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内发展的不利因素

国内发展的不利因素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我国建设经济强国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矛盾,尤其在科技创新能力、资本市场建设、经济增长压力、城乡二元结构、人口资源环境制约等方面需要加以高度重视。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非食品价格上涨0.6%,均比上月有所回落,通缩风险有可能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造成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没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就不可能有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进程。

与此同时,我国建设经济强国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矛盾,尤其在科技创新能力、资本市场建设、经济增长压力、城乡二元结构、人口资源环境制约等方面需要加以高度重视。

引领全球科技创新的能力还不足。事实上,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经济强国往往具有引领全球科技创新的“杀手锏”,这些国家不仅仅是在基础研究等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而且在众多前沿应用技术领域,始终占据着全球的制高点。集成电路、计算机、互联网等影响人类进程的重大发明无一不是在这些经济强国产生的。相比较而言,虽然我国的创新驱动能力已有了长足进步,但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市场主体还是普通民众,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氛围和创新活动都有待加强。尤其是在一些尖端前沿领域,还鲜有中国创新成果的出现。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是我国科技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而在物理、化学等最能够代表一国科技研究水平的领域,还没有看到中国科学家的身影,可见迈向科技强国之路还任重道远。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经济强国必定是金融强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始终在强国的崛起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19世纪末,美国依托于一个日益强大的资本市场,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发展,最终成为迄今仍然无人匹敌的“超级大国”。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新兴资本市场。但是,与支撑中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战略目标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把中国的资本市场放到全球竞争和大国博弈的宏观背景下,不利因素则更为突出。与美国、日本等强国的资本市场相比,中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还未真正建立起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定价机制还未建立健全,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对中小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等等,都亟待加以破解。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通缩风险加大。中国经济从1978年至2011年,长达32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年均9.87%的高速增长。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内,实现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可以说是取得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2012年增长7.8%,2013年增长7.7%,2014年增长7.3%,2015年前三季度为6.9%,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趋势十分明显。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回落既是宏观调控的结果,也是市场需求环境变化的反映,尤其是受外需不振甚至下滑冲击的影响。随着经济增速回落,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暴露。产能过剩不仅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还造成恶性竞争、行业利润率下降、失业增加、通货紧缩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后果。2015年1月CPI通胀同比上升已经跌破1%,只上涨0.8%,创2009年1月以来新低。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非食品价格上涨0.6%,均比上月有所回落,通缩风险有可能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造成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

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十分突出。没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就不可能有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进程。当前,我国呈现出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并存的局面,具有城乡“双二元”结构的特征。城乡二元经济的产生,与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密切联系,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城乡二元制度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水平低下,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892元,前者是后者的2.9倍。农村居民在消费、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与城市居民都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留守妇女儿童问题等现象愈加凸显。在城市内部,同样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城市内部二元结构是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市场化改革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在城市中的新形态。繁华的城市中心区与简陋的棚户区形成了明显反差,农民工群体成为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市民的尴尬群体。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口是支撑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出明显的高龄少子特征,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明显降低,这些都对我国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和经济发展提出了严重挑战。此外,我们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和约束将进一步加剧。一是要素供给的制约。从现状和趋势看,我国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能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以要素驱动为主很难实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二是资源能源环境恶化的制约。我国资源能源消耗总量大和利用率低的问题突出。2014年,我国的资源能源消耗超过全球总量的20%,单位GDP能耗大约是世界水平的2倍,发达国家的4倍。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资源退化严重,环境承载力已逼近极限。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不同于“普惠式”的改革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要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但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过去那些绕过去的和放在一边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相反却随着全面改革而成为绕不过去的“拦路虎”。尽管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一些方面的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并没有彻底完成,城乡二元制度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重要环节与关键领域的改革困难重重。这些领域的改革往往要动既得利益的“奶酪”。要推动改革,就必定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革自己的命、敢于付出代价,只有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才能打好改革最后“攻坚战”,才能更好地建设经济强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