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价格影响传导机制

价格影响传导机制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价格效应其实是关于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消费者价格的直接影响以及对投入生产的成本的间接影响。关于石油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国外学者已经有了一些论述。总体而言,石油价格上涨至少可以通过三种渠道传导而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这三种渠道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另外,产出下降会导致失业率增加,使GDP下降,最终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价格效应其实是关于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消费者价格的直接影响以及对投入生产的成本的间接影响。其中,以原材料、燃料、动力类产品的价格传导最为典型。具体表现为国外市场价格变化→进口商品价格变化→国内开放经济部门的成本和价格变化→国内非开放经济部门的成本和价格变化→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这一传导路径可以通过斯堪的纳维亚模型来说明,相关内容在前面章节已予以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以下将以两种具体的特殊产品对价格波动的传导路径进行阐述。

5.3.1 石油价格波动的传导路径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是工业生产、基础投入和经济运行的血液。近年来,随着世界主要石油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强,石油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从石油商品的特性来看,首先由于石油是一种国际化商品,油价的基本走势受共同的因素驱动,包括生产成本、欧佩克(OPEC)政策、替代能源价格等;其次由于石油属于物质商品,它比金融资产更容易受一价定律的影响;最后,世界主要油市对投资者的开放程度很高,不存在投资者的准入壁垒,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也使影响油价涨跌的公开信息几乎是同时在市场间传递,套利机会将诱使投资者进行交易,从而使不同油市的价格趋同,当然,受到特定市场的供求因素、运输成本和税收的影响,各个油市的价格并不完全一致,但油价的基本走势仍呈现高度的趋同[20]

受到供求关系、地缘政治、投机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幅度较大,1998年年中每桶还不到10美元,自2002年以来开始直线上涨,2002年至2007年,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的价格上涨了1.83倍,平均每年上涨幅度为36.6%[21],至2008年7月11日达到峰值——每桶147.27美元,随后油价开始大幅震荡,到2009年末,距离2008年7月的最高点跌幅已达70%以上。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一国国内的物价水平以及经济波动有显著影响。图5-2反映了1990—2008年国际石油价格波动情况。

图5-2 1990—2008年国际石油价格(美国德克萨斯中级原油价格)波动情况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中国统计出版社。

关于石油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国外学者已经有了一些论述。较近的研究都运用了大量的计量分析,比如Hooker(1997)利用菲利普斯曲线的分析框架,以非对称石油价格指数为研究对象,分别证明了美国和G7集团国家石油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显著非对称性[22]。LeBlanc,Michael和Chinn(2004)采用递归分析法分析了石油价格相关的协同性,认为石油价格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大,石油价格上涨10%只会导致美国和欧盟通货膨胀率分别上涨0.1%和0.8%[23]。De Gregorio,Landerretehe和Neilson(2007)通过对34个国家包含石油价格的菲利普斯曲线进行分析,发现在工业化经济体的国家,石油价格向国内物价水平的传导作用平均而言走势是弱的,对新兴经济体而言二者关系更微弱[24]。Shiu-Sheng Chen(2008)利用19个工业化国家的数据,研究了石油价格对各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其结论也认为石油价格向通货膨胀的传导正逐渐减弱。石油价格上升影响最大的是能源产品,而对其他产品的影响则相对较低[25]

综合上述研究的结论,西方国家的多数学者都认为单独的石油价格这一变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有限的。关于石油价格变动如何影响经济变动,进而导致一国通货膨胀,至今没有完全一致的结论。但同时,现有研究也发现石油价格的传导机制可能会影响一些潜在的其他传导机制,这种相互影响和替代的作用会导致价格水平的波动。

总体而言,石油价格上涨至少可以通过三种渠道传导而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这三种渠道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

(1)原油价格上涨将直接导致石油制成品价格上涨。因为原油及石化产品通过进出口的渠道进入国内,而这些产品直接包括在CPI统计产品中,是属于计入家庭消费篮子的商品。我国国内的石油制成品定价模式是在政府管制之下的,主要石油制成品价格由国家发改委确定,但自我国1998年原油进口与国际市场接轨以来,以炼油企业为代表的国内原油加工企业的原油成本价格受国际油价的影响很大,受到国际运输成本加成的影响也很大。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进口石油价格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内石油相关产品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

(2)石油及石化产品作为其他产业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导致其他行业成本上升,通过产业链从上游生产资料传导到下游消费品,从而诱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比如我国石油主要消费在工业部门,其次是交通运输业、农业、商业和生活消费等部门。其中:工业石油消费占全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交通运输石油消费量比重占25%;农、林、牧、渔、水利业的石油消费占10%左右;生活消费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6%左右。油价的波动对下游化工产品(如合成橡胶)的生产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

(3)石油价格上升导致产出下降,其结果是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产出均相应下降。当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下降时,劳动力的实际工资下降,如果消费者预期到油价的波动,他们可能会选择更少的储蓄和更多的消费,这些都会导致实际利率的上升。如果货币供应量不变,经济体对于实际的货币余额需求会下降,由此引发通货膨胀。另外,产出下降会导致失业率增加,使GDP下降,最终也会导致通货膨胀。总之,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推动工资和产品价格螺旋上升[26]

5.3.2 粮食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

粮食产品与原油类似,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其价格的波动不仅仅会影响下游相关工业,更会影响一国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粮食价格的波动对一国经济波动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比原油更大。目前国际农产品的定价也逐步形成了以期货交易所定价为主的定价机制。尤以美国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CBOT)定价为主。

回首过去的一个世纪,国际主要农产品(大米小麦和玉米)价格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实际价格在不断降低[27]。人口增长,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些因素从客观上增加了粮食的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粮价的上涨,但这些因素并不是驱动近年来粮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其实在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粮食需求的大量增加,发达国家对生物能源的研发力度加大,以及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这些因素使得国家间较脆弱的农产品供求关系被打破,再加上国际期货市场投机的因素,使得国际农产品价格出现了一轮较大幅度的上涨[28]。从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主要农产品的期货价格来看,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2006年底,国际主要粮食价格出现大幅上扬,尤其是小麦和玉米价格涨幅较大,创下了近10年来的最高纪录。2007年,全球谷物价格较上一年大幅上涨,其中小麦上涨了33%,玉米上涨了47%,大豆上涨了75%(见表5-1)。而从2008年1月到4月中旬,大米价格飙升了141%。2008年3月,全球大米期货价格在一日之内上升了30%,加剧了全球消费者对米价上升的担忧,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大米抢购热潮。据统计,全球主要粮食价格自2005年以来已经上涨了80%。截至2008年1月到4月中旬,大米价格达到19年来最高,小麦价格创下29年来最高。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官员声称,当前粮食价格已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且本轮粮食价格上涨态势可能至少持续到2010年[29]。图5-3为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我国粮食出口月度量趋势。

表5-1 2006年以来世界主要粮食品种价格上涨幅度

资料来源:Http://econ.worldbank.org.

图5-3 我国粮食进出口月度量价走势(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总署统计资料整理。

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通货膨胀的传递渠道与石油价格的传递渠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可以将粮食价格的传导机制理解为:粮食价格是各国物价的基础,百价之王,粮食价格的上涨会相应地拉动相关产品价格以及生产资料(劳务、工资)的上涨,从而诱发总物价水平的提升。其一,粮食价格上涨将直接导致食品类价格上涨以及与粮食相关的“垂直产业”链条产品价格上涨。而食品则是CPI统计产品中最主要的一项,是属于计入家庭消费篮子最重要的商品。我国国内粮食定价与国际市场价格呈现明显的割裂,国内的价格主要是政府定价,只有大豆这一项产品是采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定价机制。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较高,已达到2/3,而我国70%的油脂加工厂都是外资,80%的加工能力为外资控制,因此国际期货市场的价格直接影响国内植物油与大豆的价格走势。又由于近年来国际期货市场上大豆与豆油价格暴涨,自然带来国内的大豆和植物油价格也节节攀升,就此也影响到以此为原材料的其他相关产业,如餐饮行业的成本上升。而这些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成本价格的上涨,诱发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其二,粮食价格上升导致产出下降,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产出均相应下降。当粮食价格走高时,劳动力的实际工资下降,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以及对粮食危机的恐慌使他们将选择更多地购买或储存粮食产品,造成储蓄和其他消费降低,进而使社会总产出下降。最终,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推动工资和产品价格螺旋上升。

另外,Forbes(2001)引入了另一种从跨国公司的层面研究通货膨胀价格传导的新方法。他认为在所有传导途径中,最重要的是通过产品竞争力传导,也即是说,当一国将其货币贬值,如果该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出口大国,那么这种货币贬值效应便会使世界市场上相关商品的价格上涨。这种价格效应在那些对亚洲大量出口的跨国公司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在危机之后,相对于那些单纯做国内贸易的公司,这些跨国公司的股票价格,进而公司的市值,都会明显地降低。这一传导机制可以用来解释2007年开始的这一轮粮食危机的深层次原因。美国通过美元贬值以及敦促贸易伙伴国实施货币升值的策略来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由于美元是全球粮食交易最为重要的计价货币,即使粮食的缺口不发生显著变化,仅美元贬值也足以推动全球粮价上涨。通过货币贬值,美国作为粮食产品的出口大国,为本国的粮油跨国公司提供产品竞争力和价格优势,从而输出通货膨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