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消费规律问题的争论

关于消费规律问题的争论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消费自然规律,应该由消费经济学与营养学等之间的边缘学科来研究;而消费心理规律,则是消费心理学研究的问题。至于消费发展规律,我还是认为应该由消费经济学来研究。王国诚同志主张由政治经济学来研究,

我在《政治经济学只在一定限度内研究消费》中曾经提出:“在社会生产关系总体中,生产、交换和分配,都有各自特殊的经济规律,消费则不尽然。……在消费中,则因为它没有那样丰富的生产关系内容,因而不具有相应的经济规律。”[15]对此,王国诚同志以“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性。因此,同生产、交换、分配有它的规律一样,消费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为理由来反对,[16]似乎我不承认有消费规律,这显然是误解。

我说消费因为它没有生产、交换、分配那样丰富的生产关系内容,因而不具有相应的经济规律,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消费不具有和生产关系的内容相应的经济规律,即生产关系方面的经济规律或生产关系规律;第二,消费由于没有那样丰富的生产关系内容,所以相应的也就不具有那样丰富的生产关系规律。显然,我所论述的,是消费中的生产关系方面的经济规律,我所说的“不具有相应的经济规律”,只不过是说消费因其生产关系内容不丰富,因而相应的生产关系方面的经济规律也不那样丰富而已。

这里,涉及到一个传统的错误认识,即把经济规律等同于生产关系规律。实际上,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经济过程是人类社会最庞大最复杂的过程。规律,是客观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普遍的内在联系。经济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复杂的联系,因而也就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经济规律。除了反映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本质必然联系的生产关系规律之外,还有反映人与自然之间本质必然联系的生产力规律;有反映前一个生产过程与后一个生产过程之间本质必然联系的社会再生产规律;有反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本质必然联系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的规律(我称之为社会生产方式规律),还有反映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本质必然联系的人口经济规律,等等。的确,“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性”。但是,不能把所有的经济规律,都看做是生产关系规律。[17]

生产关系规律,反映的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中所必然要结成的那种本质的必然联系。如市场经济中,交换双方必然结成等价交换的关系,这就是等价交换规律。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雇佣工人必然结成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的关系,即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在分配中必然结成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关系,即按劳分配规律。生产关系规律有它的明显的特点,它鲜明地反映出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征,并具有历史暂时性,随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产生,又随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消亡。对生产关系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社会生产关系主要存在于前三个环节。在生产中,人们依对生产要素的不同关系而结合起来从事生产;在交换中,人们通过产品的交易发生直接的经济联系;在分配中,人们依一定的原则各自占有应归自己的一份产品而直接处于生产关系之中。一旦产品经过生产、交换和分配而进入消费领域,在消费即使用这个物品的过程中,就只剩下消费的主体——人,和消费的客体——物。除原始社会外,人类社会的消费方式,基本上是个体即家庭的消费。一般说来,不论是消费的主体还是客体,在个人消费过程中,都不直接和其他社会成员发生经济联系。诚然,作为由生产、交换、分配决定的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消费有它的社会性质,且对生产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但是,正由马克思所指出的:“消费会对生产本身起反作用,但是这种反作用不会影响进行交换的工人,就像不会影响任何其他商品卖者一样;从简单流通的观点来看——我们还没有涉及到其他发展了的关系,倒不如说,消费处于经济关系之外。”[18]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我说,消费中没有像生产、交换、分配那样丰富的生产关系的内容,因而不具有相应的即生产关系的规律。

王国诚同志文章中所列举的,诸如消费水平变化规律、消费方式不断提高的规律、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等等,当然都是消费规律,但是,没有一个是生产关系规律。如其文章中提到的“不论是在经济比较发达,还是比较落后的国家,或者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生产力水平越低,用于‘吃’的比重会越高,这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19]这种消费规律,与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无关,不依某种生产关系的存废而转移,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征,认识利用这类经济规律,也没有那样鲜明的阶级性。这是与生产关系规律性质不同的另一类经济规律,不能与生产关系规律混为一谈。

我说消费中不具有丰富的生产关系规律,这并不等于说消费中不具有任何经济规律。我不仅承认消费中存在着客观规律性,而且认为消费中的经济规律,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一)消费关系规律,即消费中的生产关系规律,这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在消费领域存在的部分。如社会主义公共消费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所呈现出的规律性等,它属于经济规律中的生产关系规律一类,在消费方面反映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即一种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征,与生产、交换和分配几个环节相比,消费中的生产关系规律不那么丰富;(二)消费发展规律,即消费水平发展规律、消费结构发展规律、消费方式发展规律等,这是目前消费经济学中探讨的主要问题,这类规律,反映了消费从整个社会来看的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消费发展与生产发展相互联系的规律性;(三)消费自然规律,这是反映消费与其自然基础之间联系的规律,如人体的自然需要(营养需要、御寒需要等)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决定的需要与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四)消费心理规律,这是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男、女、老、幼,收入多者少者等)在进行消费选择时心理变化的规律性。

这四类规律,显然都包括在消费规律当中。而且消费规律还远不止这四类。应该说,消费规律是丰富的。但是,这些不同类型的消费规律,不能笼统地不加区别地全部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科学,这一特定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只研究消费关系规律。消费自然规律,应该由消费经济学与营养学等之间的边缘学科来研究;而消费心理规律,则是消费心理学研究的问题。

至于消费发展规律,我还是认为应该由消费经济学来研究。王国诚同志主张由政治经济学来研究,这有两点值得考虑:

第一,政治经济学是揭示生产关系运动发展规律的。消费发展规律,如前所述,是与生产关系规律性质不同的经济规律。如果把这类经济规律也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之中,不仅离开了政治经济学的本题,而且消费发展规律作为另外一种经济规律,也难以纳入生产关系规律体系,从而有损于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第二,从我国目前已出版的消费经济学专著来看,都是把消费发展规律作为主要内容来研究的。如果由政治经济学来研究消费发展规律,这与其说是重视这类消费规律的研究,倒不如说是降低了这种研究的重要性。因为,如若像王国诚同志主张的那样,政治经济学无限制地研究消费,把一切消费规律和消费问题都纳入到政治经济学中来研究,实际上也就等于取消了消费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问题并不在于消费应该不应该研究、要不要研究,而在于不同经济学科之间在消费研究上怎样进行合理的分工。以往,我们在把生产关系规律等同于经济规律的同时,又相应地把政治经济学等同于全部经济学。对生产关系以外的经济问题,包括消费问题,缺乏研究,这是应该加以改正的。但改正的方法,是不是就一定要把所有的经济问题都纳入到政治经济学中来研究呢?现在确实存在这种倾向,主张把生产力问题、消费问题、计量经济问题等等,统统纳入到政治经济学中来研究,似乎不把这些问题列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不能显示出这些问题的重要性。这值得慎重考虑。

经济科学的发展,究竟应该是使政治经济学成为无所不包的大杂烩,还是把不同的经济问题由不同的经济学科来研究,使经济科学的学科不断丰富繁荣,使各种问题的研究在专业化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我看还是后一种途径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的发展,总是学科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密,在原有的学科中不断分化独立出新的分支学科,这是所有科学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科学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学学科林立、消费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已经建立的现在,还要把消费问题全部纳入到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中去研究,这不是一种前进,而是一种倒退。这不仅不利于经济科学的繁荣发展,也不利于对消费问题展开专门深入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