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斋醮达到“月无虚日”

斋醮达到“月无虚日”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斋醮达到“月无虚日”宋、元、明三代,斋醮的频率、规模、影响都呈上升趋势。明世宗当政之时,斋醮香火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世宗继位之初即滥行斋醮,事无大小,系请于神,“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斋醮法事作为道教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自始就得到道士、女冠们的重视。

斋醮达到“月无虚日”

宋、元、明三代,斋醮的频率、规模、影响都呈上升趋势。在明代,祀典除岁时致祭之外,凡帝后诞辰忌日、祈晴求雨、禳灾祛祸,按所需随时举行斋醮祈祷,故祭祀之典特别频繁。明世宗当政之时(1522——1566年),斋醮香火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世宗继位之初即滥行斋醮,事无大小,系请于神,“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明通鉴》卷50)。斋醮之时,不仅宣帝躬服道士衣冠,后妃宫嫔也要穿羽衣戴黄冠,且不分昼夜寒暑。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生宫婢之变后,皇帝移居西内永寿宫,更是不理政事,日夕以斋醮为务。史籍载:世宗“移跸西苑,躬尚玄修,自旱涝兵戎,以至吉凶典礼,先则叩玄坛,后则谢玄恩,若报捷又云仰伏玄威,如此几三十年……”(《万历野获编》补遗)。世宗的后继者们登基后,并未收敛对斋醮的热情。为应付频繁的斋醮仪式,他们还专门培养了一个类似宫廷仪仗队的机构,让太监、宫女充任道士、女冠来完成宗教活动。

斋醮法事作为道教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自始就得到道士、女冠们的重视。但自得到帝王将相的垂青后,其影响、作用更非比寻常。由于历史上崇道的皇帝甚多,对斋醮寄予愿望的皇帝亦不少,道士、女冠们忙于道教法事,从一个道场转往另一个道场,从一个斋醮活动中抽身投入另一个斋醮活动,法事完全成为一种生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