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于师。

时间:2022-08-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_传统美德座右铭当仁不让于师。面对仁德之事,即使是老师,也不必谦让。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仁”的概念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仁不让于师。

——(先秦)《论语·卫灵公》

【注解】

(1)当:面对。

(2)让:谦让。

【翻译】

面对仁德之事,即使是老师,也不必谦让。

【链接】

先 秦

“先秦”是中国历史学名词,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到秦始皇灭六国为止,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先秦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在长达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人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等领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

“仁”的概念

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