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上半年北海市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年上半年北海市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北海市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6608元,同比增长8.3%,对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65.8%,拉动农村居民增收6.1个百分点。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北海市农村居民渔业纯收入1690元,同比增长7.4%。

米文婷

2015年以来,北海市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推进核心示范区建设,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了农村居民增收。据国家统计局北海调查队调查,2015年上半年北海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9123元,同比增加769元,名义增长9.2%,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一、农村居民增收构成情况

总体来看,2015年上半年北海市农村居民收入四项构成全面增长,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仍然是收入的主体,转移性收入增长最快。(详见下表)

2015年上半年北海市农村居民收入构成情况表

二、农村居民增收特点

(一)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仍是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动力

北海拥有生产优质农畜产品和发展规模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及丰富的渔业资源,近年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培育了一批具有北海特色、在全自治区乃至全国市场占重要地位的优势产品,水产、畜禽、豇豆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量。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北海市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6608元,同比增长8.3%,对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65.8%,拉动农村居民增收6.1个百分点。

1.核心示范区建设带动农村居民增收。

2015年,北海市继续打造银海区果蔬产业(核心)示范区、银海区罗汉松种植(核心)示范区、合浦县豇豆(核心)示范区、合浦县夏橙种植(核心)示范区,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辐射带动农村居民增收。如2015年合浦县豇豆春种面积12万亩,总产量29.4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1%和67.0%;平均亩产2450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长53.1%。5月豇豆收购价为3.6~4.4元/公斤,比上年5月份均价1.2元/公斤涨2倍多。以平均亩产2450公斤计,每亩豇豆收入10000元左右,豇豆总产值高达12亿元,扣除成本投入3亿元(亩成本2500元),净收入9亿元,按该县农业人口85.16万人计,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057元。

2.特色种植促进农村居民增收。

近年来,北海市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依据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的资源优势,鼓励农户大力种植经济类农作物,积极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据调查,2015年北海子姜种植面积3000亩左右,比上年增长100%,总产量约525万公斤,5月份子姜田头收购价16~22元/公斤,子姜种植户收入可观。如福成镇三合口村一调查户今年种植子姜15亩,亩产1750公斤,亩成本1万元,亩产值2.8万元,每亩纯收益1.8万元,预计获利27万元,种植效益远高于种植甘蔗、木薯、花生等其他经济作物。

3.特色养殖拉动农村居民增收。

依托丰富渔业资源优势,北海市大力推进高效集群化水产业发展,形成了对虾、罗非鱼、文蛤、大蚝、金鲳鱼网箱养殖等六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同时,加大浅海滩涂养殖水域开发力度,大力推广方格星虫(沙虫)养殖,养殖场主要分布在合浦沙田、山口、西场、铁山港区的营盘、银海区竹林等浅海滩涂。据统计,2014年秋季放养方格星虫3.2万亩,2015年上半年收获方格星虫4000吨,产值2亿元,为近海农村居民带来可观收入。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北海市农村居民渔业纯收入1690元,同比增长7.4%。

(二)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为农村居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北海市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发展迅速,大中型企业纷纷进驻北海各大工业园区,建兴、德昌、冠捷、三诺、六禾、创新科等企业上项目、扩产能,用工需求不断增加,农村居民外出就业机会增多。同时,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本地用工、季节性用工需求也大幅增加,农村居民砍甘蔗、伐木和虾塘工等农业用工日工资也进一步上涨,由2014年初的90元/天上涨到100元/天。农村居民在企业中劳动得到收入、提供其他劳务收入和外出从业收入快速增长。2015年上半年北海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1979元,同比增长9.4%。

(三)财产性收入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

随着城镇化建设推进,外来人口的租房需求给城乡接合部农村居民带来“房东经济”效益,不少郊区农村居民将自家闲置的房屋出租,出租房屋收入增长促使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此外,2015年《北海市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方案》的出台,土地流转加快也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据了解,北海市农村土地流转每年最低200元/亩,最高的是市郊,每年超过了3000元/亩,实际平均土地流转每年在1000元/亩左右。农村居民在自家土地出租、集体产权分红等方面受益增加了财产性收入。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北海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162元,同比增长16.5%。

(四)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是农村居民增收新亮点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关注,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及惠农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畜牧补贴、家电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社保事业已经向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15年4月北海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增加15元,如银海区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金标准从原来的每人每月75元提高至90元,增幅达25%,并于2015年4月24日前补发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的养老金差额;农村低保每人每月补助标准由100元提高到112元,补助标准比上年同期增长12%。这些利好政策起到了惠农增收的作用,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北海农村居民增收的新亮点。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北海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374元,同比增长23%。

三、农村居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家庭经营收入增收受限多

1.第一产业发展不利因素多。

近年来,农林牧渔业呈良好发展态势,家庭经营效益大幅提高,但家庭经营效益持续增收仍面临较多困难。一是农业种植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易受水灾、旱灾、风灾等影响,农村居民抗冲击能力较差,农业保险等抵御灾害的保护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居民增收基础并不稳固。二是畜牧业生产散养多,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大,养殖收益不稳定,2015年上半年受禽畜出栏及肉类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畜牧业养殖户增产意愿普遍不强,整体行情较为低迷。三是气候变化异常影响渔业生产。受2015年以来干旱天气的影响,沿海的海水盐度较高,影响了对虾养殖苗种的投放,2015年早造对虾养殖收成下降。四是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及劳务成本提高的影响,农渔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加,不断挤压农渔业经营效益空间。

2.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薄弱。

近年来,北海市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以一产辐射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农村生态旅游发展亮点迭现。由于农村二、三产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资金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加上农业加工增值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少、生态旅游受政策影响多,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薄弱,其所占收入份额偏小,对农村居民增收贡献不大。

(二)工资性收入增收后劲不足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用工环境和工资水平前景不明朗,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提高的速度和空间将会明显受限。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整体偏低、缺乏职业技能,不能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从事的职业以劳动密集型体力劳动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为主,制约了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再者,北海沿海乡镇多、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十分有限。

(三)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拉动增收力度有限

近几年,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快速,但是总量小,占比低,对增收作用不突出。2015年上半年北海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两项收入对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仅为12.1%。财产性收入增收渠道并未有较大拓展,主要来源还在于租房收入,但租房收入受经济环境、外来人口等因素制约较大;在理财投资方面,农村居民的理财意识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对日趋多样的理财投资品种缺乏足够的了解,主要局限于定期、活期储蓄等传统的理财方式。转移性收入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国家惠农政策补贴和社会保障收入。

四、农村居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灾抗灾能力

北海属于台风多发地带,台风季又即将来临,需要进一步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财力支持,增强灾害抵御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稳固农村居民增收基础。

(二)继续扶持特色农业发展,拓展一产增收空间

特色农业具有品牌效应,比较受市场欢迎,市场价格风险小,北海市农业示范区种植辣椒、豇豆、子姜等一批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前景看好,应继续加大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进一步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带动辐射周边农村居民参与种植,树立北海品牌,提高产品的品牌附加值

合理调整经济作物品种布局,加强对农村居民种植意向的引导, 引进高效优质的培育技术,推广生长周期短、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收益快的果蔬经济作物品种,加快农村居民增收的速度。

(三)加快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抓住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遇,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农村居民自主创业,变就业增收为创业增收,有效带动农村居民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和务工工资水平的迅速增长。

发展休闲农业,以渔家乐、农家乐来盘活农村资源,把农村居民的房屋院落、产业基地变为餐饮住宿、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经营场所,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实现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

(四)积极推进畜牧生产健康发展,引导牧业增收

进一步加大对养殖场(户)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优化养殖结构。健全和完善生产和市场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市场、技术、疫病信息,引导养殖户在生猪、禽类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做好养殖计划,有效规避养殖风险;特别在禽肉价格快速回升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生产,正确应对市场需求,确保畜牧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强水产养殖管理,促进渔业增收

加大对浅海网箱和滩涂养殖区环境监管,加强对海水养殖容量研究及水质监测,改善浅海和滩涂生态环境。规范浅海网箱和滩涂养殖区生产秩序,推广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加强海洋行政执法,严厉打击电、炸、毒,以及围网圈海违法行为,保护海洋、滩涂生态环境。

加强对水产养殖的技术指导,根据北海海域情况有针对性地引进抗台风大网箱养殖的设备和技术,引进、培育适应力强、抗病力强的新品种。同时,引导养殖户正确选择养殖品种,大幅度提高海水网箱养殖、滩涂养殖的技术水平、抗灾能力、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增加渔民收入。

(六)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科学文化素质

鼓励农村居民参加农业科技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广大种养户科学种养的水平,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以提高技能实现增收,使得农村居民在外出打工中更具有竞争力、在家庭经营中更具有活力。

(七)继续加大惠农力度,优化收入结构

加大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对农村贫困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推进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养老、医疗补助标准,确保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同时,完善对农民工的社保体系,努力解决农民工养老、居住、医疗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顾之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