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四国银行借款

四国银行借款

时间:2022-08-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一个促使清廷最终决定抛出铁路国有政策的原因,是四国银行团的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同时美国还派出了代表去伦敦与英、法、德银行会商,想要在借款权益中分一杯羹。一切修路材料购置由四国银行均分。8月,四国联合照会清政府,要求速订正式借款合同。1910年4月,四国向清政府重申反对中国商办粤汉、川汉铁路。

另外一个促使清廷最终决定抛出铁路国有政策的原因,是四国银行团的粤汉、川汉铁路借款。有了这笔借款的支持,铁路国有化在资金方面是不成问题了。这笔借款始于张之洞,成于盛宣怀。张之洞其实早就对自办铁路不抱希望,在赎回粤汉铁路时,他就再次走上了主张举借外债的老路,他认为“兴此大工,断非借款不办”。而且,他还主张“以官力压商力,以外资压内资”的政策,相机把粤汉铁路收为“官办”。

1908年,清廷任命张之洞为督办粤汉铁路大臣,并兼办湖北境内的川汉铁路。清廷是想利用张之洞大借外债的经验,希望他能继续联络洋人筹款建路。张之洞上任伊始,便派人去北京同英国议定铁路借款。在他看来,这么好的机会给英国,英国人应该感激涕零还来不及。没想到,英国人却不知好歹地想要趁机大捞一把,来巩固他们在长江流域竞争的优势。张之洞当然不想承担丧权卖国的罪名,只能拖着一把老骨头苦苦与之周旋,谈判延续了数月,却依然没有结果。

看到英国人漫天要价受到清政府的抵制,德国人乘虚而入。190937日,德华银行代表柯达士以“折扣从轻”为诱饵,同张之洞议定了“粤汉铁路借款办法大纲”。德国人的算盘是,如果它能通过借款控制粤汉铁路,那染指长江流域就指日可待了。英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光火,立刻向清政府的外务部抗议,并联合法国一起同德国对于。

张之洞觉得时机到了,与三方合作,让他们互相牵制,总比让一家独大要好。于是便与三方联络商议,最后派员与英国汇丰银行代表熙礼尔、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代表贾思纳及德华银行代表柯达士订立了《中国国家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鄂境川汉铁路五厘利息借款草合同》,共借款550万英镑,用来建造官办的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干线以及湖北省内川汉铁路干支两线(川汉铁路干线指的是宜昌至广水站连汉粤铁路段,支线指由荆门至汉阳段,共线共长1600公里),利息九厘,九五折扣交付,25年为期,以湖南、湖北两省的百货厘金、盐捐筹为抵押。

英、法两国总算得到了借款权,德国虽然失掉了独立借款权,但好歹也打入了长江流域,也该知足了。但觊觎粤汉路的,还远远不止这三家。美、俄、日三国也循迹而至。日本打算组织日英辛迪加来承办粤汉铁路工程。而美国驻华代办费莱齐则照会清朝外务部说:“中国政府必须遵守1904年对美国借款的诺言,承认美国资本家参加此项即将成立的借款。美国国务卿诺克斯提议,组成一个强有力的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伙同借款。”715日,美国总统塔夫脱致电摄政王载沣,表示:“我个人对于运用资本开发中国,深感兴趣。”同时美国还派出了代表去伦敦与英、法、德银行会商,想要在借款权益中分一杯羹。美国人辛苦总算没白费,他们终于挤了进来,三国银行团借款就这样变成了四国银行团借款。

19105月,英、德、美、法四国银行团在没有清政府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在巴黎订立了铁路借款协议,合伙对粤汉、川汉铁路借款600万英镑,四国各分摊四分之一。一切修路材料购置由四国银行均分。8月,四国联合照会清政府,要求速订正式借款合同。

清政府要借洋款来建粤汉铁路的打算,一开始便遭到湖南、湖北人的群起反对,以拒款、集股为中心内容的保路运动再次高涨。

要搞运动,舆论一定要先行,从陈胜、吴广开始,这就是亘古不变的定律。19098月,湖南留日学生出版了《湘路警钟》杂志(后改名为《湘路危言》),以“救济路权,监督路政,达到完全商办”为宗旨。湖南也组织了“湘路保款协会”和“保路协会”,创办了《湘路新志》月刊,这份刊物的宗旨也是推动集股,抵制外债。

在舆论助燃下,民意开始沸腾。湖南出现了集股热潮,各界人士纷纷节衣缩食,入股争路,湖北留日学生也派代表张伯烈等回鄂呼吁反对借款。11月,湖北绅商军学界组成湖北铁路协会,有组织地开展拒款斗争。湖北铁路协会还频频召开演讲会,煽动舆论,呼吁社会各界的声援。同时,铁路协会还派张伯烈等到北京活动。身负重任的张伯烈等请愿代表,使劲浑身解数,在邮传部尚书徐世昌的私宅前哀哭痛骂,甚至还绝食达7昼夜之久,可谓不负众望。

在这样的舆论声势下,清政府被迫准许湖南境内的粤汉铁路、湖北境内的粤汉、川汉铁路商办。它与四国银行团的借款也难以拍板成交。

本来以为借款合同板上钉钉的美、英、德、法四国可不希望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走了。19104月,四国向清政府重申反对中国商办粤汉、川汉铁路。之后,四国公使又连续照会清政府,迫不及待地要求迅速签约。并表示:“如果清政府再不理会,将共同亲谒贵部。”

盛宣怀这时刚走马上任邮传部大臣一职。这个时候的他,和张之洞一样,对于商办铁路的前途越来越担忧,开始站到了他原先那些要求自办铁路的地方绅商朋友的对立面。他指责两湖人士设立拒款会、筹款自办是“徒托空言,于事实毫无补救”。在他看来,要干修铁路这么大的事,除了借洋款外,目前别无良策。他向清廷进言:“若不将前案先行取消,则借款合同似难签字。”所谓“前案”,就是指清政府早已同意的准许粤汉、川汉铁路招股自办的协议。于是,在盛宣怀的策动下,清政府决心再次食言,好马专吃回头草,要同四国签订借款协议,同时也要寻找机会收回已经在商办的铁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