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选择商品包装的种类

选择商品包装的种类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贸易中的商品根据是否需要包装可分为三种: 裸装货、散装货和包装货。其他的商品在贸易中均需要包装,称为包装货。它是以运输为主要目的的包装,这种包装具有保障产品安全,方便储运装卸,加速交接、点验等作用。这种包装除具有保护商品的作用外,还有美化商品、宣传商品、便于携带,从而促进销售的功能。此外,销售包装上的文字说明和制作的标签要符合有关国家的标签管理条件的规定。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根据是否需要包装可分为三种: 裸装货、散装货和包装货。裸装货(Nude Cargo),是指那些品质稳定,不受外界影响,没有包装或稍加捆扎即可以自成件数的商品,如钢材、木材、铁管和铝锭等。散装货( bulk Cargo),是指大宗的难以包装或无需包装,可散装于承载的运输工具上的货物,如粮食、矿砂、煤炭等。其他的商品在贸易中均需要包装,称为包装货(Packed Goods)。

根据包装在流通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运输包装(即外包装)和销售包装(即内包装)两种类型,前者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护商品和防止出现货损货差,后者除起保护商品的作用外,还具有促销的功能。

小思考:运输包装与销售包装有何不同?

一、运输包装

运输包装(Shipping Package),又称外包装或大包装,它是将货物装入特定容器,或以特定方式成件或成箱的包装。它是以运输为主要目的的包装,这种包装具有保障产品安全,方便储运装卸,加速交接、点验等作用。

(一)对运输包装的要求

国际贸易商品的运输包装比国内贸易商品的运输包装要求更高,应当体现下列要求:

(1)必须适应商品的特性。

(2)必须适应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的要求。

(3)必须考虑有关国家的法律规定和客户的要求。

(4)要便于各环节有关人员进行操作。

(5)在保证包装牢固的前提下节省费用。

(二)运输包装的分类

运输包装的方式和造型多种多样,用料和质地各不相同,包装程度也有差异。运输包装按包装方式划分可分为单件运输包装和集合运输包装。

1.单件运输包装

单件运输包装是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作为一个计件单位的包装,如箱、桶、袋、包等。

单件包装按包装材料不同可分为: 纸制包装,金属包装,木制包装,塑料包装,麻制品包装,竹、柳、草制品包装,玻璃制品包装和陶瓷包装等。

2.集合运输包装

集合运输包装也称组化运输包装,是指将若干单件运输包装组合成一件大包装或装入一个大的包装容器内,以利更有效地保护商品,提高装卸效率和节省运输费用。在国际贸易中,常用的集合运输包装有集装袋、集装包、集装箱、托盘等。

(1)集装箱

集装箱(Container),又称货柜,是一种运输货物的容器,它既是货物的运输包装,又是运输工具的组成部分,一般由轮船公司提供周转使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集装箱规格是20英尺和40英尺两种规格的集装箱。为适应不同的商品的需要,集装箱可分为密封集装箱、保温集装箱、冷藏集装箱、开顶集装箱、液体集装箱等。

(2)集装袋和集装包(Flexible Container)

集装袋和集装包一般是用合成纤维或塑料编织成的圆形大口袋或方形大包,有一次性使用和可回收周转使用两种。其容量一般为1~4吨,最高可达13吨左右。集装袋适用于装粉粒状的货物,如化工产品、矿产品、农产品等; 集装包则适用于盛装已经包装好的桶、袋、箱等单件包装的商品。

(3)托盘(Pallet)

托盘是用木材、金属、塑料等材料制成的托板。货物可放在托板上,然后用塑薄薄膜、金属绳索等加以固定,组成一个集合包装单元。托盘下面有插口,可供铲车插入操作。托盘的承载力一般为0.5~2公吨,堆货高度不得超过1.6米。

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究竟采用何种运输包装,应在合同中具体订明。

二、销售包装

销售包装(Sale Package),又称内包装或小包装,它是直接接触商品并随商品进入零售网点和消费者直接见面的包装,所以又称为零售包装。这种包装除具有保护商品的作用外,还有美化商品、宣传商品、便于携带,从而促进销售的功能。因此,对销售包装的造型结构、装潢画面和文字说明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销售包装又被称为“无声的销售员”。

(一)对销售包装的要求

为了使销售包装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在设计和制作销售包装时,应体现下列要求:

(1)便于陈列展销。

(2)便于识别商品。

(3)便于携带和使用。

(4)要有艺术吸引力。

(5)符合销售国的法令。

(二)销售包装的分类

根据商品的特性和形状,销售包装可采用不同的包装材料和不同的造型结构与式样。常见的销售包装有下列几种:

(1)挂式包装,如网兜、吊袋等。

(2)堆叠式包装,如材料较结实的盒子。

(3)便携式包装,指包装上有提手装置设计的盒、包、袋。

(4)易开包装,如易拉罐

(5)喷雾包装,包装上有自动喷出好关闭装置,如某些香水、空气清新剂的包装。

(6)配套包装,如成套餐具包装盒。

(7)礼品包装,外观精美、名贵,专为送礼的包装,如工艺品的包装。

(8)复用包装,除用作商品包装外,还可供消费者观赏、再使用等其他用途的包装。

(9)透明包装,便于消费者识别好选购的包装。

(三)销售包装的标志和说明

在销售包装上,一般都附有装潢画面、文字说明和条形码的标志,在设计和制作销售包装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包装的装潢画面

销售包装的装潢,即图案和色彩要美观大方富有艺术上的吸引力,并突出商品的特点。图案和色彩应适应有关国家的民族习惯和爱好,避其禁忌,在设计装潢画面时,应投其所好,以利于扩大出口。

2.文字说明

在销售包装上应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如商品的名称、商标、品牌、产地、数量、规格、成分、生产日期、用途和使用方法等,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的有关信息。文字说明要同装潢画面紧密结合,互相衬托,彼此补充,以达到宣传和促销的目的。使用的文字必须简明扼要,在国际贸易中,为使销售市场的顾客能看懂说明,使用的文字常常中外文同时并用。

此外,销售包装上的文字说明和制作的标签要符合有关国家的标签管理条件的规定。许多国家对进口商品特别是食品和药品的标签内容有具体要求,一般都要求标明产地、重量、成分、生产期、保质期以及有关添加剂、化学成分或脂肪含量等的特殊说明。

3.条形码

商品包装上的条形码是由一组粗细间隔不等的平行条纹及其相应的数字组成,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为计算机输入数据的一种特殊的代码语言。只要将条形码对准光电扫描器,计算机就能自动地识别条形码的信息,从而确定品名、品种、数量、生产日期、制造厂商、产地等,并据此在数据库中查询其单价、数量,进行货款结算,打出购货清单,这就有效地提高了结算的效率和准确性,也方便了顾客,并能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图7-1 条形码示例

目前世界上常用的条形码有EAN条形码和UPC条形码。其中EAN商品条形码亦称通用商品条形码,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制定,通用于世界各地,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商品条形码。我国目前推行使用的也是这种商品条形码。EAN商品条形码分为EAN-13(标准版)和EAN-8(缩短版)两种。

现在,在许多国家的超级市场内都使用条形码技术进行自动扫描结算,如果商品包装上没有条形码,即使是名优商品,也不能进入超级市场,而只能当作低档商品进入廉价商品市场。为此,在我国出口商品包装上应使用国际通行条形码标志。

知识扩展:

条形码的发展历史

条形码(Barcode)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但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普遍使用条码技术,而且它正在快速地向世界各地推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并逐步渗透到许多技术领域。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 Wood 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

该图案很像微型射箭靶,被叫做“公牛眼”代码。靶式的同心圆是由圆条和空绘成圆环形。在原理上,“公牛眼”代码与后来的条形码很相近,遗憾的是当时的工艺和商品经济还没有能力印制出这种码。然而,1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统一代码UPC码的奠基人。以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rd Fessel)为代表的几名发明家,于1959年提请了一项专利,描述了数字0~9中每个数字可由七段平行条组成。但是这种码使机器难以识读,使人读起来也不方便。不过这一构想的确促进了后来条形码的产生于发展。不久,E.F.布宁克(E.F.Brinker)申请了另一项专利,该专利是将条形码标示在有轨电车上。60年代后期西尔沃尼亚(Sylvania)发明的一个系统,被北美铁路系统采纳。这两项可以说是条形码技术最早期的应用。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 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码符号方案。UPC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条形码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次年布莱西公司研制出布莱西码及相应的自动识别系统,用以库存验算。这是条形码技术第一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1972年蒙那奇·马金(Monarch Marking)等人研制出库德巴(Codebar)码,到此美国的条形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简称UCC)建立了UPC条形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为条形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74年Intermec公司的戴维·阿利尔(Davide·Allair)博士研制出39码,很快被美国国防部所采纳,作为军用条形码码制。39码是第一个字母、数字式相结合的条形码,后来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1976年在美国和加拿大超级市场上,UPC码的成功应用给人们以很大的鼓舞,尤其是欧洲人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次年,欧洲共同体在UPC-A码基础上制定出欧洲物品编码EAN-13码和EAN-8码,签署了“欧洲物品编码”协议备忘录,并正式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到了1981年由于EAN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组织,故改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简称IAN。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习惯,至今仍称为EAN(后改为EAN-international)。

日本从1974年开始着手建立POS系统,研究标准化以及信息输入方式、印制技术等。并在EAN基础上,于1978年制定出日本物品编码JAN。同年加入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开始进行厂家登记注册,并全面转入条形码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开发工作,10年之后成为EAN最大的用户。

从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围绕提高条形码符号的信息密度,开展了多项研究。128码和93码就是其中的研究成果。128码于1981年被推荐使用,而93码于1982年使用。这两种码的优点是条形码符号密度比39码高出近30%。随着条形码技术的发展,条形码码制种类不断增加,因而标准化问题显得很突出。为此先后制定了军用标准1189、交插25码、39码和库德巴码ANSI标准MH10.8M等等。同时一些行业也开始建立行业标准,以适应发展需要。此后,戴维·阿利尔又研制出49码,这是一种非传统的条形码符号,它比以往的条形码符号具有更高的密度(即二维条形码的雏形)。接着特德·威廉斯(Ted Williams)推出16K码,这是一种适用于激光扫描的码制。到1990年年底为止,共有40多种条形码码制,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和印刷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资料来源: http://www.topbarcode.com/new_list.asp)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