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复杂程度的不断上升,使注册会计师对每一笔交易进行检查变得既不可行,也没有必要。本章讨论审计抽样方法。审计抽样能够使注册会计师获取与评价有关所选取项目某一特征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有助于形成有关总体的结论。在使用审计抽样时,审计风险既可能受到抽样风险的影响,又可能受到非抽样风险的影响。

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复杂程度的不断上升,使注册会计师对每一笔交易进行检查变得既不可行,也没有必要。为了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审计工作,审计抽样应运而生。审计抽样旨在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实施审计程序的范围,以获取充分、 适当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本章讨论审计抽样方法。

一、 审计抽样的含义

(一) 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 (即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审计抽样能够使注册会计师获取与评价有关所选取项目某一特征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有助于形成有关总体的结论。总体,是指注册会计师从中选取样本并期望据此得出结论的整个数据集合。

(二) 审计抽样应当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

(1) 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 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 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审计抽样并非在所有审计程序中都可使用。注册会计师拟实施的审计程序将对运用审计抽样产生重要影响。在风险评估程序、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中,有些审计程序可以使用审计抽样,有些审计程序则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如果注册会计师在了解控制的设计和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的同时,计划和实施控制测试,则可能涉及审计抽样,但此时审计抽样仅适用于控制测试。

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对于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问、 观察等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 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在实施细节测试时,可以使用获取的审计证据,以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或对某些金额作出独立估计 (如陈旧存货的价值)。

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二、 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在获取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以确保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在使用审计抽样时,审计风险既可能受到抽样风险的影响,又可能受到非抽样风险的影响。

(一) 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的风险。抽样风险是由抽样引起的,与样本规模和抽样方法相关。

1. 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

(1) 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也可以说,尽管样本结果支持注册会计师计划信赖内部控制的程度,但实际偏差率不支持该信赖程度的风险。信赖过度风险与审计的效果有关。如果注册会计师评估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从而导致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偏低,注册会计师可能不适当地减少从实质性程序中获取的证据,因此审计的有效性下降。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信赖过度风险更容易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因而更应予以关注。

(2) 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也可以说,尽管样本结果不支持注册会计师计划信赖内部控制的程度,但实际偏差率支持该信赖程度的风险。信赖不足风险与审计的效率有关。当注册会计师评估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高于实际水平,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实质性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效率可能降低。

2. 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也要关注两类抽样风险: 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

(1) 误受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如果账面金额实际上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认为其不存在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通常会停止对该账面金额继续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结果得出账面金额无重大错报的结论。与信赖过度风险类似,误受风险影响审计效果,容易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更应予以关注。

(2) 误拒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与信赖不足风险类似,误拒风险影响审计效率。如果账面金额不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认为其存在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会扩大细节测试的范围并考虑获取其他审计证据,最终注册会计师会得出恰当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效率可能降低。

也就是说,无论是在控制测试中还是在细节测试中,抽样风险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影响审计效果的抽样风险,包括控制测试中的信赖过度风险和细节测试中的误受风险;另一类是影响审计效率的抽样风险,包括控制测试中的信赖不足风险和细节测试中的误拒风险。

只要使用了审计抽样,抽样风险总会存在。在使用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准确地计量和控制抽样风险。在使用非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无法量化抽样风险,只能根据职业判断对其进行定性的评价和控制。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反方向变动: 样本规模越小,抽样风险越大; 样本规模越大,抽样风险越小。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注册会计师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风险。如果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实施检查,就不存在抽样风险,此时审计风险完全由非抽样风险产生。

(二) 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任何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即使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所有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也可能仍未能发现重大错报或控制失效。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下列几种情况:

1. 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例如,注册会计师在测试销售收入完整性认定时将主营业务收入日记账界定为总体。

2. 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 (包括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例如,注册会计师在测试现金支付授权控制的有效性时,未将签字人未得到适当授权的情况界定为控制偏差。

3. 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例如,注册会计师依赖应收账款函证来揭露未入账的应收账款。

4. 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例如,注册会计师错误解读审计证据可能导致没有发现误差。注册会计师对所发现误差的重要性的判断有误,从而忽略了性质十分重要的误差,也可能导致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5. 其他原因

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因而可以降低或防范。虽然注册会计师不能量化非抽样风险,但通过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 监督和复核,以及对注册会计师实务的适当改进,可以将非抽样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注册会计师也可以通过仔细设计其审计程序,尽量降低非抽样风险。

三、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一) 统计抽样

注册会计师在运用审计抽样时,既可以使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这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统计抽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

(1) 随机选取样本项目;

(2) 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二) 非统计抽样

不同时具备前款提及的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为非统计抽样。一方面,即使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照随机原则选取样本,如果没有对样本结果进行统计评估,就不能认为使用了统计抽样; 另一方面,基于非随机选样的统计评估也是无效的。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并运用职业判断,确定使用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方法,以最有效率地获取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统计抽样的优点在于能够客观地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地控制风险,这是与非统计抽样最重要的区别。另外,统计抽样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高效地设计样本,计量所获取证据的充分性,以及定量评价样本结果。但统计抽样又可能发生额外的成本。

(1) 统计抽样需要特殊的专业技能,因此使用统计抽样需要增加额外的支出,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培训。

(2) 统计抽样要求单个样本项目符合统计要求,这些也可能需要支出额外的费用。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注册会计师使用非统计抽样时,也必须考虑抽样风险并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但无法精确地测定抽样风险。

四、 统计抽样方法

(一) 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是一种用来对总体中某一事件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属性抽样在审计中最常见的用途是测试某一设定控制的偏差率,以支持注册会计师评估的控制有效性。在属性抽样中,设定控制的每一次发生或偏离都被赋予同样的权重,而不管交易的金额大小。

(二) 变量抽样

变量抽样是一种用来对总体金额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变量抽样通常要回答下列问题: 金额是多少? 或账户是否存在错报? 变量抽样在审计中的主要用途是进行细节测试,以确定记录金额是否合理。

一般而言,属性抽样得出的结论与总体发生率有关,而变量抽样得出的结论与总体的金额有关。但有一个例外,即统计抽样中的概率比例规模抽样 (PPS抽样),却运用属性抽样的原理得出以金额表示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