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出口商品贸易政策

中国出口商品贸易政策

时间:2022-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对外开放至今,出口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但出口商品结构总体水平仍旧不高。这需要从出口产品细分的角度研究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并基于此分析FDI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作用。

我国对外开放至今,出口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但出口商品结构总体水平仍旧不高。以提高出口品的技术含量以及附加值作为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内涵的核心,本文系统地考察了FDI、生产者服务、进口商品贸易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关系,得到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结论:

第一,本文在系统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内涵。为提高分析问题的集中性,主要围绕以下四方面内容开展研究: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内涵界定在出口品附加值的提高,从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向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转变,高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加,以及出口复杂度的提高。据此内涵,论文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度量指标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综述。立足于狭义内涵以及度量指标,论文详细地分析了1988-2008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此阶段,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特征表现为:从附加值角度看,初级产品出口占比不断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不断提高;从要素密集度的角度看,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出口品占比不断下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出口品占比不断提高;在细分的出口产品层次,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出口相似度以及中国出口复杂度相对和绝对值都不断提高。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出口商品结构总体是以外资主导的加工贸易为主;制造业各种技术水平出口品的RCA指数的变化显示我国制造业总体国际竞争力不高;随着产品分类的细化,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出口相似度大大降低,以及出口品价格水平不断下降又表明了我国仍然处于国际价值增值链条的低端,出口商品结构亟待优化。

第二,经济全球化要求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来分析FDI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作用,其中关键要看FDI是否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这需要从出口产品细分的角度研究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并基于此分析FDI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作用。本文基于HS6位编码计算了1997-2008年中国与24个发达国家的出口相似度(ESI)指数,产品分类细化将发达国家能够出口而中国不能出口的高端零部件细化出来,结果显示,这一指数虽不断上升但都处于40%以内,说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本文在理论上解释了FDI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及其局限性之后,利用国家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表明:(1)从产品细分的角度来看,FDI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作用很小,这一结论与以往的研究有很大的不同。(2)相比较于FDI,中国劳动力要素的素质提高、产业结构优化、金融市场的完善等区位综合优势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中国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关键性因素。(3)虽然亚洲是中国FDI的主要来源地,但欧美外资对出口相似度的提高作用更大。1997-2008年各年横截面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FDI对出口相似度的作用程度显现先快速上升后平稳下降的动态效应。

第三,作为中间投入,生产者服务具有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国家间生产者服务的差异成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之一。基于投入产出表计算的我国制成品出口的国内生产者服务增值份额表明,生产者服务在我国制造业出口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果显示:生产者服务有利于我国制成品出口的稳定增长,而由于我国制造业自身“大而不强”的特点,制成品出口对批发零售、运输仓储业等低端生产者服务依赖程度更大。我们进一步基于SITC3位编码出口商品数据计算了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技术结构,据此首先通过ADF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Engle and Granger(1987)协整检验说明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变化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其次基于VAR模型建立的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结果进一步说明生产者服务与出口商品技术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1)虽然我国生产者服务的发展会成为制造业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变化的原因,但是制造业出口商品技术结构的变化却没能带动我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2)从长期来看,产品的技术水平越高,其出口增加对生产者服务的依赖程度越大;(3)生产者服务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提升作用最大,对中等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对资源和低技术出口增长有降低的作用。

第四,进口商品贸易通过下述机制影响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通过中间投入品和资本品的进口可以促进一国资本的积累以及提高自身资源的生产率;消费品进口通过发挥需求对供给的引导作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进口贸易技术外溢会提高进口国的技术进步;而国内的技术资源,如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是进口商品贸易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制约因素。本文首先建立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研究高技术产品进口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1)单纯的高技术产品进口不能提高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必须要与研发支出、人力资本以及知识产权等因素相结合才能达到促进作用;(2)在我国高技术产业目前的产出水平上,“干中学效应”尚不能发挥作用,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出水平还很低,国际竞争力还是很弱的。(3)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只有东部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与高技术产品进口相关的知识溢出,从而提高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研发支出对促进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高技术产品进口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良性互动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缺乏,从而带来其高技术产品进口配套的人力资本不足,这制约了其高技术产品进口对其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带动作用。(4)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研发/进口比都要小于西部地区的,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进口比要低于中部,带来配套研发支出和人力资本没能及时跟上进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导致研发和人力资本处于相对不足的局面,这使得西部地区的进口与研发支出交叉项的回归系数要高于东部和中部的;同时中部地区商品进口与人力资本交叉项的回归系数要高于东部的。进一步的关于进口商品贸易技术外溢与出口相似度的国家层面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从24个发达国家的进口商品产生的技术溢出会促进出口相似度的提高;(2)技术同化能力对出口相似度作用为负数或很小,说明在我国国内研发水平的不足,它没有与商品进口形成良好的互动;(3)资本积累对出口相似度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作用程度大大地超过了进口商品贸易技术外溢的,这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实是相符的。综上,上述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进口商品贸易能够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但提高的程度要取决于我国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其影响因素包括研发支出、人力资本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程度。

第五,本文采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由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转变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1.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初级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有消极作用。2.中西部地区工业制成品出口、初级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平均拉动作用、消极作用都高于东部发达地区。3.地区固定因素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说明我国各个省市政府政策、地理区位、基础设施等区位特征因素与出口商品结构的匹配度有较大的差异。

总之,本文详细地对1988-2008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详述了变化中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FDI、生产者服务与商品进口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最后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福利效应,得出了一系列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当然,本文还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进行分析,在理论解释方面显得相对薄弱,以后需要加强运用数理模型建模,从理论角度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以便从更深刻的理论层面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进行阐释;第二,在实证分析时,由于数据的限制,本文使用的产品分类数据只细化到了HS 6位编码以及SITC 3位编码。而当前国际贸易实证文献中越来越多地使用HS 10位编码或SITC 5位编码分类水平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另外本文计算的出口复杂度指数没有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产品间的质量差异,因此要深入地研究FDI、生产者服务以及进口商品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影响以及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应当从更加微观层面的数据入手,这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改进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