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准确认识海洋中国

准确认识海洋中国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1年5月,联合国缔约国文件中提出的“21世纪是海洋世纪”,使海洋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被提出来,标志着海洋和海洋问题已成为参与各国经济发展、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海洋资源生态环境,已成为中国海洋战略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安全维护能力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在黄海,韩国和朝鲜均主张以中间线划分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2001年5月,联合国缔约国文件中提出的“21世纪是海洋世纪”,使海洋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被提出来,标志着海洋和海洋问题已成为参与各国经济发展、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随着“海洋世纪”的不断深入,国际社会对海洋日益重视,海洋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海洋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增大,海洋安全形势成为国家安全的重点方向,世界各沿海国家更为关注海洋、开发海洋。

链接:马汉的《海权论》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是海权论的鼻祖,他一生先后发表过20部重要论著,其中以《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又名《海权论》)为首的海权论三部曲,系统建立了适应时代的海权理论。《海权论》于1890年在美国出版,一出版即引起关注,美国、日本、德国与前苏联等国都先后将其作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指导。

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环境发展极不协调。中国近海和管辖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油气资源、固体矿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源、海洋旅游资源等。各种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分别形成了不同的海洋产业,传统的海洋产业有海洋捕捞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制盐业;新兴的海洋产业有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油气工业、海滨旅游业、海水直接利用业、海洋药物和食品工业等;另外还有一些正处于技术储备阶段的未来海洋产业,如海洋能利用、深海采矿业、海洋信息产业、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经济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初具规模。然而,与海洋经济发展相伴随的,是与之极不协调的生态环境的恶化。近些年来,随着海洋环境影响气候变化、降雨量分布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加之部分地区工业污染加剧和对海洋的无序开发,使海洋环境面临着重要的挑战。比如,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使海洋生物资源破坏严重;入海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导致某些海域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缺乏高层次的规划和协调机制造成用海行业之间矛盾突出,开发利用不合理;沿海岸段经济发展不平衡,个别地区还没有完全摆脱贫困状态,而在经济发达岸段,也存在着诸多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及沿海地区经济活动增加使海洋性灾害频率增高,范围扩大,经济损失程度也相应增加,后果更严重。因此,保护海洋资源生态环境,已成为中国海洋战略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安全维护能力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2010年年底,中国更是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的海洋安全未得到全面维护,国家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海洋安全维护能力亟待提升。我们可以看到,南海周边国家非法在南海海域进行油气资源的商业开采,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盗采能力。到2012年5月,我国在南海才有了第一口属于我国自己的深水钻井平台。我国虽然经济发达、海洋面积辽阔,然而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理能力却相对不足,海洋国土安全面临极大挑战。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海洋的科学开发,在远海航运、近海渔业、海上旅游、矿产开采、资源利用、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探索富有成效,但我国海上执法力量有限,难以对整个海域进行全天候、大范围的巡航执法。我国南海200余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长期以来很难实施有效管理,直到2010年5月,我国才首次完成对西沙、中沙、南沙海域的编队巡航。而一些国家利用我国海洋管理能力不足的弱点,时常入侵我国海域从事危害我国海洋安全的不法作业,甚至酿成事故。美国近十几年来频频派出侦察机或所谓的海洋调查船到中国近海活动,远的如2009年3月的“无瑕”号事件,近的有2012年10月,“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编队现身南海海域,这些事件都是对我国海洋安全管理能力的极大挑战。尤其是近期,中国海岛的归属争端更加考验我国对于海洋安全的应急能力。由于岛礁被占和海域狭窄等原因,我国所主张的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中,约1/2与邻国重叠,国家海洋安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在黄海,韩国和朝鲜均主张以中间线划分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实践中,朝鲜在黄海中线附近搭制井架并派武装士兵进行把守,曾对中国的海巡船开枪射击;韩国军舰则曾频繁驶入有争议水域的我方一侧,并在我国的苏岩礁上建立海洋科学观察平台,为与我国的海域划界争取筹码。在东海,由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争端及划界,冲绳海槽是否为东海大陆架界限发生分歧。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等问题的争议,使得各种冲突随时都会因问题处理不当或两国政治走向的不同而爆发。在历次的海洋纠纷面前,我国在处理这些方面的问题大都是通过外交渠道,采用和平谈判的方式缓和矛盾,有一定的效果,但冲突的本质原因无法解决,我国对于海洋安全的维护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海洋资源过度开采与开发不足并存。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宝库,对于海洋资源的利用要围绕“海峡、海湾、海岛”,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产业。我国目前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一方面过度开采,另一方面却开发不足。对于滩涂、河口、海湾区等近岸区域和近海,海洋开发活动比较集中,开发程度较高,从而造成不同用海方式之间冲突和资源退化问题愈演愈烈,如近海捕捞资源开发过度,渔业、盐业、农垦、苇田争占滩涂,盐业、渔业、石油勘探开发、海港和航道建设相互影响等。而在一些海洋资源开发薄弱的地区,部分海洋资源却处于闲置状态,大片海域特别是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海底油气、金属矿产、能源、旅游等资源虽然潜力巨大,开发利用却不足,如海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平均探明率分别仅为12.3%和10.9%,远远低于世界73%和60.5%的平均水平,而且近年来已开发的十几个海上油气田中产量位居前6位的均在渤海,而东海、南海海域开发缓慢,特别是在占中国主张管辖面积3/4的南海地区,油气开发几乎空白,不多的几口油井都集中在离陆地和海南岛不远的区域。究其原因,我国海洋资源探测开发能力不足,是面临的主要障碍。全世界现有一千六百多艘海洋考察船,分沿海型、区域型、大洋型和全球型,我国仅有一两艘全球型的大洋渔业调查船。按照国际惯例,要在大洋上搞渔业开发,首先必须提供该区域渔业资源数据,再提出捕捞强度。如果没有大洋渔业资源调查船,就无法提供数据,开发必然受到影响。我国现有渔船虽数量多达116万艘,但86%属于小型木船。钢质海洋渔船大多是单甲板的小渔船,且按照《国际海上渔船安全法》,大部分达不到新规定的标准,所以提高海洋渔船的技术装备水平从而提高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成为中国海洋战略面临的又一挑战。

海洋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升级。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在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海洋战略将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目的是要形成合理的海洋产业比例关系,使资源在海洋产业之间达到最优配置与高效利用,推动海洋产业协调、稳定和高效率的发展。据初步核算,201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59936亿元,比上年增长7.7%,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35611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4325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22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70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661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4%、45.1%和49.5%。其中,海洋渔业、海洋交通业所占比重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然较高。新兴产业中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业和海水利用业所占比重均很小。目前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是传统海洋产业的产值在海洋经济总产值中仍占有较高的比重,新兴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还未形成规模,较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未来产业的产值所占海洋总产值的比重更是小得很,还需要更大的投入。传统产业的建立与维持,依赖于劳动力的投入和生产经验,而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技术,特别是对高新技术的依赖要高得多。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科技创新力量的提升将是我国海洋产业升级面临的重大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