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校生新潮交友六误区

在校生新潮交友六误区

时间:2023-08-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校的大中学生,作为现代青年,应该走出封闭的自我,扩大交际面,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了解,并建立起纯真的友谊。但是,由于在校的大中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新奇事物的认识能力不够深刻,因而,不能随便地涉足社会上某些新潮的交际方式,以免误了学业,误了青春。但是,对还在学校读书的大中学生来说,则是不宜提倡的。

在校的大中学生,作为现代青年,应该走出封闭的自我,扩大交际面,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了解,并建立起纯真的友谊。这对于培养健康心理、完善自己的人格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在校的大中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新奇事物的认识能力不够深刻,因而,不能随便地涉足社会上某些新潮的交际方式,以免误了学业,误了青春。眼下,青年学生不能轻易介入的新潮交际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A.点歌送友

歌能传情,一曲优美的歌献给对方,确实能够让人感到欣慰和幸福,然而,这样一种时髦而新潮的交际形式,对青年学生来说,副作用是极为明显的,点歌要花钱,几十元一首的歌曲对一般大中学生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为了面子,有的只好死磨硬缠地向家长要,有的只好勒紧裤带在筷子头上省。这次你为我点歌,下次我就得为你点。一来二去,友谊好像不见增进,开销倒还不小。其次,点歌先要与电台联系,又要告诉受歌人,双方还得等着节目,需要付出不少的精力和时间。再说,现在适合青年学生的歌曲大少了,如果你冒冒失失地乱点一首,还可能引起对方或对方父母的不满。弄得彼此很尴尬,大中学生还是少点歌或不点歌为好。建立和巩固友谊的渠道很多,写信、打电话、寄贺卡等都是经济而实在的交际方式。

B.报刊征友

时下,许多青年类报刊都辟有征友栏目,通常是让征友者写上一两句温馨而隽永的话,或介绍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再署上自己通讯地址,以便让别人与征友者联系。这种做法打破了传统的交友方式,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新奇浪漫又神秘刺激,因而也很快在校园中流行。一些学生在书信往来中探讨人生,互相勉励,交流写作经验,叙述校园趣事,这对扩大视野,增长知识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个度。有的报刊发行量很大,征友语登出后,来信很多,有的同学就热衷于此,每天几封、十几封地写信,甚至在课堂上偷偷地写,深更半夜加班加点地写,以致直接影响了学习。还有的异性中学生“鸿雁”往来之后,产生了爱恋之意,于是在纸上谈情说爱,沉湎于相思之情而不能自拔。有些女生征友启事发出后,社会上的骗子便利用她们的单纯和幼稚,用甜言蜜语骗取信任,最后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某师范一女生征友启事发出后,收到某名牌大学一男子寄来的信,他自称毕业于该大学并留校工作,随后还频频向这师范女生发起了爱的进攻,终于打动了姑娘的心,答应了假期到他所在的学校去。到了那所大学以后她才发现,原来他不过是一个在学校基建工地打工的人,他在信中的花言巧语全是抄来的。因此,报刊征友一定要慎重,尽量少参加。

C.跳舞交友

到舞厅去跳跳舞,既可锻炼身体,调剂情绪,也可扩大交际面。作为一个现代青年,思想应该放开一些,要敢于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但对大中学生来说,不宜贸然步入社会开办的舞厅。因为舞厅毕竟是舞厅,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是舞厅内的复杂性要远远超过学校生活的复杂性,里面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鱼龙混杂,一般的大中学生进去,难免会上当受骗;二是舞厅是高消费之地,一般工薪阶层的人士也是进不起的,作为自己没有经济收入的普通学生自然就不应该随便步入。跳舞可以交友,但我们还必须看到,舞池中不可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永久朋友。如今,普通中学的学生步入社会办的舞厅的并不多,大学生、中专生,特别是临近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已经有一部分了,其中,有的只是试探性地偶尔涉足一两次,这不足为怪,但有的则已经是常来常往,有个别的还有了一定的瘾,这可要警惕,别在舞厅毁了青春。

D.聚餐贺友

中国人比较讲究吃,客人来了要吃,朋友见了要吃,有喜事儿更不用说。有许多事就是边喝边聊、边吃边办。有时候根本就没事,只因几天不见了,就约个时间聚一聚,撮一顿。吃喝,确实也是一种结交朋友的方式,有时也真能增进友谊。眼下,聚餐在大中学生中像一阵风似的流行起来,有的还异常热闹。张三生日了,寝室里每人出资二十三十,到校外的餐馆里去乐一乐;李四获奖了,不请也得请,而且全部奖金拿出来还不够,平时的积攒也得搭进去;双休日,这次你做东请客,下次我做东,再下一次自然得他做东,一次比一次排场,开销一次比一次大。时间赔了,钞票花了,肚子是饱了,可友谊是不是增进了呢?难说。酒肉朋友,毕竟是靠酒和肉堆砌起来的,顶多也只是添了点哥们儿义气。学生时间宝贵,在校时,何不多学点知识?学生经济来源有限,应该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聚餐,既费时又费钱,有时喝得酩酊大醉,弄坏了身体;有时酒后失言,说了不该说的话,不但不能增进友谊,反而伤了和气。因而,聚餐实在是一种不能恭维的交友方式。

E.开会集友

同窗数载,情谊深深。毕业后,同学们聚一聚,通报一下各自的情况,交流一下人生的经验,以增进友谊,这对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来说,完全是一桩好事。但是,对还在学校读书的大中学生来说,则是不宜提倡的。然而,如今在校生开同学会的风正越刮越猛。并逐渐呈现出以下三种不恰当的态势:一是低龄化,有的自己还在读高中,就在开初中甚至小学时的同学会,有的自己连初中都还没毕业,就在商讨以后怎么开同学会;二是高档化,费用越来越大,动辄每人上百元或者几百元,吃的住的都在宾馆,还要拍照、录像、发纪念品;三是高频率,每隔四五年开一次也足够了,可有的每年一次,今年某某等几个筹备,明年另外几个筹备,忙得没时间读点书。同学间的联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正在读书的大中学生而言,应选择最省时又最省钱的联系方式,不要以为只有开同学会。

F.礼物赠友

前几年,同学们互赠贺卡,写上一两句祝愿的话就让人备觉珍贵,而现在有的大中学生认为这样“档次太低”、“不够味儿”,因而渐渐演变成互相赠送物品。生日送、节日送、暂别也送,你送我一盒蛋糕,我送你一件衬衫。有的同学平时表现不大好,为了使班干部不向老师打他们的“小报告”,就经常买些礼物送给班干部,以此联络感情,希望能在关键时刻网开一面。有的同学接受了别人的礼物后,或者代做作业,或者代搞卫生,或者代人受过,或者考试时常帮助作弊。在互赠礼物过程中,往往互相攀比,有的为了不失脸面,宁可借债。有的礼物中看不中用,价格却高得惊人,时间一过,等于白白浪费。有的互赠的礼物价格上有差距,彼此还由此滋生出矛盾:这个说那个小气,那个说这个重礼不重情。总之,互赠礼物,也是一种不宜提倡的交友方式。

大中学生的友谊应该纯洁美好,不搀杂世俗的尘埃,应该在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彼此关心中逐步建立起来。在交友过程中;不要以为新潮的方式一定是好的,要时时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在校学生,要尽量用经济而省时的方式来结交朋友。

(朱华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