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知者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自知者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人听到别人夸自己聪明,总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国画大师张大千很有自知之明。张大千一口气能说出二十多个画家的名字和他们的艺术特点、风格,一连都说“我不及”,想必一定是对自己、对他人有了深刻认识才能做到,而绝非虚情假意的自谦。

一个人听到别人夸自己聪明,总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对方所说的聪明是真的因为你聪明吗?未必。人们往往把聪明泛化,表现得出色称为聪明,成绩优秀称为聪明,耍小聪明也被称为聪明……实际上,这都不是真正的聪明,因为人们遭遇的失败和挫折往往是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导致的,也就是说,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即使在某件事情上表现突出,但并不能将自己导向成功。相反,人们的成功也一定是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有着明确的定位指引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要有自知之明。有了自知之明就有了方向,有了针对性,那无论是弥补不足还是提升长处,都可以迅速收到效果。而且,一个人有自知之明,表明了他的心态和对人对事的态度,那就是不自以为是,不自我表扬,巩固优势,弥补不足,发挥长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道德经》,其中,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你了解别人,你就是有智慧的;你了解自己,你就是高明的。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

国画大师张大千很有自知之明。徐悲鸿曾经称赞他可以领五百年画坛之风骚,然而张大千说了一番话:“当代的我国画坛,人才辈出,我侧身其中,常感得益良多。真的,不是说客气话,能把山水竹石画得清逸绝尘,我不及吴湖帆;论气韵的刚柔相济,我不及潘心畲;明媚软美,我不及郑午昌;画瀑布山岚,我不及黄君碧;论寓意深远,我不及陈定山、谢玉岑;画荷菱梅兰,我不及郑曼玉、王个簃;写景入微,不为方寸所囿,我不及钱瘦铁;画花鸟虫鱼,我不及于非闇、谢稚柳;画人物仕女,我不及徐燕荪;画鸟鸣猿跃,能满纸生风,我不及王梦白、王慎生;画马,则当数你徐悲鸿先生,赵望云当然也是佼佼者;还有汪亚尘、王济远、吴子深、贺天健、潘天寿、孙雪泥诸道兄无一不在我之上。徐先生说我能领五百年画坛的风骚,我哪里担当得起啊!”张大千一口气能说出二十多个画家的名字和他们的艺术特点、风格,一连都说“我不及”,想必一定是对自己、对他人有了深刻认识才能做到,而绝非虚情假意的自谦。

北大学子默然(化名)说:“其实人们都知道自知之明的道理,但是,总是会被虚荣心所驱使,强撑着去做一些事情,结果弄得费力不讨好。比如,有的人明明踢球不行,但是为了在女生面前显摆,结果踢得不好不但没有得到女生的另眼相看,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弱点;有的人被别人奉承两句就不知道东南西北,被人当猴耍还傻乐呢!

“《战国策 · 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里,他把吹捧者的内心揭示无余,因此也就不会被‘妾’和‘客’所欺骗。

“事实上,很多人犯错误就是因为没有自知之明,由于对自己没有明确认识和把握,对事情没有清晰的规划和了解,做起来自己心里没底,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知道从哪里突破,很容易导致失败。

“人生如秤:对自己的评价秤轻了容易自卑;秤重了又容易自大;只有秤准了,才能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感知自我,完善自我,对自己了然于心,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有几许价值,才能做到自知之明。可现实中人们常常秤重自己,过于自信和自重,总觉得高人一等,办事忽左忽右,不知轻重,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悲剧。当然也有秤轻自己的人,其表现为往往自轻和自贱,多委靡少进取,总以为自不如人,自惭形秽,而经常处于无限的悲苦之中。

“因此,古语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贵,说明其难。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如默然所说,很多人犯错误,或者不能取得自己期待中的结果是因为缺乏自知之明导致的。对自己不了解,制定的目标必然和实际相脱离;对自己不了解,自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只是一味地盯着好事,结果费了半天劲也未必有进展;对自己不了解,就不容易找到突破口,把时间和精力白白浪费在不需要的地方,这都是很令人惋惜的事情。

一座大寺庙的方丈高僧因年事已高,想要寻找一位接班人来接替自己。但是,他想要考验两个得意弟子的悟性,就将两个弟子用绳索吊放于寺院后的悬崖之下,并对他俩说:“你俩谁能只凭自己的力量,从悬崖下攀爬上来,谁将是我的接替之人。”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明坚,一个叫明远。明坚虽瘦弱,但是意志坚定,奋力向上爬,但是悬崖太陡了,摔了很多次,最高也就爬到半壁,终因气力用尽,又无处着力时,摔落崖下,头破血流,气息奄奄,最后被高僧救助上来。

明远身体强健,在几次攀爬无果后,他干脆放弃,沿着悬崖下的小溪,顺水而下,遇树林,出山谷,然后游名山,访高师。一年之后,明远才回到寺里。高僧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将其确定为接班人。

众僧不解,高僧微笑道:“寺院后的悬崖极其陡峭,是人力所不能攀登上的。悬崖之下,却有路可循,若为名利所诱,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笼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

高僧将五彩袈裟和锡杖传于明远,语重心长地对众僧说道:“师言要听,但伸缩进退变化,乃圣人之道。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攀爬悬崖,是师出奇题,验看弟子心境如何。能不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牢,顺天而行者,便是我的意中人。”不久,高僧在安详中圆寂。明远成为这座大寺庙的住持,寺庙香火鼎盛,僧徒日众。

《菜根谭》中说:“天贤一人,以诲众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济众人之困,而世反挟所有,以凌人之贫。真天之戮民哉!”意思就是说:上天给予一个人聪明才智,是要让他来教诲解除大众的愚昧,没想到世间的聪明人却卖弄个人的才华,来暴露别人的短处;上天给予一个人财富,是要让他来帮助救济大众的困难,没想到世间的有钱人却凭仗自己的财富,来欺凌别人的贫穷。这两种人真是上天的罪人。

一个人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须换一个角度看自己。首先,要“察己”。客观地审视自己,跳出自我,观照自身,如同照镜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点,更要觉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对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品质等进行自我评判,切忌孤芳自赏、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断完善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须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儒家认为,能够客观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不看低自我,更不看高自我,发挥自己之能又不强己之难,便是一种明白、一种聪明、一种精明。可见,一个人只有深入地了解自我,才能有正确判断其他事物的基础。所以,先深刻地认识自己才是进步与修身的基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