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源自内心,孝之根本

源自内心,孝之根本

时间:2022-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滁州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光秀丽的地方,很多人知道它,了解它,都是因为欧阳修写的《醉翁亭记》,而关注过心学的人,都会知道这里也是王阳明讲学的圣地。王阳明以源自内心的方法去为长辈尽孝,为国家尽忠,为朋友尽义。

滁州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光秀丽的地方,很多人知道它,了解它,都是因为欧阳修写的《醉翁亭记》,而关注过心学的人,都会知道这里也是王阳明讲学的圣地。王阳明就是在这里,与其最得意的弟子兼连襟——徐爱讨论了孝道。

徐爱问王阳明:“我想咨询一下,为什么你能探求得到本心,并且从而达到至善的境界,可是为什么我就算穷尽天下的理也不能达到呢?”

王阳明说:“徐爱啊,你读了太多的书,被那些旧的知识缠绕住了,所以你无法理解‘心即理也’的含义,天下是没有心外之事的,也没有心外之理,天地万物,都源自内心。”

可是徐爱听了并没有认同,他说这个世间还是有很多理存在的,像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义,为官者对百姓的仁慈,为人子对长辈的孝顺等等。

王阳明听了笑笑说:“这些说法流传了很久很久,一直都被人当做是正确的,可是,这其实是有漏洞的。比方说你孝顺父亲,那父亲去世了,你就不孝顺了吗?我说心就是理,是因为我认为,孝顺的根本是源自内心的。无论父亲在世与否,只要心中保存着对父亲的爱,就能一直孝顺他。”

心没有私欲的遮蔽,就是天理,用这样单纯的近乎天理的心,才能表达对长辈的孝顺,对他的信义和仁爱,这就是自然之理。

穿越古今

据《传习录》的记载,徐爱曾经问王阳明:“如先生所说,孝顺的根本是源自内心,那么那些侍父的孝、事君的忠、交友的信、治理百姓的仁爱其间有许多道理存在,这些道理都不用去考察了吗?”

王阳明说:“说孝之根本源自内心,不是说只要光想想就够了,那些道理还是要讲求,只是让你分清主次而已。在心中去私欲、存天理是讲求这些道理的前提。像是寒冬保暖、炎夏避暑都只为尽孝,没有丝毫私欲夹杂其间,所求的只是尽孝的心而已。冬天到了自然而然想到为父母防寒,夏天到了自然而然想到为父母消暑。拿一棵树来说,树根就是那颗诚恳孝敬的心,枝叶就是尽孝的许多细节。树,它必须先有根,尔后才有枝叶。并非先找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上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必须有深爱之心作为根本,便自然会这样了。”

王阳明以源自内心的方法去为长辈尽孝,为国家尽忠,为朋友尽义。在历史上,也有那么多广为流传的孝顺典故。像是汉文帝刘恒在母亲卧病期间亲尝汤药;子路在家庭困难时期百里负米回家孝敬双亲;像是董永卖身葬父等等。反观今日,很多时候孝顺已经没有那么纯粹了。

现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人在外漂泊打拼,每年能回家见见父母的时间都屈指可数,更何况是侍孝身边。有人曾经算过一个数字,说如果自己今年三十岁,父母五十岁,我们每年回家一次,就算父母能够在无病无灾的情况下安享百年,我们能见父母的时间也仅仅只有五十次而已。在这五十次回家探望父母过程之中,我们还要搞个同学聚会,还要出门转转看看家乡的变化,真正能留给父母的时间又有多少?

看了这个数字,感觉特别惊悚,尽管五十次不算少,但是放在同父母见面上,却少得可怜。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如今,我们很多人都离家万里;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是如今我们很多人过着两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丁克”生活。我们没有对父母恶言相向,但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也的确没有多少时间关注父母。

所以,唤醒内心的孝,势在必行

正能量小贴士

父母想要的孝顺,不是锦衣华食,不是金钱物质,而是含饴弄孙,安享天伦。其实,锦衣华食、金钱物质只是孝顺外在的形式,只有对父母有真诚的心,想父母之所想,尽量让父母感到幸福,才是最真挚的孝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