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练就一双洞明世事的慧眼

练就一双洞明世事的慧眼

时间:2022-08-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往往轻信耳闻,许多事都坏在耳朵发软上。孔子可谓圣明,眼睛不算不亮,却也有看错走眼的时候。米粥快要熬好的时候,孔子突然进屋见颜回正在用手抓着吃粥。孔子心中顿生不快:这就是自己一向钟爱的学生之所为吗?粥做好了,颜回将饭毕恭毕敬端给孔子请老师先吃。孔子故意试探说,有许多日子没有祭祖了,这碗饭先祭祖吧。上面两个例子说明眼见和事实是有距离的。慧眼不会天上来。

人们往往轻信耳闻,许多事都坏在耳朵发软上。一些心怀叵测之徒正是利用人们“闻过则非”的天性,人为地不择手段地拨弄是非,挑拨离间,制造种种误会,搅得周天寒彻,而他们却隔岸观火,自寻其乐。于是有了“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等警语,意在提醒。人们相信“亲眼所见”,避开“耳听是虚”的雷区。

然而,虽眼见较之耳闻,其可信度要高得多,但也未必百分之百的真实。

有一则寓言,其大意是: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邻居偷去,于是看邻居说话做事怎么看都像是偷了斧子的;后来斧子找到了,再看邻居就无论如何也不像偷斧子的了。其中的差错就出在眼睛上。

孔子可谓圣明,眼睛不算不亮,却也有看错走眼的时候。一次出游,他肚子饿了,颜回讨得一点小米回来,支起炉灶熬起粥来。米粥快要熬好的时候,孔子突然进屋见颜回正在用手抓着吃粥。孔子心中顿生不快:这就是自己一向钟爱的学生之所为吗?粥做好了,颜回将饭毕恭毕敬端给孔子请老师先吃。孔子故意试探说,有许多日子没有祭祖了,这碗饭先祭祖吧。颜回听毕连连摆手说:“老师,万万不可祭祖,刚才锅里掉进一撮灰,我情急之下用手捞着吃掉了;这饭不洁不能祭祖啊。”孔子听毕,惭愧不已,感叹道:“便是亲眼所见也不可过于自信啊!”

上面两个例子说明眼见和事实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是由人的视角、观察力、感性认识乃至理性认识的局限和差异造成的。在待人接物中,人们往往掺杂着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情感……因为自己喜欢,本来有悖于理的事情却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因为不合自己的口味,本来不错的事情却看着“扎眼”;因为是亲朋故旧,是非道理就不那么清明了——“认亲不认理”;因为是关系疏远或素有成见之人,本来一番好意也做“驴肝肺”了。尽可能客观地看尚有误差,若是带着成见,带着防范,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看事,便是好人也足可以看成坏人,便是小疵也能看成大过。生活中许多误解、遗憾都是眼力的误差造成的。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他的眼睛除了看见自己鼻子底下一点利益又能看见什么呢?一个胸怀宽广的人便是在泥淖中也能看出一星半点的光火。

视力只能看些物化、表象的东西,而要整个地面对多变的环境、纷繁的事务乃至复杂的人生,却需要有好眼力。视力和眼力不是同一水准。眼力的好坏并不单指视力的高低,应当说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智慧。只有心明,才能眼亮。

人们推崇孙悟空,并不仅仅崇拜他神通广大的“七十二变”,亦非他把玩金箍棒出神入化的一手绝活。而是他那一双入木三分的火眼金睛,他的眼睛把妖魔鬼怪看个底朝天,无论以怎样的伪装,无论施怎样的烟幕,都骗不过他的那双眼睛,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巨大成功完全得益于孙悟空的那双眼睛。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海伦·凯勒一直生活在一个黑暗和无声的世界里,然而她通过她的手指,通过她的智慧,通过她那心灵的眼睛,看得见大自然的雄伟壮观,看得见历史前进的走向,看得见她认识的每一个人和她自己。

面临重大的抉择,陷入无端的困惑,沉于纷乱的思绪,要求人们做出准确的判断、明智的选择、果敢的行动,这时候实在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慧眼不会天上来。只要不怕一次又一地地摔跟头,只要肯于用知识的琼浆时时熏陶和滋养,只要勇于接受生活的“烟熏”、“火燎”、“煎煮”与“腾蒸”,你就会拥有这样一双眼睛!

(赵锁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