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结论及推论

结论及推论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结论和推论因此,部分首都具有国际金融中心要求的要素优势,约1/ 2国际金融中心坐落于首都,“首都优势论”有其合理根由却无坚实的佐证。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世界最大港口之一,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最有优势;北京也是特大城市,规模次于上海,不是港口,首都因素的优势恐难补其劣势,综合来说,北京也具备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但优势弱于上海。目前,全球资本排名前50位的国际性银行中,有25家在上海设有分支机构。

国际金融中心处于首都、港口、最大城市的比例依次约为1/2、2/3、20/21,如此高的比例绝不会只是巧合,肯定在这些表象的背后蕴藏着本质性的必然性。

1.国际金融中心基础因素评估

按照首都、港口、最大城市对国际金融中心各个基础因素的满足程度,将分值设为3、2、1,3分最高,共计10项,满分30分。例如,时区优势栏,首都、港口、最大城市并无分别,全部给3分;地点优势中,最大城市的金融需求、经济腹地一般较大、港口也较大或次之,而首都选址金融、经济因素却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赋值分别为3、2、1;交通运输优势中,最大城市、港口均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赋值同为3分,而首都却未必,一些首都的城市人口和规模都较小,毕竟首都的核心是政治中心,因此赋值为1分。具体评估分值见表4-8。

表4-8 国际金融中心基础因素评估

续表

结果显示,首都满足国际金融中心要素的相对程度为66.7%,港口为80%,最大城市为96.7%。

2.简要原因

表4-8 中首都、港口、最大城市的基础因素评估结果排序与表4-7中完全一致,只是相对比例值高于表4-7,这除了与分值的大小设置有关外,也容易解释,由于国际金融中心是发展竞争的现实表现,竞争中向优势区位集中是一般规律,即强者更强。

评估统计结果说明,首都、港口、最大城市所通常具有的基础条件,基本上就是国际金融中心所要求的条件,而且,它们的基础条件都比较有优势,因此,国际金融中心处于它们所在地的比例颇高不是偶然。首都、港口、最大城市所一般具有的基础因素差异和排序也决定了国际金融中心的规模差异和排序。

3.结论和推论

因此,部分首都具有国际金融中心要求的要素优势,约1/ 2国际金融中心坐落于首都,“首都优势论”有其合理根由却无坚实的佐证。多数重要港口具有国际金融中心要求的要素的突出优势,2/3的国际金融中心栖息于此,“港口因素论”确实值得立论。最大城市具有国际金融中心要求的要素的近乎最大优势,“最大城市论”最值得推崇。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世界最大港口之一,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最有优势;北京也是特大城市,规模次于上海,不是港口,首都因素的优势恐难补其劣势,综合来说,北京也具备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但优势弱于上海。

根据以上分析,“首都优势论”并不能支持北京的国际金融中心设想,近期中央银行上海总部的成立也极大动摇了“一行三会”的北京优势论的根基;北京的信息优势也未吸引太多新的金融机构,原有的却流失了不少,强调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与国际金融中心的透明度原则背道而驰。大银行、大公司、跨国公司中国总部的聚集优势是实实在在的,虽然银行总部位置没有改变,但是它们的作用消失了,就像它们将业务功能总部设在了上海。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大公司只是存量大,但几乎不可能增加了,中国新成立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跨国公司的增量大都进了上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公司总部也有向上海集中的势头,上海有可能后来居上。

据新华社上海2004年9月12日电[4],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局长王华庆12日表示,上海已成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最集中和最活跃的城市。目前,全球资本排名前50位的国际性银行中,有25家在上海设有分支机构。2009年上海外资金融机构已达170家,在华外资银行2/3以上的主报告行都设在上海,管辖着全国83家外资银行分行。

因此,北京已经算是区域性国内金融中心,因缺少交易平台和处于弱势的经济圈,想要成为全国性国内金融中心将面临许多障碍,成为最大中心恐怕是一个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将是难上加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