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闲事”不可不管

“闲事”不可不管

时间:2022-08-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什么是“闲事”,要不要去管“闲事”,人们见解纷纭,各不相同。愚以为,“闲事”不闲,在“正事”之余,碰到“闲事”管一管,是现代人有修养的表现。爱管“闲事”的人,有一付热心肠,对生活怀有高度的责任感,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甚至把爱管“闲事”者讥讽为“狗逮耗子”,加以嘲弄。爱管“闲事”,不仅是一种脾性、习惯和行为方式,更是一种道德修养,一种精神境界。

什么是“闲事”,要不要去管“闲事”,人们见解纷纭,各不相同。“闲事”,通常是指本职工作以外的事,与己没有直接关系的事,与己无关紧要的事。愚以为,“闲事”不闲,在“正事”之余,碰到“闲事”管一管,是现代人有修养的表现。诸如,上公共汽车,有人不遵守秩序,加以“干涉”;在影剧院里,有人大声喧哗,劝解几句,婆媳吵架,夫妻闹别扭,主动出来调解调解……管这种“闲事”是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高尚行为,是很值得称道的。

近读《回忆马克思恩格斯》方知,马克思不但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而且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当时英国伦敦流行打老婆,马克思非常看不惯,碰到了总要管一管。有一天晚上,他和威廉·李卜克内西坐一辆马车驶过汉普斯泰特路,听见一个女人绝望地嚷叫:“杀人!杀人了!”马克思像闪电一样快速地跳下车去。原来是一个喝醉酒的女人同他丈夫吵了架,丈夫想把她弄回家,她抗拒并且像个疯子一样大喊大叫。谁知善意的“干涉”没有得到好报,那一对胡搅蛮缠的夫妇竟以一种威吓的态度对付他们两个“可恶的外国人”,那女人更是凶猛地以马克思那浓密的黑胡须为攻击目标。正好两个强壮的警察赶到现场,一场风波才平息下来。

据从国外回来的人说,德国人很爱管“闲事”。一次,旅居德国的一位华人乘汽车驰于郊野的公路上,忽见一对青年男女骑着摩托车,靠近汽车,隔着车窗打手势,见他没有反应,过了一会儿又是一通比比划划的“哑语”。后来双方停车才弄明白,原来这一对青年男女想要告诉他们汽车有一个尾灯不亮了,一旦刹车恐怕后面的车看不清会发生危险,要赶紧请人修。还有一次这位华人提了一捆废报纸要往垃圾桶里扔,一个女邻居从窗户里瞥见了,竟匆匆追上来,说这使不得,废纸要按规定在指定的日子捆好堆放在门口,由市政府回收。她还顺便滔滔不绝地宣传,德国是个缺乏资源的国家,废纸也是一种宝贵的再生资源等等,态度十分礼貌而客气。还有一次,这位华人住宅北窗台下依墙凸出一个固定的小花池,花开季节到时,邻居们争先恐后在阳台上植花种菜,他却因琐事多拖了下来。另一个女邻居委婉地提醒他,让这花池空着多可惜。最后干脆替他承担了操办义务,种上花草,还细心地浇了第一遍水。

爱管“闲事”的人,有一付热心肠,对生活怀有高度的责任感,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但是,却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说什么“哼!骑驴压着你的脊梁啦!”甚至把爱管“闲事”者讥讽为“狗逮耗子”,加以嘲弄。言外之意,“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何必多管“闲事”呢?对生活持这种旁观态度的人,尽管为数不多,但却不能认为是正当的、健康的。实际上,人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谁也不能生活在真空里,社会生活中的一言一笑,一喜一忧,都同每个人息息相关。许多事情,如果纯粹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好像与己无关,视之皆是“闲事”。但如果从社会的整体出发,那就关系极大,非管不可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于社会有益的事,哪能不做,于社会有害的事,怎能不管?哪怕不是自己职责范围的事“狗逮耗子”管一下,究竟何罪之有?尽管狗和猫具体职责不同,但共同职责是保护好主人的财产。当老鼠猖獗,猫或者失职或者忙不过来时,为了保护主人财产免受损失,狗挺身而出,抓起“耗子”来,有什么可指责的呢?尽管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职责各异,但都是为了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贡献力量。只要符合这个总体目标,即使是“分外”的事,也不能拒之不管。再说,全社会养成好的风气,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劝阻,同坏人坏事进行斗争,揭发举报违法乱纪行为,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等,这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不应该也不可能用分工和职责范围规定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生活的安定,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道德的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离不开众人管“闲事”。社会文明的程度越高,爱管“闲事”的人应该越多,而且是自觉自愿的行动。爱管“闲事”,不仅是一种脾性、习惯和行为方式,更是一种道德修养,一种精神境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待坏事、不公平的事、不名誉的事采取冷眼旁观的、计较个人得失的态度,会使你变成一个冷漠无情、没有心肠的人。”要做一个有心肠的人,就不能把自己放在生活旁观者的地位,就应热心、热情地去管“闲事”,这正是社会主人翁精神的表现。

(赵化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