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但比较成本理论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在主权国家之间发生平等交换关系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落后国家的生产者不仅不会因竞争而被淘汰,反而有可能从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获得利益。最后,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必须指出的是,我们绝不能因为比较成本理论的上述局限性而否定其内涵的科学性。

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比较成本理论作为反映国际贸易领域客观存在的经济运行的一般原则和规律的学说,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不论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的也能找到劣势中的相对优势。各国根据比较成本原则来安排生产,进行贸易,则贸易双方都可以用较少的劳动耗费,交换到比闭关自守时更多的产品,增加总的消费量。这个理论比起斯密的绝对成本说对于贸易分工基础的认识,无疑是大大前进了一步。它阐明了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得利益,这无疑为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论证,有助于整个世界贸易的扩大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一个国家内部,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是优胜劣汰,通过市场竞争,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的商品生产者不断被逐出市场。在这里起作用的,是“绝对竞争”原理。但比较成本理论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在主权国家之间发生平等交换关系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落后国家的生产者不仅不会因竞争而被淘汰,反而有可能从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获得利益。因此,经济后进的国家不要惧怕对外开放,不要惧怕竞争。只要采取正确的外贸发展战略,就可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获得利益,有助于本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发达国家与经济落后国家的贸易,仍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第三,比较成本理论还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分工而使双方互利的程度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念。按李嘉图的例子,对英国来说,实际上只要能以少于120个劳动的代价从葡萄牙换得1单位的酒,它都会愿意交易,因为这种交换毕竟比自己花120个劳动去生产要便宜。但如果超过120个劳动,贸易就会停止。因此,120个劳动是英国交换1单位葡萄牙生产的酒的可接受的上限。同理,90个劳动是葡萄牙交换1单位呢绒的上限。具体来说,英国只要能以少于1.2个单位的呢绒换得1单位的酒,葡萄牙只要能以少于1.125单位的酒换得1单位的呢绒,双方就可进行贸易。可见,英国1单位的呢绒,只要换到多于0.83单位的酒,葡萄牙1单位的酒,只要换到多于0.89单位的呢绒,贸易双方均可获益。对英国来说,贸易的可能性区间在1单位呢绒换0.83—1.125单位酒之间;对葡萄牙来说,贸易的可能性区间在1单位酒换0.89—1.2单位呢绒之间。很明显,贸易双方互利的程度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幅度,这与等价交换有所区别。互利是一个面的概念,而等价交换则是一个点的概念。互利并不能保证等价交换;不等价交换也并不一定对某方完全不利。两国间贸易关系的实质,实际上就是一个对专业化分工利益的分割问题。这就为探讨不等价交换、贸易条件等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的出发点。[3]

另一方面,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比较成本理论虽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就整体而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这是他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结果。这个理论本身没有解释为什么葡萄牙80个人一年的劳动能与英国100个人一年的劳动相交换,为什么这种交换还能互利以及交换中的利益来自何处等问题。李嘉图大概也感觉到他难于回答这些问题,只得说:“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相对价值的法则不能支配两个或更多国家间相互交换的商品的相对价值。[4]”那么支配国家间贸易商品的相对价值是什么呢?李嘉图认识到价值规律的国际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却未能正确解释这一变化,这是由于他没有国际社会必要劳动和国际价值的概念,因而找不到国际交换的价值标准的结果。后来马克思正确解决了这一问题。

其次,李嘉图为了论证他的比较成本说,把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成静态的、凝固的状态而忽略了动态分析。他没有认识到劳动生产率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因素。在各国科学技术和劳动生产率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当前的相对优势,有可能变成以后的劣势;当前的相对劣势,也有可能变成以后的相对优势。因此,一国在参与国际贸易分工时,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静态优势,还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利益,注意培育动态优势。否则,一国如果把生产的相对优势长期固定在少数几种产品,特别是固定在少数初级产品的生产上,将是非常不利的。

最后,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不能离开生产关系去考察社会分工问题。社会分工(包括国际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但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发展的,因而国际分工的实质和内容不能不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因此,不能把国际分工简单地说成生产率差异的结果。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绝不能因为比较成本理论的上述局限性而否定其内涵的科学性。比较成本理论所揭示的贸易互利性原理,作为反映生产力发展和国际贸易发展规律的一般理论,在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往来,增进各国福利方面,仍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