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防人与防己

防人与防己

时间:2023-08-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与人相处本来应该坦诚相见、互相信赖,而不该存在任何隔阂或芥蒂,更不该相互提防、相互警惕。记得莎士比亚说过这样一段话:“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可见能够袒露心中一切的也只有可以信得过的“少数人”。然而,“防人”毕竟是人与人相处的反常现象。人与人之间的提防应该越少越好。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乃我国千年古训。

古训似乎是有道理的,以致于至今人们还把它作为一种处世的信条。

你看:儿子长大了,独自外出闯荡江湖。出发前,父亲把他叫到面前,反复叮嘱道;“不识路可以走遍天下,不识人却会寸步难行”、“人心隔肚皮,独自在外处处都要提防着点,可不能上别人的当啊!”……

人与人相处本来应该坦诚相见、互相信赖,而不该存在任何隔阂或芥蒂,更不该相互提防、相互警惕。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时常可见以下种种现象:或者台上喝酒,台下踢脚,或者当面奉承,背后诋毁,或者落井下石,乘人之危……一次又一次的吃亏,即使是胸怀坦荡、毫无城府的人,也觉得须提防着点,也觉得“话到嘴边留三分,未可全抛一片心”的俗语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现实告诉人们,与人相处做适当的提防常是必要的,如果对任何人都毫无遮掩地袒露一切,往往会陷于被动的困境。记得莎士比亚说过这样一段话:“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可见能够袒露心中一切的也只有可以信得过的“少数人”。

然而,“防人”毕竟是人与人相处的反常现象。人与人之间的提防应该越少越好。我们与人相处的出发点应该是相互信赖而不是相互提防。

由“防人”我想到“防己”。

与人相处,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怎样,常是我们自己“引发”出来的。由于自己在某种场合的失言、失控、失态,才给了别人以可乘之机。

例如,取得了成绩,你得意忘形,遭受不幸,你悲痛欲绝,面对金钱,你动心动情……因为你有了上述种种表现,别人才可能略施小计,将你推下河去。

“身正不怕影子歪”,自己堂堂正正,不骄不躁、不喜不悲、不贪不恋,别人也就无从对你暗中“使绊子”,你也就无须处处提防别人。何况我们所处的社会,毕竟不同于《红楼梦》那样的时代,像王熙凤那样“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人终究是极少极少的。

因此,为人处世,我以为重要的不是提防别人的暗算,而是警觉自身的失控。

(丁凯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