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次品与逆选择

次品与逆选择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次品与逆选择_经济学原理 修订版逆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次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设想某个旧车市场有200个卖者,每个卖者出售一辆旧车,共有200辆旧车待出售。市场上恰好有200个车辆购买者,每个买者购买一辆旧车。因此每个旧车购买者买到好车差车的概率各为0.5。因非对称信息而导致的逆选择问题在其他市场也存在,最典型的是保险市场。

逆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次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当交易双方的其中一方对交易可能出现的风险状况比另一方知道的更多时,便会产生逆选择问题。我们以旧车市场的交易模型为例来说明逆选择问题。

在旧车交易中,总是次品(lemons)充斥市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克洛夫(George A.Akerlof)对这种情况做了理论分析。

设想某个旧车市场有200个卖者,每个卖者出售一辆旧车,共有200辆旧车待出售。市场上恰好有200个车辆购买者,每个买者购买一辆旧车。假定这200辆旧车中质量较好的为100辆,质量较差的(次品)也是100辆。假定购买者对质量较好的车愿意出100 000元的价格购买,对质量较差的车愿意出50 000元的价格购买。出售者对质量较好的车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是80 000元,对质量较差的车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为40 000元。若买卖双方的信息是对称的,双方都知道车的质量,市场达到供求相等的有效均衡是没有问题的。质量好的车每辆车都在80 000~100 000元成交;质量差的车每辆车都在40 000~50 000元成交。市场既不存在过剩的供给,也不存在过剩的需求。

但是,实际上买卖双方关于旧车质量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卖者知道自己车的质量,买者并不知道所要购买的旧车的质量。买者只知道在待出售的200辆旧车中有一半质量是较好的,另一半是质量较差的。因此每个旧车购买者买到好车差车的概率各为0.5。在这种情况下,每位买者对所购的旧车愿意支出的价格是75 000元(100 000元×0.5+50 000元×0.5)。在旧车的供给者当中,只有拥有质量差的旧车卖者愿意接受75 000元的价格,质量较好的旧车不会有一辆成交。如果旧车的购买者知道,在75 000元的价格水平不会有一个出售者出售质量较好的旧车,而只有质量较差的旧车可供购买,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不是75 000元,而是50 000元。所以旧车市场最终只能是100辆质量较差的车在40 000元到50 000元的价格之间成交,次品充斥市场。显然,因非对称信息而导致的旧车市场最终均衡从社会角度看是无效率的,因为最终成交的数量低于供求双方想要成交的数量。

因非对称信息而导致的逆选择问题在其他市场也存在,最典型的是保险市场。以老年人的健康保险为例,任何一个国家,即使是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要想建立起老年人健康保险的私人市场都是困难的,原因在于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每一位要购买健康保险的老年人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而保险公司并不了解每一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如果由私人保险公司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由于保险公司并不能确知每一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而只知道他们的平均健康状况,因此保险公司只能根据老年人的平均健康状况或者说平均的患病率收取保险费。事实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不同的,可以简单分成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在保险公司按照平均健康状况收取保险费的情况下,不健康者会购买保险,而那些健康者是不会去买保险的。这样,将减少保险公司的收入而增加支出,保险公司就会提高老年人的保险费。假定在这些不健康的老年人群体中,有些患病率高,有些患病率低。在提高保险费之后,患病率高的老年人会购买保险,而那些患病率低的老年人不再购买保险。这样会导致保险公司的收入进一步降低而支出更加高,最终保险公司无利可图。因此难以建立起老年人健康保险市场。

在其他许多市场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如修理、餐饮、劳动市场和金融市场等。一般来讲,可以通过政府解决,也可以通过市场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