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永不后悔的“南丁格尔”

永不后悔的“南丁格尔”

时间:2022-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永不后悔的“南丁格尔”——程云老师访谈录本人接受泰国清迈大学颁发的护理学硕士学位程云,女,1983年8月上医大护校毕业。最初护理专业对我来说相当陌生,一开始我就知道一个南丁格尔。我的老师是泰国人,她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采用的都是美国的教学方式。在他们的二级医院看病,付60元就包括了治疗费和诊断费。

永不后悔的“南丁格尔”——程云老师访谈录

img46

本人接受泰国清迈大学颁发的护理学硕士学位

程云,女,1983年8月上医大护校毕业。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副主任护师,《中华国际护理杂志》编委。1990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护理师资大专班,1998年获泰国清迈大学护理学硕士学位。

曾撰写论文“连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等10余篇,参编书籍《实用护理手册》等4部,著有《岁月痕迹——老年人生理保健》一书,获2004年度复旦大学“三八红旗手”称号。

我是20世纪80年代的高中生,那时“文革”刚刚结束,高考恢复,我本想考大学,但是因为成绩落到了中专,我就去了护士学校。当时去护士学校,心中总有些不甘,然而上医的一位老教授影响了我。那是药学院的朱明德教授,他对我和我父亲说:“女孩子读护理专业还是不错的,你不去这所学校很可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既来之、则安之,护理行业是很有前途的。”听了这话,后来又去参观了校园,发现整个学校环境很安静,学习气氛很浓,于是我也就安心学习了。

最初护理专业对我来说相当陌生,一开始我就知道一个南丁格尔。后来张继华老师帮我们上了专业思想教育课,我渐渐了解了护理事业的理念:护理是为病人进行基础护理、照顾,尽可能让他们感到更舒适。学习以外,同学之间相处得也很愉快。我们那时寝室是8人间的,可能是因为性格比较相近的关系,我们大家相处得都特别好,关系很融洽。我们8个人相处3年,从来都没有闹过不开心,直到现在我们还经常保持联系。我们几个学习都比较刻苦,所以每年都被评为“三好集体”。那时的课余生活没有现在那么丰富,生活也相对比较单调,基本平时晚上都躲在寝室里看书来消磨时间,但我们偶尔也会想点花样出来。休息天的时候,只要天气好,我们就会去公园踏青;如果有同学生日,我们就一起庆祝;我们还会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如羽毛球、排球之类。当年我们几个几乎是一直黏在一起,那时候还没有双休日,一周只放一天假,我们就趁这一天,一起出去。其他同学都很好奇:“你们一周天天在一起还不够,休息天还不肯分开?”我们就是这样的。其实过集体生活就是这样的,大家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快乐一起分享、悲伤一同承担,这一点无论在哪里都是适用的。

当时的教育都是鼓励人要积极向上,倡导人没有等级差别,正所谓做一行、爱一行。而且那个年代,大家的贫富差距不大,生活水平也都差不多,也就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所以,虽然进护士学校不是我的初衷,但我也没有什么特别怨恨的。学校的氛围很好,是个很适合学习的地方,同学关系又很融洽,我觉得非常愉快。

当然,我还是想圆我的大学梦的,所以我工作以后又去上了大专。重回上医,我发觉对于上医有了更深的了解。上医是一所非常严谨的学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具有这样的品质。上医人的另一特质就是踏实、诚实,这一点对一个人来说,特别是搞医学的人来说,特别重要。我在其中,被这种特质深深感动,并时时牢记。

上大专之前,我工作了5年做带教老师。作为别人的老师,知识要求就更高,我感到了压力,这也是我上大专的一个原因。我的老师对我很好,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们总是说“没关系,慢慢来”。这也促使我更进一步学习,不断看书充实自己。这场第二次学习的经历,“温故而知新”,更有针对性,主观上更有积极性,动力更大,收获也多。尽管当时护理的高等教育还不够完善,毕竟那时的护理高等教育还没有自己的体系和教学模式,都是20世纪50年代后从前苏联那里借鉴来的,但总体来说还是受益匪浅的。后来,我回到教研室带学生,市里来考评,我们得了第一名,我感到非常开心。

从1991年到1993年,我一直从事临床教研工作,机遇也不错,正好赶上去国外学习的机会。当时学习条件很艰苦,毕竟和国内的许多方面都完全不一样。我的老师是泰国人,她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采用的都是美国的教学方式。她们施行的是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的方法,而不是强迫学习,换句话说,就是要我们自己发现问题,这一点我们国内就现在而言还是有差距的。她们上课没有教材,这使我们这些受中国应试教育影响很深的中国学生很难适应,老师只给参考书目以及部分资料,所以我们下课后就得拼命查阅资料,把不懂的搞懂,这也为我后来搞科研打下了基础。同时,我还发现他们的考试方式和我们的也有很大不同。中国式的考试题目,答案一定得是唯一的、标准的。我从国外回来以后,有一次我被邀请去给护理自学考试命题,也许是受国外教育的影响,我就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目的是想去了解学生是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可以有不同答案,正向、反向都可以,我自己挺得意,没想到立即遭到了其他老师的反对。国外的考试方式就完全不同。比如科研,像基本概念、科研设计步骤等都是必须要掌握的,这些都是闭卷部分;而管理这门功课则需要理解理论和模式,还要你自己去设计情景,都是开放题目。我们考的时候,带去的资料基本上都没有翻阅,因为这些文章很多都是一样的,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而是要学会怎样运用知识。所以我觉得去国外学习,比大专学习变化大得多。

除了教学方式,国外的医疗体系,同样令我感受很深。去读硕士前,我在香港呆过一个月,在伊丽莎白护士学校考察她们的护士教育。我跟在老师后面,去听他们讲课,发觉他们上课很自由——无论老师,还是同学。他们的老师上课既说英文又说广东话,混杂在一起,同学只要一有问题就可以提问,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另外,我们还参观了十几家医院,比如玛丽医院、钟德医院。我们主要看了医院的中心供应室、洗衣房。他们的医院都很干净,医疗体系和我们内地的医院不一样。在他们的二级医院看病,付60元就包括了治疗费和诊断费。总之,香港的医院给我的印象是蛮深的,也促使我思考了很多问题。

我在泰国学习时,临床时间不是很长,那里医院给我的总体印象就是很拥挤。对于当地人来说要进医院是比较困难的,他们那边像美国一样,看病要转诊(就是如果你生病了,就先去看社区医生,看不好的话就转到医院)。泰国的贫富差异也很大,有些有钱人就住在特需病房、豪华病房;没钱的,条件当然就差点。不过总体来说,他们社区卫生系统很好,而我们现在这里的社区卫生相对来说,做得就不太完善了,否则的话,我们医院的负担也会少一点。我觉得这是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问题。

我还去过新加坡,既是为了护士培训的事务,也是为了考察他们的医疗体系。在那里,整个机构聘护士多、医生少,这也是一个特色。不过医生少了,对护士的要求也就比较高,他们要求护士能够有很强的独立处事能力。此外,他们的制度和理念也不一样。他们鼓励病人自立,帮助病人有回归社会的能力,同时鼓励病人自我护理以及自我管理。他们有一些收费措施也相当好,例如你的身体状况转好,做透析的效果比上一次明显好的话,就可以减免你的透析费用。而我们国内做透析是一定要定期去做的,这些病人原先是劳保、医保的公费都是由国家来承担的,而现在政策改了,医疗费用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这种理念,我们国内是可以借鉴的。

其实国外的许多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借鉴。我去了国外这几年,无论是人的眼界也好、思想也好,感觉都开阔了不少,但同时又有很多东西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简单,需要回国以后慢慢摸索。

我回来以后在教研室做了一年,之后做了3年的护理部副主任,就慢慢领悟到了学习的理论,要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去结合。所以这两年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我的人生真的改变了很多。曾经有一位同事就问我:“程老师,你的观念很新,这是为什么?”因为我掌握了新的知识,因为我学会了怎样去学习。

现在我们的医院里也尝试了一些改革。我现在主要从事护士质量评价的管理。有些记录看上去很繁琐,许多护士觉得这个没有用,但其实,学习护理的一些程序,去掌握整个护理当中的步骤,这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用的。护士质量评价的管理,首先要收集资料,接着诊断、计划,再实施一些措施,最后评价护士对这一病人的护理。在检查评估的过程中,我发现目前护士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管理者,我就会把存在的问题列下来,然后再改进。例如,我现在在临床上就让护士们使用各种记录单:静脉输液记录单、压疮翻身记录单、跌倒记录,然后每天注意记录,签名。刚开始的时候,护士们抱怨我说:“程老师,你总是想出一些花样问题让我们做,我们在这科已经忙得累死了,还要做这种事情。”我解释道:“我让你们做记录,比如输液记录,会有一个静脉留置针护理记录单,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做了而没记,就不能说明你是否真的做了,没有一个可靠的证据。如果你做好了记录,万一要是出了事情,就可以拿得出一个凭证。如果病人来投诉的话,就可以有理由给他们看了。”这些经验都是从别人那边吸取进来的。前两年,我碰到的一些医疗护理纠纷都是与静脉留置针有关,经过会审,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没有记录。病人会说:“这个针留在这里,你们的护士从来没有护理过。”通常来讲,我们的护士不可能让其他病人为她作证。所以,我们从去年就开始做关于压疮、跌倒、皮肤记录的评估,而现在的跌倒事件比从前就要少很多,有很多老护士说:“有了这样的记录,也减轻了我们的一些护理。”在以前的病房里,跌倒是很常见的,用了这个方法以后,这样的现象的确少多了。所以,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去发现一些人家尚未发现的问题以便能及时避免,而出了问题,去解决问题更是管理者应当做的事情。

我现在是将护理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而且将研究成果尽可能地运用到临床。我真的很庆幸当初没有放弃护理这个专业。其实不管干哪一行,只要你自己努力过,你就不会后悔,你的成绩总有一天会得到别人的肯定,这一点,可以说是我从事护理事业的最大心得。

(采访整理:葛啸天、袁晓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