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四组令人担心的数据

四组令人担心的数据

时间:2022-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组令人担心的数据第一组是来自北京零点市场调查有限责任公司的,是针对北京大公司的白领精英的数据。这项调查显示,中国高级经理人有27%达到心理衰竭水平。经及时抢救,该青年脱险,其在作案时的精神状况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司法医学鉴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根据最近的权威性调查结果,上海市民的平均结婚年龄为:男31.1岁,女28.4岁,居全国之首。

四组令人担心的数据

第一组是来自北京零点市场调查有限责任公司的,是针对北京大公司的白领精英的数据。零点公司采用专门的心理学测评工具“枯竭量表”对415位北京“白领精英”调查,以评估他们的心理疲劳程度,如果达到3级就意味着心理疲劳非常严重,身心健康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而最终是心理疲劳程度在等级3及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了61.4%,心理疲劳的表现是:容易疲倦,缺乏精力,容易生病,脸色不好,与家人或朋友的沟通越来越少,容易忘事,容易忧虑、发愁,有迷失感,难以开心快乐,易急躁、发脾气。

第二组是来自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和北京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的针对中国高级经理人的调查数据,有1576位高级经理人参与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的压力状态(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心理衰竭水平、压力来源、压力应对方式以及对心理调适的看法等,结果是70%的接受调查者感觉到压力的困扰。

这次调查用到了一个心理学的专用名词——心理衰竭(burn-out)。这种状况被描述成身体、情绪和心理上消耗殆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将体验到持续的身心疲惫不堪、厌倦沮丧、悲观失望、失去创造力和生命活力,是身心健康的最严重后果。这项调查显示,中国高级经理人有27%达到心理衰竭水平。

第三组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龙教授的数据。中科院以开滦煤矿作为个案,研究“社会转型期间不同职业群体主要社会应急源和心理健康”问题。开滦煤矿是中国第二大企业,有11万多人,能反映出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所有问题。1995~2000年间,这里群众上访来信上涨3倍,因精神病入院人数上涨3倍。在调研过程中,不断有干部死亡,都在四五十岁。调查显示了一种规律:职位越高,承受压力越大,心理出问题的可能性也越大。参加调查的人当中有31.95%和11.21%的人分别曾经患有或正在患有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癔症神经衰弱等神经症。

第四组来自媒体的报道。有媒体称: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中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报》公布了一份跟踪近10年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调查时期的53~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5岁低近20岁。而在上海地区,1994年调查的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15.6%发生在35~54岁的早逝年龄段。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大约超过老年知识分子的2倍之多。

抑郁:从精英向大众扩散

据《新闻晚报》2005年7月11日报道,上海一名仓库保管员一心想把工作做好,一种心理的抑郁反应导致放火烧仓库、用刀割腕、戳腹自杀。经及时抢救,该青年脱险,其在作案时的精神状况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司法医学鉴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他在父母眼里是听话的好孩子,在公司又具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女友对他的评价更是脾气好、孝顺父母、处处替人着想。如此优秀的一名青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21岁的黎进谷来自贫困山区,他从小好胜心强。2003年,黎进谷当上了一名洗车工,4个月后,他应聘为仓库保管员。今年3月,他向领班提出,想做报表。领班对他说:“如果报表做得好,每月奖励100元;做不好,就要倒扣100元。”黎进谷接受了做报表任务之后,每天满脑子都是报表的事情。渐渐地,黎进谷觉得“脑子好像不是自己的”,做报表时常会头痛。几个月前,黎进谷患了乙肝,吃中药、打针,觉得浑身没劲。

2005年4月6日晚,他平时只打一针的药这天打了4针,然后去上班。他觉得浑身难受,就想到去死。他把自己反锁在仓库里,用火点燃抹布,往身后一扔,仓库里堆放的都是橡胶气胎,碰到明火,一下子浓烟滚滚、电路中断。

职场中的“30抑郁带”

自古有30而立之说,而现在,30岁却成了一个危险的“职场抑郁带”,处在30岁年龄阶段的职场中人心理波动起伏较大,承担来自职业、家庭、社会的压力较多,是职业倦怠、新鲜感衰退、进阶瓶颈等职业困惑的高发期。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指出,“职场30抑郁带”需警惕三大难题的侵袭。

“七年之痒”,进退两难

刚踏上社会时,年少轻狂,敢做敢当,对于所作的选择往往充满自信,对于完全陌生的工作无所畏惧,充满着新鲜感、激情和憧憬。但七八年以后,逐渐发觉闯劲不在,对熟悉的工作日生厌烦,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是因为在经过了最初几年的职业探索期之后,职业慢慢定位,对于工作和职业的认识更加实际,心理渐渐平稳。同时,由于日复一日处理琐碎的事务,晋升和加薪希望渺茫,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感逐渐产生,开始反思自己当初的选择,从而热情渐消,心生杂念。

晋升瓶颈,“四面楚歌”

每个人都有理想,而通过职业的发展来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是顺其自然的。但进入30年龄带以后,一个人基本上已经在固定的行业、类似的岗位上工作多年,遇到各种瓶颈在所难免。很多人发现刚毕业那会的拼劲努力到了现在却失去了神效,业绩固然在长,职位却没有得到提高。目光移向同事、同学,难免心中不甘,产生焦躁。又或者一些朋友得到提拔以后,不能马上适应自己的新岗位,对于工作职责认识较浅,执行力较差,明显感觉力不从心,却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

婚姻家庭,身心俱疲

婚姻、家庭是不能完全和职业割裂开的,我们可能把好的心情带到公司,也可能把一天的不快带回家门。步入30岁的青年男女有的新婚燕尔,有的徘徊在婚姻的殿堂门口,有的初为人父人母。根据最近的权威性调查结果,上海市民的平均结婚年龄为:男31.1岁,女28.4岁,居全国之首。经济压力是导致晚婚晚育的最大原因。而这也给这个年龄阶段的上班族更大的工作压力,“房奴”、“车奴”一族的出现,使得原本薪水已经颇高的中产阶级,又马上沦为了重债阶级,潇洒的生活没过上几年,又一下子跌落到了省吃俭用的年代。而这直接导致了职业期望过高,普遍自我增压,心情抑郁浮躁,在一些机会面前思前想后,犹豫不决。而对于职场女性,对于生育导致的暂离职场则有着更多的附加忧虑,追求爱情婚姻,还是继续职业发展,感到非常矛盾和为难,一些初为人母的职业妈妈不得不兼顾两头,身心俱疲。

小贴士:“职场抑郁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抑郁症,而是说身处职场的苦闷焦虑的心情。一份于2006年5月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期刊》的报告指出,职场男女难免会情绪低落,但导致忧郁的因素却大不相同。工作负荷量大、同事间关系疏离、工作太被动、老板太苛刻、发展空间小等许多因素困扰着部分上班族们。

性情软肋:职场抑郁的根源

心理学认为,气质类型是由神经过程的特点决定的,而神经过程的特点主要是先天形成的,所以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形成某些性格特征的时候比较容易,另一些就比较难。心理学家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划分了四种基本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黏液质的人情绪兴奋低但很平稳,举止平和,行为内向;头脑清醒,做事有条不紊、踏踏实实,但容易循规蹈矩;不善于言谈,交际适度。抑郁质的人多疑多虑,内心体验极为深刻,行为极端内向;胆小,孤僻,情绪兴奋性弱,寡欢,不爱交往。这两种性格的人容易形成内向的性格。

内向的人在职场中更加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他们遇到了挫折或者不顺心的事喜欢埋在心里。个人心理净化不良情绪的空间和能力是有限的,淤积在心中的不良情绪体验长时间得不到宣泄,就会产生一个个的小“地雷”,遇到合适的引爆条件,就会集体爆破,对心理健康造成巨大的冲击。如果不主动说出来,藏在心中的小“地雷”很不容易被发现。这也就是为什么“父母眼里是听话的好孩子,公司又是具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的好员工,女友心中的好男友,旁人眼中的好青年”会突然放火烧仓库。他们就好像是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已经是天崩地裂,但表面上看起来依然平静如往,一旦海底的能量冲出海面,就会非常强大、激烈、轰动。

工作压力:职场抑郁的催化剂

这是一个时代病症:有压力觉得累,没压力觉得可怕。这个时代充斥着工作第一、生活第二的人,他们有的是赚钱养家糊口的普通民众,有的是处于上行阶段的社会积极分子,有的是丰衣足食的社会中坚力量,他们拥有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经历不同的人生风景,却必须要面对同样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转型时期,每年有无数人从农村涌向城市,从校园冲向社会,就业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被无情地转嫁到每个社会人身上。普通民众们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避免被淘汰的命运,不得不延长加班时间加大工作强度,将自身的能量发挥到极致。渴望成功的社会积极分子们,人人力争上游,工作透支,竞争透支,情感透支,学业与就业难两全,工作家庭难两全,物质精神单丰收,顾此失彼,身心俱疲。社会的中坚力量为了保持既得的工作权威和社会地位,不得不和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同竞争,将自己的能量和价值不断进行更新和升级。

在他们对未来进行精心策划和努力打拼时,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一般人正常的工作时间应为8~10小时,此为人体健康负荷量,如果长期工作12小时以上,就会对人体产生压力。长期处在激烈竞争的气氛中,会使人们的心理总是处在紧张、苦闷和失望的状态之中,如果一旦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自己又不具备足够的解决能力,就会悲观,对自己没有信心,甚至愤世嫉俗的心态。当不堪忍受这种超负荷的精神压力时,失落感会自然产生,甚至还会因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去自控力,产生轻度的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等一系列心理上的困扰。

都市生活:职场抑郁的温床

很多人渴望都市生活,也有很多人希望逃离都市。在都市里,可以享受最现代的科技产品和最完善的服务;在都市里,很难再找到像乡村那种亲密无间的生活气息。社会学家沃思曾经说过:大量人口结集于城市,人的背景变得多元化,而有类似背景的人在城市的不同地域分隔而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表面化、无名化、过渡性、世故及理性的。尽管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接近了,但人际关系却变得疏远;尽管人们居住、工作在一起,但却缺乏情感维系。

都市生活是一种强刺激环境,给城市居民带来过度的心理负荷。为了适应这种环境,保持自己社会地位和工作优势,城市居民不得不理智地对待纷至沓来的各种人和各种事,不得不工于心计以区别那些重要与不重要的刺激,集中精力对付那些重要或对个人利益有关的刺激。而城市中的白领通常作为高度分化的角色相遇,他们之间的接触多是肤浅、短暂、支离破碎、非人格的。这容易使他们产生厌烦心理,促使他们丧失对别人“较有人情味方面”的感受能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疏远。

都市中人口自由流动及其社会位置的不断转变,导致都市社会分层网络化和多样化,人的需要不会再被个别地满足,人被分类,为了保持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优势,职场中人,特别是白领阶层,不得不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而这些支出常常使他们感到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更加努力工作,以维持这种阶层“壁垒”。此外,中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职场中人虽然在社会分工中暂时得以偏安一隅,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能永远占据这个位置。新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增加了很多高素质的劳动者)不断涌入市场,对他们的工作职位和社会地位构成威胁,这种威胁会对职场中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就是对现存处境的紧张与不安,对未来前途的担忧与迷茫,而这种心理上的负面情绪是产生职场抑郁和焦虑的温床。

完美主义情节:职场抑郁的种子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Hewitt曾经把完美主义性格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要求自我”型,他给自己设下高标准,而且追求完美的动力完全是出于自己。第二种是“要求他人”型,为别人设下高标准,不允许别人犯错误。第三种是“被人要求”型,他追求完美的动力是为了满足其他人的期望,总是感觉自己被期待着,时刻都要保持完美。完美主义者的潜意识里会有许多非理性的想法,如“我一定要完美,否则就会让……很失望”,“这次的问题都是我的错,我应该提前预料到……”

在这三种类型中,“要求自我”型在生活中最为常见。一般来讲,不能容忍美丽的事物有所缺憾是一种正常心态;对许多人来说,追求尽善尽美也是理所当然的。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完全感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假如一个人缺乏自信,生活遭挫折,那么他的完全感就会受到伤害。所以为了避免伤害,人们尽力追求完美。然而,完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是使人不断向上的动力;另一方面这种对完美的追求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士,大多有很强的自我成就欲望。这本是一个优势,说明他们办事认真,但过犹不及反而引发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问题。如果上司或者客户是个追求完美的人,那么在苛刻的工作环境中,一些个性内向的女性职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产生工作与健康隐忧。同时,身心是会互相影响的,当心理正被“完美主义”情节所迫时,便会产生一系列躯体化的反应,这是一种警告,也是一种身体自身的保护,这些不良反应包括:持续疲劳、疼痛不适增多、局部或浑身绷紧感、记忆差、注意力下降、容易分心、胃口差、睡眠差以及性欲减退等。

小贴士一:“完美主义者”是指那些把个人的标准定得过高,不切合实际,而且带有明显的强迫倾向,要求自己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的那种人。过分追求完美是一种强迫症,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这些人的主要特征是苛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不能达到理想的完美状态时,就会产生低落、悲伤、抑郁等不良情绪体验。

小贴士二:“格式塔心理学”是欧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流派。由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在1912年创始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广泛传播和继续发展。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在心理和认知活动中不是单纯地论述某一现象,不是单纯追求某一元素,而是追求“完美的形式”或“完美的形象”。

责任感:职场抑郁的灰色幽默

公司希望招到有责任心的员工,女人希望找到有责任心的丈夫,孩子希望拥有有责任心的父母,家长希望将子女教育成有责任心的社会人。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对于安全感有着特别的需求,对责任心和责任感也有同样的渴望。但是,越来越多“必须负责任”的人和事让现代人感到疲惫不堪。

在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三代式家庭日渐解体,大多数年轻夫妇不愿与父母同住,“核心家庭”成为社会家庭结构的主流。在失去了传统大家庭支撑后,核心家庭收入没有显著增长的同时,支出却大幅增加。中等阶层的收入赶不上科技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赶不上油电糖价飙涨的速度,赶不上都市化新兴行业诸如托婴、看护、物业挤压开销的速度,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他们无时无刻不处于被多种责任围绕的困境中。

小孩的教育费用与日俱增,大有只会再增,不会下跌的趋势,面对学历的贬值、人力资源的膨胀,他们不得不为下一代选择更好的教育,以取得将来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照料下一代的时间被拉长,负担被加重。人口结构呈漏斗型趋势,使提前退休潮来临,照顾、赡养退休的父母成为子女不可推卸的责任。越来越少的青壮年却必须同时面对下一代的“教养”、上一代的“赡养”和对整个家庭的“供养”,并负担国家整体的财政支出,成为名副其实的“被夹杀的三明治一代”。

傅彪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感叹道:“这个毛病是累出来的,以后不能太累了!”多种角色的扮演,来自家庭、事业、社会的多重责任,正在使中青年人,特别是中青年男性的身体和心理被严重透支。

小贴士一:“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妇和子女两代人所组成的家庭,通常不和别的亲属住在一起。典型的核心家庭主要强调夫妻关系,所以它又叫做“夫妇家庭”。

小贴士二:“三明治一代”源于英语,原词是“Sandwich Generation”,指的是上有父母或公婆、下有子女,夹在中间扛起两代照顾责任的一代人。

男人,职场抑郁的首选对象

男人是什么?《易经》中男为“乾”女为“坤”,男性是刚强坚毅的象征,是宁可流血都不能流泪的典范。古代对男人的要求是“郎才女貌”,即使男人貌比潘安,如果没有“才”也毫无魅力可言。现代社会对男人的要求比前人更加苛刻,不仅要有“才”更要有“财”。家里卫生不做,脏兮兮那不是男人的错;孩子校服没有洗,作业没做也不是男人的错。但买不起房子,还不起贷款,孩子上学交不起学费,那就是男人的错,这就是社会对男人的期望。

女人委屈了可以哭,可以倾诉,因为女性的社会角色允许她这么做;男人委屈了不可以哭,不能倾诉,因为社会对男人的要求是坚强、沉稳,婆婆妈妈絮絮叨叨不是男人该做的事情。男人就应该打落了牙齿和血吞,男人就应该将所有的委屈放在心中,不让老婆孩子为他们担心。但是,男人也是人,和女人一样,是一个社会人的同时也是一个自然人,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力都是有“安全线”的,超过这个“安全线”容易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

“中新网”2005年7月29日有条新闻报道:最新调查发现,台湾七成爸爸快乐不起来,只有三成爸爸觉得自己快乐,而爸爸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及家庭经济,近八成的爸爸每天工作超过9个小时,心理快乐程度平均只有68分。其他网站也进行过类似的调查:通过对上海、无锡、深圳等地1000多位城市中年男性的健康状况调查显示,66%的人失眠、多梦、不易入睡;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2%;一干活就累的占58%;爬楼时感到吃力或记忆力明显减退者为57%;皮肤干燥、面色晦暗、脾气暴躁、焦急者为48%。虽然只是一些非专业性的调查,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很多男人处于亚健康边缘,不仅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

女人,职场抑郁的重灾区

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和抑郁症有关的、只有在女性中才会出现的各种基因突变,包括一个与女性激素调节密切相关的基因。她们更容易抱怨说她们正处在紧张的情绪之中。和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遭受某些极度紧张的特殊状况,如性虐待、家庭暴力等。在现代社会中,女人承受的压力并不比男人小,她们不仅要照顾家人的生活,还必须和男人一起在职场上打拼。不得不承认一点,这个社会仍然是由男性主导,公司中的高层领导也大部分为男性,女人的生理特点是职业发展中的“绊脚石”,想在男人的社会中取得成功,需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

30岁至40岁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普遍压力很大,有孩子老公和父母需要照料,工作面临“瓶颈期”,骑虎难下,前进举步维艰后又有“追兵”紧追不舍,来自生活、工作、社会的压力,使她们的神经极度紧张,尤其在遭遇不顺心的事情之后,会产生情绪低落、沮丧、忧郁等不良情感。同时,多数女性期望完美,生活与梦想的落差给她们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冲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