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联通协同发展的推进策略

中国联通协同发展的推进策略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 强化学习与创新,深入推进融合转型1. 加强二次学习,实现二次成长推进转型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面对日新月异、应用繁多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在全面推进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如何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加强管理支撑显得尤为迫切。

(一) 强化学习与创新,深入推进融合转型

1. 加强二次学习,实现二次成长

推进转型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面对日新月异、应用繁多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在全面推进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如何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加强管理支撑显得尤为迫切。为此,中国联通要加强二次学习,加速管理融合,从心态和管理两方面进一步深化市场融合转型。

学习是转型的基础,是持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手段。当移动互联网浪潮扑面而来之时,中国联通只有敞开胸怀,树立归零心态,加强二次学习,借鉴互联网企业的做法,才有可能找到转型的突破口。一是保持“空杯”心态,在更高层次上思考“向谁学”、“学什么”,加大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二是树立创新思维,在学习中创新,即: 要变简单的模仿、移植为批判性地学、创造性地用; 要从“站在运营商的角度思考移动互联网能做什么”转变为“站在移动互联网的角度思考运营商该做什么”; 要深入研究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模式、产品创新机制,加快培育移动互联网的运营能力。三是全员全过程学习,即: 要变个人的随机学习为有组织的常态化学习,变亮点复制为体系化吸收借鉴; 要发挥各类信息化平台的作用,深度整合与共享数据、经验、知识,努力打造创新型组织、学习型团队,以知识的整合来推动业务、市场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二次成长。

2. 以创新为原动力,实施持续有效创新

对于企业来说,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简单的成本战、价格战,没有赢家。越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越考量运营商的发展智慧。为求突破,中国联通应将创新作为推动公司发展的原动力,把创新工作贯穿于公司发展,致力于挖掘有效的新需求,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有价值的差异化,推动“新价值增长战略”落地。

(1) 意识创新是前提

中国联通的领导层和员工应具有“四大”意识——大思维、大管理、大市场、大服务。

一是大思维。就是有大局观,凡事要从全局利益出发策划方案,安排工作,而不是从狭隘的部门主义出发行事。同时,做到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做到: 既系统全面,又深入细致; 既服从大局,又创新高效; 大事高瞻远瞩,小事精益求精。

二是大管理。管理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是全公司的事,要多维思考问题,换位处理问题。譬如: 管理中的用人问题,应从哲学、艺术、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等角度看待用人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事。用人中出了问题,相关的管理者都有责任。同时,管理要做到“三不”越位,即: 不上行越位,不下行越位,不平行越位。另外,要通过体制机制实现企业的“自组织”,力求实现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三是大市场。市场包括两个层面: 公司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内部市场的协同是外部市场拓展的基础。做服务、做网络、做支撑、做管理、做文化等,归根到底,都是做市场。凡事应从大市场的角度统筹运作,这样就不会顾此失彼,就能实现协同发展。

四是大服务。服务工作不是客户服务部一个部门的事,服务是全公司的大事。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公司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内部的各项管理支撑工作、科学有效的市场营销政策与活动的组织,既是做好大服务的重要支撑,又是大服务的应有之义,是大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2) 持续有效是根本

创新既是压力使然,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要避免遭遇被市场无情淘汰的商业“达尔文法则”,企业需要做到持续有效创新,将持续有效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中国联通应结合自身实际,适应外部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推动有目的、有重点、有整合的创新,开展分层分级创新及以点带面的创新实践。在创新工作中要突出特点、讲究效益、求真务实、注重均衡,在进一步完善创新与质量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确定有价值的创新课题项目,提高创新工作水平,持续增强综合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要实现持续有效的创新,还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发挥蕴藏在员工中的巨大智慧能量。诚如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所说:“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要把握几个“关键点”激发员工智慧推进创新工作: 一是把握年初关键点。年初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确立全年创新工作重点、创新规划,引导员工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二是把握创新管理关键点。结合创新型企业要求整合资源,推动创新落地。三是把握创新文化关键点,以文化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把握创新收官阶段的关键点。开展“创新回头看”活动和创新总动员活动,做好总结和提升。

(3) 以终为始无止境

创新本身不是目的,要有好的结果才行。要以终为始,做一个长期的规划,然后一步一步地向目标迈进。创新有结果,会让员工得到成长,也使公司更有成就感,这有利于将创新推向深入。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中,要始终以变革探索的激情,用辨证的思维和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以体制机制优化推动创新。要宽容创新失败,复制并推广创新最佳实践。[1]

3. 提升管理水平,深化企业融合转型

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管理水平的竞争,管理的提升能够促进市场的融合。在推进全业务融合转型的发展方向下,管理的融合与转型显得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就是实现五个“要”: 一要面向客户需求和市场发展,全面深入推进内外部各类平台、体系、流程及组织架构的融合; 二要让各职能部门、各级管理者深入基层,贴近一线,全力做好指导、服务与支撑; 三要根据一线实际执行情况,不断改进优化制度、方案、流程,使之真正符合市场的需求;四要加强对外沟通与合作,发挥产业引领作用,通过重新构建全业务考核引导体系,打造全业务时代的“金色价值链”; 五要更好地履行对客户、员工、合作伙伴、股东社会的责任,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努力赢得各方的尊重。

如果说第一次转型的核心是在传统市场上由单一业务运营向全业务融合发展转变,那么二次转型的关键则是引领用户走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无疑将是一次更全面、更彻底、更深入的变革,其内涵更丰富,任务也更艰巨。[2]

(二) 创新营销方略,聚焦“四大任务”

1. 营销方略精确化,营销方式人性化

中国联通应当提升网络覆盖和运行质量,完善内部支撑系统,完善客户服务系统,巧妙地将新业务引入到老用户中去,这些对于巩固已有市场十分重要; 要整合现有的品牌和业务,形成多层次、差异性、个性化的营销产品体系。中国联通能否由增长型企业转变为管理型企业,增强与进攻能力相适应的防御管理能力,是其未来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市场定位方面,中国联通关于GSM和WCDMA业务在市场定位、网络功能等方面应有所区别与侧重,GSM业务以大众市场为主,积极争取中、高端用户; WCDMA业务以中、高端用户为主、兼顾大众市场。通过合适的市场定位和网络功能细分,促进两种业务之间的协同发展。

在定价策略方面,中国联通为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可采取一些灵活的价格策略,如: 分区分时段话费优惠、无话费手机等,以此来发展用户,吸引用户使用电话和降低在竞争环境下出现的用户离网率。适当的定价策略将使中国联通抢先拓展和膨胀自己的用户群,同时,用户不会轻易更换手机号码,这样就可以锁定和扩大用户群,形成网络规模,同时又能有效防止竞争对手的进入。

在品牌创新方面,中国联通一是应发现并利用新的细分变量,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用户对通信服务的需求及变化,设立新颖的客户品牌,实现品牌创新,提升市场份额。二是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必修课。要形成深入人心的客服理念,充分满足客户需求,要想在顾客之前,想在竞争对手之前,只要赢得了顾客,自然就赢得了市场。

在产品创新方面,增值业务的大胆创新也是中国联通提高竞争力的途径之一。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和手机用户的普及,很多用户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换一个号码,既浪费了号码资源又给用户带来不便。中国联通如果推行用户号码异地登记的话,就可以打破手机号码的地区归属,让号码的地区归属更加灵活,必将对中国联通巩固和拓展市场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营销方式创新方面,中国联通应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将融合业务、应用内容通过关键服务触点传递给目标客户,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营销创造价值。一是激发服务手段创新。渐进式推广远端的互动式营销、在线营销等营销方式。二是实施服务营销一体化。在服务过程中结合用户需求开展实时营销,在关键触点开展触发营销,在深入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后,开展一对一营销。三是针对空闲的网络资源,实施话费量营销和数据流量营销,进而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四是从双卡双模的市场契机出发,挖掘潜在流动市场。五是从3G制式的优势出发,抓住有限的时间窗口,最大限度地争夺高端市场。

2. 突出重点工作,完成“四大任务”

(1) 打造移动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

一要开放价值链,打造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与知名开发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出更多像“愤怒的小鸟”这样的杀手级产品; 另一方面,建立“专卖店”的品牌形象,进行各种精品应用的“首发”,并加强知识产权的维护,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要创新模式,打造移动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中国联通的移动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定位应是一个综合门户,其产品可扩大至移动互联网的各种领域,甚至是将各种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都整合到这个平台上来,从而打造一个“一站式”的综合应用平台。用户不仅可以在线下载、选购、支付、使用各式各样的商品及服务,还可以通过移动社区分享商品的使用心得。这样,既可以将目前主流的各种移动互联网业务进行整合,凭借产业的聚合效应,扩大平台的品牌影响力及知名度,又能对原有一些独立的业务品牌进行深度整合,充分共享其他品牌的资源,打造中国联通统一的移动互联网门户,依托庞大的用户资源进行推广。[3]

(2) 做好3G定位与规划,以3G为引领实现新跨跃

一是3G业务要定位中高端。中国联通GSM业务的低端市场定位一直是GSM业务发展的瓶颈,不仅用户收入水平低,更直接限制了中国联通增值业务的推广。3G的发展使得中国联通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增值业务,给客户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

二要把握好增值业务发展方向。3G技术条件下中国联通所能够提供的新型增值业务可分为娱乐类、行业应用类、日常生活助理类三大类。按照中国联通3G网络定位,针对商务人群等中高端客户的类似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移动会议、手机定位等应用是中国联通未来重要的业务发展方向。

三要树立优势品牌。3G时代,中国联通必须充分发挥WCDMA全方位的优势,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并逐步把自己的品牌打造成用户真正信赖的知名品牌。

四要做好营销模式创新。在业务模式上应采取免费、包月、按次或流量收费等多种类型的业务拓展模式,并加大与话音业务的捆绑力度: 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和需求进行合理的资费捆绑套餐设计; 做好终端深度定制,同时结合一定的终端补贴,增强用户粘性。[4]

(3) 借鉴先进经验,实现有线宽带和无线宽带协同发展

一是准确定位目标客户群,提供差异化接入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如:在北方,针对稳定性较强的以兼容型用户为主的小区,需要加强产品研发,开展家庭网关、统一支付平台建设,实现多业务的综合接入、承载和控制,使用户在家里能享受多方式上网,在热点区域可以随时上网。同时,将WLAN作为3G网络的有力补充,WCDMA网络用于支持较为广泛和连续的中低速业务覆盖,而WLAN则提供热点区域的高速数据接入业务。在南方,广泛铺设无线网络,先期以替代型用户为主,提供与有线宽带相近的接入速率,以对有线宽带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形成一定的用户规模后,逐渐铺设有线宽带,进而发展兼容性用户,展开在宽带领域的全方位竞争。

二是区别有线、无线宽带速率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对固网宽带大幅提速,与移动宽带形成明显的差异化特色,形成互补。根据国外电信运营企业的发展经验,要形成差异化,固网带宽应是移动带宽的5倍到10倍。鉴于此,无线弥补固网的覆盖不足,以提供2M~4M速率为主,满足用户的基本信息通信需求; 固网宽带解决无线的稳定性差和资源有限问题,提供10M、20M甚至50M以上高速率数据流量,以满足客户的高带宽应用为主,以互补的差异化速率为用户提供无缝式的极速宽带生活体验。这样,既可以实现有效补位,又可以有效避免有线、无线宽带的同质化竞争。

三是将WLAN与有线宽带进行捆绑销售,针对不同级别的客户群推出不同的WLAN接入优惠。对高端有线宽带客户提供免费WLAN热点接入服务,针对次级有线宽带用户,部分热点开放免费接入或者进行接入优惠,对没有办理有线宽带的客户,进行正常收费。这样,不仅可以发展无线宽带用户,还可以带动有线带宽升级。初期,注重规模兼顾效益,随着规模的扩大,规模与效益并重。借鉴国外运营商的经验,采用WLAN与其他业务绑定销售的策略,即通过给其他通信业务如宽带提供附加服务,增强其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以取得间接收入。

四是将Femto深度捆绑有线宽带用户及3G用户,推广各类基于Femto的资费优惠和套餐捆绑。建立基于Femto产品的宽带、固话及移动手机在内的家庭客户融合应用服务模式,优化配置企业资源,不断丰富中国联通家庭客户综合应用产品体系。将Femto深度捆绑有线宽带用户及3G用户,为有线宽带用户保有奠定扎实基础,同时通过捆绑不断扩大中国联通3G业务用户规模。制定完善的商业模式和具有竞争力的销售策略,吸引用户注意,提高用户试用的积极性,可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特色业务、优惠的价格、良好的客户体验等手段来增强用户认知度,逐步扩大客户规模。

综上所述,中国联通作为全业务运营商,应该根据南北方网络资源的部署情况,分区域、分用户群、分产品、有针对性地推广有线宽带和无线宽带协同发展策略,整合接入方式,发展固移融合的高价值宽带服务,创新发展高定位、高品质、高体验的时时在线的宽带连接服务,巩固和提升中国联通在宽带市场上的地位。[5]

(4) 聚焦集团客户,积极开拓行业信息化市场

为更好地服务集团客户,有效拓展集团客户市场,中国联通要坚持“对内”、“对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略。

一是对内要注重内部挖潜打造硬实力,练好信息化服务提供能力内功。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以先进网络为行业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创新组织机制,储备高端人才,为行业信息化拓展打造坚实后盾; 整合品牌资源,使行业信息化品牌深入人心; 细分行业,倾听客户心声,满足行业用户全方位需求。

二是对外要合作共赢构筑软实力。要以“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与全社会各相关产业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整合各方资源,努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打造软实力。行业信息化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效拓展这个市场需要对各行业的具体需求有深入的了解。中国联通要通过打造软实力,与产业链各方实现共赢,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尤其要突出与合作伙伴合作机制的建设: 建立业务对口机制,形成应用支撑能力; 建立应用项目的合作机制,形成市场的拓展能力; 建立服务对口机制,形成服务支撑能力。总之,要充分发挥合作伙伴的行业优势,共同把信息化应用市场做大。

(三) 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整合资源,变优势为胜势

“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是城市整合发展的更高形态,其核心在于运用现代ICT技术构建无所不在的高速融合网络、智能感知环境和海量运算能力,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公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推动高端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科学持续发展。总体来说,建设“智慧城市”对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智慧城市”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的引入,以行业为单位建立虚拟和实体的创新协同机制 (如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银行和智慧医院等),整合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机制 (如智慧交通和智慧城管等),提升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二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让城市发展适应工业化特别是后工业化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通过建设智慧社区,通过社会分工和网络化为城市居民提供各种服务,推进城市建设的社会化、国际化。三是“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妥善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应急事件和突发性事件问题,比如有效应对恶性传染病爆发、恶性犯罪事件的增加、国际恐怖主义等。四是“智慧城市”建设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成长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把这一主题列为培育和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范畴,将会使民众都受益,堪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对于宏观经济而言,“智慧城市”建设将促进产业链升级和提高获利能力,催生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银行、智慧电网、智慧政府、智慧学校、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智慧建筑和跨行业智慧等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拉动出口增长堪称是推进剂。据有关专家预测,相关产业可带动至少1万亿元的消费,为我国GDP带来新的增长点。[6]

“智慧城市”建设既需要良好的生态、人文环境,一流的城市管理水平以及市民的文明素养构成的整体宜居环境等软硬环境建设,更需要信息网络、信息科技的强力支撑。中国联通作为中国三大全业务电信运营商之一,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应该大有可为,也完全有能力大有可为。所以,中国联通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与“智慧城市”建设统一步伐、协同发展。

(四) 电信服务无止境,加速服务创新举措落地

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电信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民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电信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展与延伸。3G业务和全业务经营展开之后,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出现给电信服务带来了新的问题,客户对电信企业的服务提出了很多新要求。通过服务获取竞争优势是大势所趋,高水平的客户服务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保证。为此,中国联通必须创新服务,加速实现服务创新举措的落地。

首先,加强能力建设,满足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是电信服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客户对于企业而言越来越重要,如何发展客户、留住客户已成为企业最具战略意义的工作之一。当前,企业的服务能力与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及期待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服务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人们对电信服务的需求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而中国联通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与客户的需求及期待还有一定差距。用户办理业务等候时间过长、对客户投诉响应慢等问题都是这一差距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强能力建设是满足客户需求的根本保障。

其次,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客户感知。就电信服务而言,客户在基本的通信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中,还希望感受到尊严、关爱和舒适,感到自己所享受到的服务物有所值甚至超越期望。中国联通只有在能力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加强管理来拓展服务质量的提升空间,才能缩短与客户期望的差距,改善客户感知,谋求客户服务工作的新发展。

最后,加快业务创新,提升客户价值。客户价值是企业交付给客户的产品 (服务) 为客户带来的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的总和。客户价值是企业价值的源泉,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企业取得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前提与基础。中国联通只有通过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才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价值,才能带来企业的持续成长和长远发展,这才是电信服务的最高境界。在通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客户价值被电信企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追求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已经成为电信企业的经营理念。为此,中国联通应不断加强对市场和客户的细分,有针对性地开发个性化的服务和业务,通过定制服务、等级服务,全力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通过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来实现企业自身的成长。[7]

(五) 贴心真心关爱员工,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1. 贴心关爱,营造温馨氛围

员工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拥有一支勇于拼搏、团结向上的员工队伍,是企业从优秀迈向卓越的可靠保证。关爱员工是企业的一个基本态度,是企业的一项崇高品质,是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的基础。要通过建立全方位的沟通关爱体系,进一步拉近管理层与员工的距离,使员工真切地感受到企业的关怀,进一步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努力营造“和谐奋进”的企业氛围。如: 员工过生日,送上生日祝福; 通过开座谈会、走访关怀等形式,主动加强与员工及退休、退养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对员工反映的问题,按照相关政策和规定及时研究答复; 对患病、有困难的员工,公司领导亲自走访和慰问,把充满深情的人文关怀送到这些员工的心里;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员工身心健康的文化载体; “总经理信箱”是倾听和了解一线员工心声的一个窗口,对员工向“总经理信箱”反映的问题,公司领导亲自督办,条条有答复……等等。通过为员工送温暖、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和畅通公司管理层与员工的对话沟通机制,营造出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

2. 强力支撑,激发员工动力

如果说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让员工感受到了来自企业的温暖和关怀,那么行之有效的支撑则是激发员工工作动力的根本手段,让员工在本职岗位上干有目标、学有兴趣、做有能力,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凝聚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切实解决一线难题。各级管理人员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通过与员工的交流,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不断完善管理者与基层的挂钩联系制度,并将挂钩成效纳入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月度绩效考核内容。要建立“企业员工互动平台”,鼓励员工通过发帖深入交流和探讨公司在营销、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按照“合理分工、协同支撑”的平台管理原则,各单位负责人必须每日登录平台,对员工提出的问题快速查明并答复,如超过24小时未答复,将问题分类流转至相关部门予以答复和解决,对未及时答复解决的进行考核。同时,聚焦基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启动“攻坚克难促转型”最佳实践课题项目研究,通过上下协同,对最佳实践进行总结提升并复制推广,切实改善基层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基层工作量大、手工程度高的工作,通过开发系统等信息化手段予以支撑,以减轻员工的工作量,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着力支撑指导基层。各级管理人员要深入一线,现场指导工作,做好“传、帮、带”。通过授权合理化、工作内容标准化、系统支撑精细化、员工帮扶多样化、激励机制显性化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各项工作的真正落地,真正体现“奖勤罚懒”。坚持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管理理念,为企业内的每一位员工提供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舞台和机会,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持续完善基于员工能力素质提升的培训体系,多维度打造员工“充电”平台。开设“领导讲坛”,鼓励中高层管理人员走上讲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员工传授管理和市场营销经验。

围绕管理人才、专家专才和优秀员工三支队伍建设,根据员工的职位、职级及历史受训信用度,形成阶梯式、分层次的全方位培训体系。开展通信服务技能练兵大比武、技术创新大赛、网络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实战练兵,形成良好的学习品牌效应,等等。通过以上举措,员工通过学习获取深湛的专业知识,来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让学习真正成为员工工作的“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让学习文化在中国联通蔚然成风。

3. 务求实效,确保实现员工切身利益

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办食堂,让员工吃得新鲜、吃得放心。要建立员工活动室,同步配套安装相关设备设施,让员工真正放松身心。要努力推进员工年休假制度,每年分批分期组织员工外出疗养休养,不断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要及时足额缴纳员工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要高度重视职代会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企业的重大事项、涉及员工利益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均需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企业为员工想得周到了、细致了,员工也会更加主动、自觉地为企业发展出力献策,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与员工的互动、互促、互赢。

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作为一个服务型企业,中国联通要想向客户提供高品质服务,就必须将关爱员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切切实实为员工办实事、解难事,这是一个企业应有的担当、责任,也是实现中国联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基石。让员工“激情工作、快乐生活”,这应为中国联通矢志不渝坚持的方向。[8]

[1] 杜燕鹏,孙小和,杨振. 打造基业常青的强劲引擎——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盐城分公司创新推动发展纪实[J]. 中国电信业,2012 (04): 28~30

[2] 徐冰,徐美珠.苏州移动: 沿着融合转型的道路持续前行[J].中国电信业,2012 (03): 32~34

[3] 王欣. 移动MM: 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乘风破浪? [J]. 中国电信业,2012 (01): 52~53

[4] 栾刚. 中国联通全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2008

[5] 白广慧,陈凌. 中国联通有线宽带和无线宽带协同发展策略研究[J]. 信息通信技术,2011 (01): 45~49

[6] 陈鹏. 武汉移动: 助推“智慧城市”建设[J]. 中国电信业,2011 (10): 18~21

[7] 夏竞辉. 电信服务无止境[J]. 中国电信业,2012 (03): 6

[8] 孙小和,林林. 有一种投资叫关爱——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南通分公司打造员工关爱工程纪实[J]. 中国电信业,2012 (04): 32~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