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后勤管理的机构与管理模式

后勤管理的机构与管理模式

时间:2022-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后勤管理机构是一种管理组织形式,具有组织的基本特征。作为综合管理机构,后勤管理机构除了必须要设立一个处理日常事务工作的机构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设立一个与决策中心相适应的参与政务的组织机构。但一般基层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后勤管理机构,多是停留在事务的管理上,整天忙忙碌碌,很难发挥后勤管理机构参与政务的作用。

后勤管理机构是一种管理组织形式,具有组织的基本特征。作为综合管理机构,后勤管理机构除了必须要设立一个处理日常事务工作的机构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设立一个与决策中心相适应的参与政务的组织机构。但一般基层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后勤管理机构,多是停留在事务的管理上,整天忙忙碌碌,很难发挥后勤管理机构参与政务的作用。这与单位领导对后勤部门的工作安排、人员使用有关,也与机构设置、人员素质有关。如果办公室人员太少、素质不高,而工作任务又繁重,甚至超负荷,后勤管理者不可能摆脱事务性工作,真正协助领导抓大事和出谋献策。当然,其他业务性职能部门也可以当领导的参谋,反映情况,参与职权范围内决策讨论,但业务部门往往局限于从本部门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后勤管理机构的性质和地位决定必须从全局出发协助领导去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后勤管理机构是直接为领导工作服务的一个部门,后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领导决策的正确程度与贯彻执行决策的全部过程。后勤管理部门还具有由领导授予的对外处理问题的一定职权。因此,在机构设置时必须按“参与政务”的要求适当设置某些机构和配备相应的人员,并明确任务。应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充分地调动后勤管理机构人员的积极性,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使后勤管理机构有条不紊地、规范地进行工作,使工作更加高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后勤管理模式总体还停留在传统经验、传统方式和传统做法的状态和水平上。实现后勤管理模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全面推进现代后勤建设的内在的必然要求。

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是走行政主导路线,很多企业员工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后勤法制的权威性未真正建立,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随意、以情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后勤管理活动中,更是以行政命令为主,从而导致后勤管理秩序混乱。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后勤开始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从而对后勤法制建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依法管理是后勤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是企业后勤发展的共同方向,也是我国企业后勤适应新经济变革发展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传统的后勤保障中,人们习惯于粗略的思维分析方式,靠模糊笼统的信息进行决策,用框架式的计划作为执行依据,用简单粗放的手段实施管控,结果导致管理成本较高、管理效益低下,使后勤管理处于低层次。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特别是编制体制的“扁平化”、办公设备的信息化,客观要求企业后勤管理必须实现由模糊粗放型向清晰精确型转变。

我国企业传统的垂直式管理模式,从战略后勤到战术后勤,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纵长横窄的“树状”管理结构,存在着信息流程长和横向沟通少、关联性差等诸多弊端。矩阵式管理是一种以纵横结合的矩阵式组织结构为基础,将纵向职能管理和横向任务管理紧密结合的现代管理方式。在矩阵式管理中,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在纵横两条主线上,横向抓职能部门,纵向抓项目任务,从而形成纵横结合的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方式便于各个管理部门横向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监督,利于调整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的关系,对于克服单项垂直管理的缺点,提高后勤管理科学化水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矩阵式管理是建设现代后勤的必然选择。

首先,矩阵式管理既可按后勤任务组织多边协作,建构横向集成的组织机制;也可按后勤系统功能组织多边协作,建构纵横协调的功能机制;还可按地域空间组织多边协作,建构横向集成的活动机制。其次,要处理好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的关系。要建立“按级负责”与“分事负责”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确保后勤各项业务管理达到“正规、统一、有序、高效”的要求;建立与联勤保障体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明确界定各级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权力、责任和横向之间的协调关系。再次,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后勤任务,特别是重大建设任务,应由总后勤部统一管理,按项目管理要求,建立从项目规划论证、组织实施,到结项验收评估的全程全面管理机制;组建能够独立行使项目管理职能和职责的项目管理机构,建立能够对项目负责人的权力进行监督和责任追究的调控机制,确保项目管理的正规运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