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汽车产业安全的影响

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汽车产业安全的影响

时间:2022-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汽车产业安全的影响_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7.3.2 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汽车产业安全的影响1.中国已成为汽车产销大国,综合实力显著上升汽车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标志。因此,对于外资企业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持正面看法的意见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对外开放和引资政策基本是成功的,外资企业促进了汽车产业发展和安全。

7.3.2 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汽车产业安全的影响

1.中国已成为汽车产销大国,综合实力显著上升

汽车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标志。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近30多年的开放和发展,我国现代化汽车工业体系全面建立,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第一,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出口竞争力提升。最近几年,汽车销量以年均百万辆的速度快速增长,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市场和重要出口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到2010年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高达2亿辆,全年累计生产和销售汽车1 826万辆和1 806万辆,行业产值占GDP比重8%以上,直接间接创造就业近4 000万人,实现整车及零部件出口483亿美元,简单对比一下,1992年的汽车产量不足106.2万辆,1994年的汽车出口则不足5.2亿美元。第二,产品结构更加合理,型谱日臻丰富,技术质量日益与国际接轨。特别是近几年在开放合作和自主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已成为各国企业展示新品的大舞台,是全球新车型推出最多的汽车市场之一,部分新车甚至实现了“全球投放,中国首发”。第三,骨干企业集团迅速成长,产业集中度上升。我国汽车行业排名前三位的汽车企业集中度(CR3)已由1993年的34%上升为2006年的46.0%,2008年进一步上升到48.9%。从前10大汽车企业看,2009年,前10大汽车厂商产销量已占到全国汽车产销总量的87.16%。(4)第四,劳动生产率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08年人均劳动生产率较2001年增长2倍多。人均汽车产量由1.56辆/年增长到4.5辆/年。人均工业增加值由6.9万元/年增长到20万元/年。2010年,乘用车领域自主品牌占据45.6%的市场份额,其中自主品牌轿车约占30.9%的市场份额,比排名第二的日系车高出8个百分点。(5)

2.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球汽车业的全球化进程

从全球视角看,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最近全球金融危机为两个里程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逐渐发生重大变化,全球汽车产业的重心从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转移到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乃至最近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与对外开放特别是主动逐步扩大引进外资政策和跨国公司或被动或主动的汽车业全球化战略是分不开的。从汽车对外开放的历程看,最早的合资企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轿车生产技术制约,改革开放之初,汽车工业结构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1984年1月,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AMC汽车公司合资组建了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此后至今的二十多年中,汽车产业政策和引资政策几经调整,目前,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生产汽车产品的51家(包括主要从事汽车产品生产的24家和兼营汽车产品生产的27家)已先后落户我国,排名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的轿车生产商已全部在我国建立了中外合资汽车制造企业。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市场的杰出表现成为全球汽车业当仁不让的诺亚方舟,跃升为丰田、大众等全球汽车巨头们的主要销售市场,它们纷纷加快在中国的技术研发和新产品投放。世界一流车企在我国市场的聚集和同台竞争,对扩大我国汽车产业规模、促进竞争、培育成熟的消费市场和提升生产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外资企业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持正面看法的意见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对外开放和引资政策基本是成功的,外资企业促进了汽车产业发展和安全。

3.正确评价外资企业对于汽车产业发展和安全的积极作用

但是,对于汽车产业引资政策得失和外资企业作用的争论从1984年轿车合资之始始终伴随此后几十年的开放和发展进程,持负面评价意见的观点把如今的汽车产业看成国外企业及其技术、品牌主导的行业,本土企业特别是主要国企对政策扶持和跨国车企的依赖提高,不但没有获得核心技术,甚至还丢失了自主创新能力,在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下,产业安全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

对于外资企业作用的评价不能流于表面,它们的积极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第一,合资企业为中国员工提供了通过“干中学”切身学习体会现代汽车生产流程中的隐性知识及其创新机制的能力和机会,为本土企业培育了发展现代汽车业所需要的大量人才。第二,开放初期的国产化比率要求,加强了合资企业与国内配套产业的关联效应,由于合资企业技术水准较高,所提出的配套要求有效拉动了配套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而配套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零部件配套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对后起的自主品牌总装企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例如,奇瑞、吉利、比亚迪等民营企业自主品牌车型在短期内能够推出,一定程度上借助了已形成的配套体系。第三,合资企业产品作为先行者,在汽车消费体系培育上,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汽车作为消费品进入家庭是一种社会现象,与汽车购买和使用相适应的汽车服务业,如信贷、保险、维修、保养、加油等行业的发展,城市发展战略和布局结构的调整,良好汽车消费文化的形成等,都可以大大降低汽车消费者的社会成本。第四,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引资政策的逐步放开,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巨头进入中国,本土企业与多家跨国公司之间加强合作与竞争,尤其是最近几年,民营企业的加入,共同促成了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形成。而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形成则使中国汽车产业真正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并在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建设和走出去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4.维护汽车产业安全的根本途径在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结构,而非抵制外资

诚然,中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还有一段路,特别是汽车产业盈利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与跨国公司还存在较大差距,但这不能归咎于外资企业。毕竟,外资企业以追逐利润为最大目标,绝对不会有主动提高中国汽车生产技术水平的义务和意愿,相反,只要有可能,它们就有加强技术控制的动机。但是,产业发展实践则有自己的规律。跨国公司凭借技术封锁,迫使国企在发展中对其依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受到制约,但曾经不被看好的民营企业和地方企业已成长为经营活力和创新能力最强的车企群体,如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重汽等。有专家分析,当前以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为代表的四小企业,市场份额事实上已经超过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四大国有企业(不含合资部分)。如果政策得当,其最终可能在2020年之前超过在华合资企业,成为维护我国汽车产业安全的有生力量。不仅如此,这些企业在对外出口和国际并购方面也进行了主动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果。如2010年,奇瑞轿车连续10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的销量第一,连续8年中国乘用车出口第一,并且成为出口量最大的中国车企,多项核心技术自主品牌零部件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在海外建成并投产10余家工厂。吉利收购沃尔沃开创了中国本土汽车业成功收购世界豪华品牌的先河;比亚迪则在新能源和节能减排为代表的新一轮汽车技术革命中展示出民族企业的风采。

展望未来,增强我国民族汽车产业的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维护产业安全的根本途径,但绝不是通过抵制外资企业、保护本土企业来实现,而是建设和维护公平竞争的汽车产业发展环境。一是切实保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享受同等国民待遇。二是破除垄断,维护自由竞争,形成以竞争政策为核心的产业组织政策。特别是要降低进入壁垒,尤其是行政性准入管制壁垒和行政性垄断。三是将促进技术创新政策作为新时期汽车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四是建立健全汽车企业“走出去”战略服务支持体系。归根结底,只有在全球竞争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产业才是安全的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