴上,以示谢意。然后,新人会向其他长辈及亲戚奉茶。

14.三朝回门:即归宁,三朝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新娘在丈夫的陪同下,预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然后随丈夫回到夫家;相传在先秦时已有这样的习俗。归宁,就是回娘家向父母报平安的意思。在古时,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如果女子的夫家离娘家远的话,所谓出嫁从夫,女子到夫家后就可能没有机会再回到娘家了。所以回门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后一次机会。亦因为如此,人们十分重视归宁这一个婚礼习俗,回门时,男家需要预备:烧猪一只、西饼两盒、酒一对、竹庶两支、鸡一对、生菜、生果两篮、荵、伊面两盒、鸡仔灯笼金、猪肚及猪肉各两斤。

15.催妆: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办化妆的仪节。宋代,亲迎前三日,男家送来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16.送妆:是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的仪节。嫁妆往往用箱笼装着,也有人家为炫耀陪嫁,将嫁妆用方桌——铺开,排成一个纵队浩浩荡荡地送至男家。嫁妆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饰、衣服、绸缎、文房四宝及金银器皿等,还有以田地房屋、店铺、当铺作为陪嫁的。浙江一带,嫁妆中有一种叫做“子孙桶”的(大桶上有一大盖,为新娘生育时用),桶中盛有红蛋、喜果,谓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绍兴一带,还有送“女儿酒”作为嫁妆的,即在女儿满月或数岁后,即酿好酒数坛埋入地下,待女儿出嫁之日,取出作为嫁妆礼品送至男家。

17.铺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铺设新房的仪节,有时和送妆同时进行。宋代,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铺设帐幔、被褥及其他房内器皿,并且备礼前来暖房。然后以亲信妇人或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许外人进入,以待新人。铺房人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现代有些地方还流行此俗。

18.酒筵:酒筵几乎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流传到今天,“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酒筵有蘩有简,规模不等,其最主要的意义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因此,酒筵也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

19.合酒:以线相连,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对饮酒的仪式。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新婚夫妇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调制的菜肴,同喝一杯,象征夫妻间互敬互爱、亲密无间。由于这一仪式意义深远,所以后来的婚礼中都少不了这一节目,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名称有所不同,器皿也有所变化,饮酒的形式也不一样。

20.闹房:在近代,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夜在新房接受亲友祝贺、嬉闹的仪节,民间有“新婚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的说法。各地的“闹房”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闹的程度也有文雅和粗俗之分,有时闹过了头,往往给主宾双方带来尴尬和不快,但因为它给婚礼增加了热烈的气氛,所以后来的婚礼中往往少不了这一节目。

21.喜字的由来:举行婚礼的时候,人们都会贴出大红“囍”字以示庆贺。它表示成双成对的意思,反映出人们希望好事成双的美好愿望。

据说这与北宋宰相王安石年轻时双喜临门的故事有关,王安石23岁,赴京赶考,到汴梁(今河南开封)后,抵城东马家镇舅舅家住宿。饭后漫步街头,遇见马员外家门楼上悬挂一盏走马灯,细一看,灯上闪出“走马灯,马灯走,灯熄马停步”的对子,不禁拍手称道:“好对呀好对!”这时,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家向他作揖“此上联已贴数月,至今尚无应对,相公既说好对,请稍等,待我禀报员外知道,一定求教。”王安石因第二日将赴考,无暇思忖下联,不等人老家出来,便回舅舅家了。

第二天,王安石到京城应考,主考大人手指厅前飞虎旗吟道:“飞虎旗,虎旗飞,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想起昨日的上联,便信口吟道:“走马灯,马灯走,灯熄马停步。”主考大人频频点头。在回程路过马员外家宅时,马员外恰在门外恭听几位书生应对联。王安石便挤上前,用主考官的对联应对。谁知这对联是专为择婿而出的,得知王安石未婚配,执意要将女儿许配给他。王安石经打听后,得知马员外的女儿才貌双全,便与舅舅商议了,同意了这门婚事。不久,在王安石完婚的大喜之日,恰逢官差来报“恭喜王大人高中了”。王安石喜上加喜,顿时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个斗大的红双喜,贴于门上。从此,结婚贴红双喜,就在民间流传至今。

结婚纪念日的别称

1年:纸婚    2年:棉婚   3年:皮婚   4年:丝婚

5年:木婚    6年:铁婚   7年:铜婚   8年:电器婚

9年:陶器婚   10年:锡婚  11年:钢婚  12年:麻婚

13年:花边婚  14年:象牙婚 15年:水晶婚 20年:瓷婚

25年:银婚   30年:珍珠婚 35年:珊瑚婚 40年:红宝石婚

45年:蓝宝石婚 50年:金婚  55年:翠玉婚 60年:钻石婚

70年:白金婚

二、西式婚礼

新人想在教堂举行西式的婚礼,首先应了解一些教会的规矩。一般来说,要在教堂举行婚礼,双方应有一方已经加入教会。现在有些教堂对这些的控制没有这么严了,新人应提前去教堂联系,了解清楚。在教堂举行婚礼必须要先去民政局领取结婚证书,然后去教堂与负责的牧师、神父确定日期。

1.钻石订婚戒

这个传统始于15世纪,当时奥地利大公麦西米伦以钻戒向玛丽许下海誓山盟。当时,他的亲信呈文献言:“殿下,在订婚时,您必须送一枚有钻石的戒指。”麦西米伦纳言。这个仪式从此流传至今,已有数世纪之久。

2.新娘要带手套

手套是爱的信物。在中古世纪,许多绅士送手套给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着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应他的求婚。

3.婚戒要带在左手无名指上

古人认为左手无名指的血管直通心脏。中古世纪的新郎把婚戒轮流戴在新娘的三个手指上,以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最后就把戒指套在无名指上。于是左手的无名指就作为所有英语系国家传统戴婚戒的手指。

4.钻石:爱情的最高象征

热能和压力孕育出颗颗结晶的钻石。钻石是人类目前所知硬度最高的物质。在古代,人们并没有切割钻石的工具和技术。钻石因此自然成为永恒不渝的爱情的象征,孕育钻石的热能就代表着炽热的爱。

5.新娘要带面纱

最初,新娘的面纱象征着青春和纯洁。基督徒的新娘或戴白色面纱以表示清纯和欢庆,或戴蓝色面纱以示如圣女玛丽亚般纯洁。据说,当年美国首位第一夫人玛莎·华盛顿的孙女妮莉·华莱士在结婚时别出心裁地披着白色的围巾,掀起一种风尚。这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纱习俗的由来。

6.新娘穿白色礼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就象征着欢庆。在1850年到1900年的维多利亚女皇时代,白色也是富裕、快乐的象征。后来则加强了圣洁和忠贞的意义,形成了纯白婚纱的崇高地位。

7.结婚典礼时

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古时候,盎格鲁-萨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不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上,新郎让新娘子站在自己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佩剑,击退敌人。

8.结婚蛋糕特别定制

自罗马时代开始,蛋糕就是节庆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个时代,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制造面包的材料—— 小麦,象征着生育能力,而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依照中古时代的传统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蛋糕接吻。后来,想象力丰富的烘焙师傅在蛋糕上饰以糖霜,也就成了今天美丽可口的结婚蛋糕。

9.蜜月旅行

“蜜月”一词的由来起源于古欧洲的习俗。新婚夫妇在婚后的30天内,或直到月缺时,每天都要喝由蜂蜜发酵制成的饮料,以增进性生活的和谐。古时候,蜂蜜是生命、健康和生育能力的象征。“蜜月”是新婚夫妇在恢复日常生活前的单独相处。

西式婚礼的基本流程

1.新郎新娘分别前往教堂,会合后开始举行婚礼。

2.一般由神父或牧师主持,亲朋或有心聆听“福音”的人,大家静侯新人到来。

3.主持者说完祷告词后,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接受对方。

4.互相说完“我愿意”之后,双方交换戒指,接吻,签字后婚礼便具法律效力。

5.一般情况下,新郎新娘分别有伴郎、伴娘,花童若干。

6.婚礼完成后,新人及亲朋友好友前往外景地拍摄自然风格的婚礼图片。

7.晚上,一对新人及双方父母聚于酒店,酒吧或餐厅甚至海边开聚会;程序为入场就坐、伴郎致辞、宴会、切蛋糕、新人跳第一支舞、舞会、自助餐、新娘抛花球、吻别。

8.新郎新娘赴酒店或度假地欢度新婚之夜。

三、中国类现代西式婚礼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也是现代婚礼中最常见的婚礼形式,成为了婚礼的主流。简单的说就是中、西相结合的婚礼,它有中国传统婚礼文化在里面,又结合了西式婚礼的仪式在里面。现代的婚礼结合了创意、策划、舞美、灯光、特效、定制、花艺、设计等等多元化的婚礼风格,也让现在的婚礼更有观赏性,同时对从业者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国类现代西式婚礼基流程

温馨提示:是在婚礼还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开始说的内容。

1.静场或者婚礼开场渲染

2.主持人互动

3.灯光秀及热场

4.主持人出场开场白

5.伴郎伴娘出场

6.新郎出场

7.新娘出场

8.献花仪式

9.共同入场

10.新人上台情感渲染

11.婚礼誓言

12.交换戒指

13.拥吻

14.证婚仪式,主婚仪式

15.感恩仪式

16.父母致辞

17.设计环节(烛台仪式、香槟仪式、手印泥、蛋糕、放金鱼、荧光杯、放蝴蝶、五味酒等等)

18.新郎致辞

19.交杯酒

20.抛手捧花

21.礼成退场

在这里讲一个扑克法则,中国类现代西式婚礼当中的每一个流程就相当于一张扑克牌,你想先出哪张扑克牌都可以。原则是结合新人的情感经历,这样你主持的婚礼不再是一样的流程。每一张扑克牌有四种花色,也就是说每个流程的表现形式还可以不同。我举些案例让你们更明白扑克法的运用。

例:婚礼誓言:常见的是提问式的,主持人问新人回答;还有自问自答的形式,合同式,承诺式。自问自答式:要结合新人的表达能力才可以实现的。

承诺式:彼此承诺以后怎么样对待以后的家庭生活或者分工。

新郎:

我___,娶你___,做我的妻子。我用最真诚的喜悦迎接你进入我的生命,我们成为一体。我承诺,全心全意关心你、呵护你、爱惜你、照顾你。无论在以后是顺境还是逆境,让我们一起白头偕老,我将永远成为爱你、对你忠心的丈夫。

新娘:

我___,嫁你___,做我的丈夫。我用最真诚的喜悦,与你共赴新的生命。正如同你承诺将你的生命及全部的爱给我,我也同样开心的将我的生命给你,我也将信赖你,因此我愿意对你说,___,我将会为你而活,我会理解你、相信你、支持你,并要让你喜悦。帮助你、安慰你,并鼓励你。因此,在我们一生中,无论遭遇什么,我愿意对你承诺,我将成为你贤惠、忠心的妻子。

合同式:都是一样的内容,一起读完然后签名。

谢谢你走进我的生命,做我的爱人;

从这一刻起我承诺,将更加珍惜我们的缘分;

孝顺父母,好好工作,共同为以后的生活努力奋斗。

无论是现在、将来,还是永远;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健康,顺境还是逆境。

我都会一直陪在你身边,

陪你走过今后的每个春秋与冬夏、白天与黑夜,

和你一起经历风雨,感受彩虹。

宣誓人:赵小华 陈春花

案例一,新人双方都是外地的,而且很少回家;那天节日也刚好是母亲节。婚礼最开始就是请上新人的爸爸妈妈先上台,然后敬茶。后面的流程接着走。

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们。今天二位新人成立小家庭的时候首先要感谢他们的爸爸妈妈,因为今天是母亲节,让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天下所有伟大的妈妈;祝妈妈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同时二位新人还给两位妈妈准备了礼物,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有请双方的爸爸妈妈一起走上舞台,去感受孩子们的这份幸福,也许在他们那个年代没有这样隆重的婚礼。

案例二,有对新人双方表达能力都特别好,于是就把婚礼誓言放到了前面,他们在一个旋转的圆型舞台上完成告白式的婚礼誓言。然后飞机把戒指送了过去,戒指戴好了,再一起走上婚礼的舞台。

案例三,最难忘还是那场先退场的婚礼,先说一下新人的情感经历,他们是大学校友。新郎是外地的,新娘是本地的,他们身边的朋友、同学也不看好他们的爱情,女方父母很反对他们交往,父母希望女儿找个本地的可以经常看到女儿。两个人在一起分分合合很多次,但最后值得庆幸的是,最终他们的坚持赢得了支持。共同走过了8年才步入婚姻的殿堂。

于是就有了新人先退场的设计:我出来的时候就直接说我宣布二位新人的婚礼到此礼成,掌声欢送他们,所有人都惊到了。新人退场了。

我又接着说,我相信很多人都被刚刚这个画面惊到了,婚礼没开始怎么就结束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个画面在他们二位新人梦里无数次出现过,因为他们知道从婚礼舞台这一端走下去的时候才是他们婚姻生活的开始,一路走来,很多朋友都不看好他们的爱情,还有人反对他们的婚姻;而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二位新人已经长大了,有能力对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如果你们和主持人一样尊重并支持他们的选择,掌声是最好的见证。谢谢大家!保持好这份热情,让我们有请新郎,新郎讲了一段话,感动了很多人。后面流程继续,只是流程提前。做一些编排,婚礼就可以不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