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会会标的设计理念

学会会标的设计理念

时间:2022-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破浪前进的龙舟:学会会标的设计理念陆 丁加拿大菲莎河谷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一次听说留美经济学会,是1986年秋冬之际。同时当选的理事还有马俊、王一江、魏尚进、赵耀辉和周惠中。当选后,会长让我负责编辑《会员通讯》和改善网站设计和内容。我们的会标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学会进入新世纪的形象标志。经过多年来历届会长和理事们的辛勤耕耘,会员们的

破浪前进的龙舟:学会会标的设计理念

陆 丁

加拿大菲莎河谷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第一次听说留美经济学会,是1986年秋冬之际。那年我刚到美国,开始在位于芝加哥北郊小城爱文斯屯(Evanston)西北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课程。那时候虽然已经有因特网和电子邮件,但万维网尚未出现,更不用说上网搜索引擎。所以“留美同学经济学会”(当时的名称)虽然已在1985年成立,刚开始知道它的人并不多。

好在我复旦大学读书时期的学长文贯中在较早时已经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他是学会成立之初最早的会员之一。我初到异国求学,自然会常向学长请教各种信息,得到了他诸多的指点帮助。也就是在他那里,我看到了一本油印的《会员通讯》,从而知道了有这样一个以中国留学生为主的经济学专业团体。兴奋之余,马上写信去申请加入,交了会费填了表,不久就定期收到《会员通讯》了。

1987年春,从《会员通讯》上得知这年的年会将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举行,离芝加哥并不太远,就报名参加。六月的密歇根大学安阿博(An Ahbor)校园绿意盎然,约两百位来自全美各地的华夏学子聚集一堂,讨论交流。在众多与会者中,再次见到曾在国内聆听过讲学的邹至庄教授,还有几位复旦的校友,倍感亲切;也结识了多位久仰的同行学人,深受教益。特别令我开眼界的是,会上举行了下届会长和理事的竞选,各路候选人作竞选演说,台上台下拉选票,经过激烈角逐,选出了以陈平为会长的下届理事会。这还是我平生第一次参与自由选举呢。

从那以后,我的学术生涯就和学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完成博士学业后,我在1992年受聘任教新加坡国立大学。那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留美经济学会也从1993年开始每年在中国举行年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参与中国的经济改革事业。从此,我更频繁地参与了学会的学术活动。

90年代初,学会致力于向国内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介绍现代经济学,做了几件很有意义、影响深远的事情。第一件是组织会员撰写并出版了十四卷的《市场经济学普及丛书》和十二卷的《现代工商管理丛书》,还陆续出版了三部《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较为系统地向国内学者介绍解释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分析方法和重大成果。学会还先后在福特基金和邹至庄基金的赞助下组织海外会员回国给各地高校作短期讲学。在那个时候,学会所介绍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和观念,对于国内学术界出版界和教育界,可以说都是开了先河的。

我有幸都参与了其中的几件大事:我写作出版的第一本中文书,就是田国强、易纲主编的《市场经济学普及丛书》之一的《看得见的手———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我也在汤敏、茅于轼主编的《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中,撰写了“寻租理论”一章;我还通过多次参与学会的短期回国讲学项目,和国内的若干高校建立了重要的学术联系。

回顾起来,尽管我这些年来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不少学术论文,也写作出版了多本英文的学术著作,但真正有影响力的,还是当年由学会组织出版的那本《丛书》之一,以及收入《前沿专题》的那篇文章。多年后,我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有时候还会碰到一些中青年学者握着我的手感谢我们的工作,说当年他们是从我们的《丛书》和《前沿专题》,才第一次了解到像“寻租”、“市场失灵”、“政府失灵”这样的概念和有关理论的。

当然,我能够有幸参与并受益于这些有影响力的活动,首先得感谢那些辛苦组织编辑联系出版的学会会长和理事们。所以,一旦有机会回馈报答学会对自己在学术上的提携帮助,我仍有一种义不容辞的义务感。

到了1999年,已在纽约任教的文贯中当选为下届候任会长,正为1999—2000年的理事会“组阁”,来信询问我是否愿意出来为学会服务,接受他的提名出来竞选理事。回馈学会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我欣然答应出来竞选,在那年6月初荣幸地当选为学会“跨世纪”理事会的一员。同时当选的理事还有马俊、王一江、魏尚进、赵耀辉和周惠中。当选后,会长让我负责编辑《会员通讯》和改善网站设计和内容。我做的主要改进是取消邮寄纸印的《通讯》给会员,将《通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上网并以电子邮件寄送给会员。

学会的网站是1996—1997年方星海担任会长期间,由宋顺风和甘犁两人建立起来的。我那年在前任的基础上对网站内容设计做了不少改进,使其更方便浏览使用。在改善网站页面设计的过程中,贯中会长和我都不约而同地想到应该做一个醒目的学会会标。经过和贯中的数次讨论,我们初步形成这样的设想:会标应该有一定的艺术性,线条简洁,能体现学会的英文名称;会标应当反映学会积极创新、奋勇进取的精神;同时应当隐喻中国经济在新世纪发展的辉煌前景。怎样才能体现上述设计理念呢?我为此考虑了好几天。那些天正是新加坡的华人庆祝农历端午节的日子。端午节的一个传统节目是在新加坡河口举行龙舟大赛,各民间团体和学校的龙舟队在咚呛咚呛的锣鼓声中奋力划桨,破浪前进,百舸争流,激烈竞争。龙舟赛胜负,取决于船员的齐心协力,击鼓者的机智策略。这个热闹景象给我带来了灵感:在风浪中奋勇挺进的龙舟,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形象吗?

img28

根据这个设想,我很快用电脑软件绘制了几个草图,传送给会长和理事们征求意见,根据反馈又作了仔细的修改。最后确定的会标,由学会名称的英文缩写CES三个金色字母,组成一个扬帆航行的龙舟形象,乍看也像一个振翅欲飞的金凤凰,线条简洁,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设计思路。不久以后,我就把会标装饰在网站和《会员通讯》上,得到了会员的普遍欢迎和认可。2000年7月5日,留美经济学会在新世纪的第一次年会,以《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之路:中国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在上海浦东隆重召开。我们的会标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学会进入新世纪的形象标志。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在几位老会长的推荐鼓励下,我2011年也得到了会员们的信任和推选,接过了学会会长的重担。再一次有机会服务会员和回馈学会,既觉得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

留美经济学会向来是在北美留学工作的经济学者和中国国内经济学界互动交流的重要桥梁。经过多年来历届会长和理事们的辛勤耕耘,会员们的协力支持,学会的运作机制逐渐成熟健全,多项学术活动的组织也更有效率了。然而,随着国内各个高校经济教学课程和体制的改革,中国许多高校经济学教学内容已经渐渐和国际接轨,由中国学术机构主办的经济课题的国际学术会议越来越多,介绍经济学知识的各种书籍琳琅满目,一些海外通用的教材也在国内出版使用;不少高校已经走出国门,面向全球,广揽招聘人才。在中国和国际学术界教育界交流渠道增多、交流更加频繁的新形势下,留美经济学会如何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继续发挥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的作用,保持发扬其对中国经济研究的影响力,保持并增加对年轻留美经济学人的吸引力,而能更上层楼,确实有了新的挑战性。

执笔此文之日,也是我一年会长任期开始之时。这届的理事班子的首要任务当然是继续做好学会已有的年度学术活动,包括办好每年的年会、组织好短期回国讲学项目、协助好国内学术机构在全美经济学年会上的招聘活动,等等。在承续中,必须有所创新:例如,在年会的选址上,2012年年会选择在中部城市古都开封,联合主办机构是百年老校河南大学,反映了学会对中西部经济和内陆二线大学的扶助支持。在选题上,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展转型中的中国”为主题,继续发挥学会研究的前瞻性优势。我们也计划开拓新的学术活动,例如筹备出版年轻会员的优秀博士论文集系列,启动一本以中国经济政策研究为主的学会期刊,等等。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满怀希望,留美经济学会能像一艘破浪前进的龙舟,继续积极创新,与时俱进,扬帆远航。

执笔此文初稿之日,也是我2011—2012年会长任期开始之时。这届任期的理事班子由吴仰儒、宋丙涛、何洁、胡光宙、倪金兰、李慧等组成。2012年的年会在中部城市古都开封召开,联合主办机构是百年老校河南大学,反映了学会对中西部经济和内陆二线大学的热忱支持。年会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展转型中的中国”为主题,吸引了数百位中外学者参加。主讲嘉宾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Heckman和Dale Mortensen。除了继续做好学会已有的年度学术活动,包括办好每年的年会、组织好邹至庄基金的短期回国讲学项目、协助好国内学术机构在全美经济学年会上的招聘活动等等,这届理事会还在2011年底于上海召开的第11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首次举办了留美经济学会的会长论坛,并在2012年的美国经济学年会和加拿大经济学年会上组织了有关中国经济的专题论坛,以及在开封年会上开办了由国际知名学者指导青年学者研究方法的培训讲座。这一系列活动能成功举办,归功于广大会员们和历届老会长的大力支持,也得力于河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以及中、美、加三国经济学会的襄助协作,也是理事班子成员齐心协力的成果。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满怀信心和希望,留美经济学会必将像一艘破浪前进的龙舟,继续积极创新,与时俱进,扬帆远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