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忍耐是一种策略

忍耐是一种策略

时间:2022-08-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人处世,常常需要忍耐。忍耐不一定能带来好处,但至少能避免害处。有时去追究这些非难,往往无济于事,而暂时忍耐,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林肯的回避显示出他克制、忍耐的胸襟,至今仍为人们引为美谈。主张忍耐,并不主张学刘邦无赖。要讲懂得忍耐,得提一个人,那就是刘邦手下的韩信。懂得权衡,方能降低过激情绪的干扰,作出忍耐的行为。忍耐的结果是牺牲小利益,获取大利益。

为人处世,常常需要忍耐。忍耐不一定能带来好处,但至少能避免害处。人做事总归是讲效果的,在做事的时候,碰到一些意外的麻烦,甚至是有意的攻击,可以说是正常的。有时去追究这些非难,往往无济于事,而暂时忍耐,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

念书时不大懂得忍耐,却对有位老师讲的林肯的故事印象很深刻。林肯早年因出言尖刻而几至与人决斗。随着年岁渐增,他亦日趋成熟,在非原则问题上总是避免和人发生冲突,他曾说:“宁可给一条狗让路,也比和它争吵而被它咬一口好。被它咬了一口,即使把狗杀掉,也无济于事。”确实需要另外一种策略:有效地忍让,随它在路上狂吠,你走路可能更快些。生活就是这样,该忍耐的时候就得忍耐。

林肯身材瘦高腿长,比例不太协调,一位同事讥笑他:“一个人的两条腿应该多长?”林肯回答:“至少应该碰得到地面。”林肯的回避显示出他克制、忍耐的胸襟,至今仍为人们引为美谈。

做人就要培养一种大度,懂得忍耐有利于成就事业,意气用事会错失良机。楚霸王项羽是英雄,但他没有成就事业,因为他不懂得忍耐。宋代苏轼如是说:“刘邦之所以胜,项羽之所以败,在忍耐与不能忍耐之间。项羽不能忍耐,是以百战百胜而轻其锋;高祖忍之,是以养其全锋而待其弊。”说实在的,刘邦只能算无赖。主张忍耐,并不主张学刘邦无赖。做人是要讲骨气的,主张忍耐是在坚持大原则的前提下,对无关紧要的事情忍耐,对事关发展的障碍暂时忍耐,以争取时机,趋利避害。

要讲懂得忍耐,得提一个人,那就是刘邦手下的韩信。韩信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事做,喜欢在城下钓鱼。肉铺里有个年轻人侮辱他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还佩带长剑,其实你内心怯弱。”韩信无语,那人得寸进尺,当众侮辱韩信说:“你敢杀人吗?你若敢杀人,那你就先杀我;要是不敢的话,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这自然是奇耻大辱,可韩信硬是从他裤裆下爬过去,全街的人都讥笑韩信怯弱。但是韩信深知“包羞忍耻是男儿”。

假如他不能忍耐,一时冲动刺死那个年轻人,情况会怎样?他只能四处亡命,命运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形,自然就不会有后来的封侯拜将了。

忍耐别人的侮辱是艰难的,它刺激自己的神经,伤害自己的自尊。然而不忍耐别人的冒犯,则可能酿成大错。比较起来,忍耐是理智的。以自己暂时的退让避免了过激行为与矛盾冲突,从而达到了迂回前进的目的。

唐朝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农民五代同堂,相处却很融洽。唐太宗李世民慕名访问他家,问起家里长者:“你们用什么办法,使五代人和睦相处?”对唐太宗的惊奇,这个农民只用一句话作答:“我们没有其它办法,除了相互忍耐。”

其实这是最好的办法了。

人与人之间毕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因为情况变化,有时态度也可能发生改变。不同个性的人在一起总会有矛盾的,没有摩擦是不可能的,事事顺心是不现实的。心平气和,懂得忍耐谦让,方能解决问题,化解摩擦,实现和解。

还是俗话说得好:“凡事得忍且忍,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显然忍让并不是被迫退让,而是有意识地忍耐。饶恕别人是英明的,需要大度。假如他不懂得暂时忍耐委屈,他可能因为意外的摩擦而付出更多。而他如果懂得有效地忍耐,他则可能获得机会,争取更大的发展。其实人们只要洞悉其间的差别,大部分人还是愿意选择忍耐的。

忍耐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关键要在具体环境里,能理智地区分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是原则问题,什么是非原则问题;什么必须现在解决,什么可以暂缓解决。忍耐能让他获得机会,争取更大的空间。懂得权衡,方能降低过激情绪的干扰,作出忍耐的行为。

当然应该说明的是,提倡忍耐,并不是说什么事情都忍耐,什么时候都忍耐。“宰相肚里能撑船”,并不是说宰相脸上能撑船。忍的前提是忍耐能争取理解,对事业发展不造成致命影响。忍耐的结果是牺牲小利益,获取大利益。忍耐要有度,超过度是迁就,就变成了懦弱,那完全是不足取的。

(蔡泽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