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图2-2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图2-2中的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储蓄、投资。由于,因此,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取决于以下因素。后来,王国推崇节俭,故有效需求不足,均衡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走向衰退。

一、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一)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收入-支出分析

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常用图形的方式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与均衡条件,一般用45°线来表达均衡条件。45°线(见图2-1)上的任何一点的横坐标值和纵坐标值都是相等的。当用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总需求时,由总需求曲线与45°线的交点即可确定均衡产出(均衡收入)。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假设一个社会的消费函数满足式(2-5)c=α+βy=1 000+0.8y,外生变量投资i=600亿元,该社会的总需求(在本章称为总支出)AE就等于

AE=c+i=1 000+0.8y+600=1 600+0.8y

由于假设社会没有供给限制,因此,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出量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时被称为凯恩斯定律。因此,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也称均衡国民收入:

y E=AE=1 600+0.8y E

该例子可以一般化为:

上面数字演算的结果可以通过图2-1来分析说明。

图2-1中的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消费、投资。消费曲线c加投资曲线i就得到总支出曲线AE=c+i,因为投资为自发投资,这里自发投资为600亿元,故总支出曲线AE与消费曲线c是平行的,两条曲线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的垂直距离都等于自发投资600亿元。总支出曲线与45°线相交于点E,点E为均衡点,点E决定的收入是均衡收入8 000亿元。如果经济处于总支出曲线上点E之外的其他点上,就会出现总供求不相等的情况,这会引起生产的扩大或收缩,直至回到均衡点。比如:点A的总需求为4 800亿元,比总供给4 000亿元多800亿元,这会使经济扩张、国民收入增加,直到达到均衡的8 000亿元为止;点B的总需求为9 600亿元,比总供给10 000亿元少400亿元,这会使经济收缩、国民收入减少,直至回到均衡点E为止。

图2-1 总支出曲线(消费+投资曲线)和45°线相交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图2-1说明的结果也可以通过表2-3中(1)=(2)+(4)来说明。

表2-3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单位:亿元

续表

2.储蓄-投资分析

首先,在两部门经济中,社会总支出(总需求)等于消费支出加投资支出:

AE=c+i

其次,国民收入(总供给)最终被分解为消费与储蓄:

y=c+s

因此,y=AE时的国民收入等价于s=i时的国民收入。

根据式(2-8)我们知道

s=-α+(1-β)y

根据假定我们知道投资为外生变量,因此,s=i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i=-α+(1-β)y

与式(2-11)一致。

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同样可得到

上面数字演算的结果可以通过图2-2来分析说明。

图2-2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图2-2中的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储蓄、投资。s为储蓄曲线,由于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故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i代表自发投资,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化,因而投资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始终为600亿元。储蓄曲线与投资曲线相交于点E,点E为i=s的均衡点,由点E决定的收入是均衡收入,即8 000亿元。如果实际产值小于均衡收入,比如实际产值为6 000亿元,此时的投资大于储蓄,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存货投资为负,企业就会扩大生产,社会收入水平就会增加,直至均衡水平。反之,实际产值大于均衡收入,比如实际产值为10 000亿元,此时的投资小于储蓄,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产品过剩,就会产生非计划存货投资,企业就会缩小生产,社会收入水平因此而减少,直至回到均衡水平。只要投资与储蓄不相等,社会收入就处于非均衡状态,经过调整,最终仍然会回到均衡收入水平。

由于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存在互补关系,无论使用哪种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最后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二)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1.均衡国民收入变动的原因

式(2-11)不仅向我们阐述了均衡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而且也提供了均衡国民收入变动的原因。由于,因此,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取决于以下因素。

第一,自发性支出α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总支出曲线纵截距的变动。假设自发性消费增加,表现为Δα=100亿元,现在储蓄函数变为s=-1 100+0.2y,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到亿元=8 500亿元。

第二,边际消费倾向β或边际储蓄倾向1-β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总支出曲线斜率的变动。假设边际消费倾向增加,表现为β=0.9,现在储蓄函数变为s=-1 000+0.1y,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到y E亿元=16 000亿元。

2.节俭悖论

传统教育把节俭视为一种美德,但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增加自发性储蓄或提高储蓄倾向,将导致均衡国民收入的下降,失业增加,最终导致储蓄下降。这种增加储蓄反而导致储蓄下降的矛盾现象被称为节俭悖论。下面有关《蜜蜂的寓言》的故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观念。

过去有一个蜜蜂王国,一度因繁荣昌盛而名震天下。开始,王国的蜜蜂贪图享受,任意挥霍。为了满足一部分蜜蜂无穷无尽的欲望,大批蜜蜂日夜劳作,制造了很多精巧的产品。街上商品琳琅满目,行人摩肩接踵,一片兴旺景象。王国国库充盈,国力强盛,天下无人能敌。后来,蜜蜂崇尚节俭,鄙弃奢侈。商人们不再去远方追逐利润,工人们因商品无人购买而告别倒闭的工厂。人们赞美节约,赞美家中的储蓄。街道越来越冷落,经济越来越萧条,王国越来越衰弱。最后,外敌入侵,蜜蜂国破家亡,四处逃遁。

故事《蜜蜂的寓言》强调了有效需求的重要性。开始,王国推崇挥霍,故总需求旺盛,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经济走向繁荣。后来,王国推崇节俭,故有效需求不足,均衡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走向衰退。

二、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三部门经济,就是在家庭、企业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引入政府部门的经济。政府以两种相互独立的方式,直接影响均衡收入水平。第一,政府通过支出g采购商品与服务,从而影响总需求。第二,通过税收与转移支付影响产出与收入y与可支配收入yd间的关系。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获得政府转移支付和家庭纳税后可用于支出的净收入。用公式表示为:

yd=y-T+tr  (2-12)

在式(2-12)中,tr是政府向居民提供的转移支付,T是居民向政府缴纳的定额税。所谓定额税T,就是不随着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的税收;反之,则称为比例税。

引入政府部门以后,一个经济体的总支出由三部分构成,即居民的消费支出、企业的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用公式表示为:

AE=c+i+g  (2-13)

根据前面的假定,投资是外生变量。政府购买如何决定,由什么决定是财政学关心的问题,故在此也假设它是一个外生变量。在两部门经济中,居民消费是国民收入的函数,在引入政府部门以后,居民消费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c=α+β(y-T+tr)  (2-14)

均衡国民收入就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候的国民收入,也就是y=AE时的国民收入。因此,

y=α+β(y-T+tr)+i+g

下面,我们用具体数据来说明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为此我们假设:

c=α+βy=160+0.75yd, tr=0,

i=100亿元, T=80亿元, g=200亿元

根据上述已知条件,我们知道:

yd=y-80

c=160+0.75(y-80)=100+0.75y

因为在三部门经济中,总支出AE=c+i+g,总供给AS=c+s+T,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是AE=AS,即

i+g=s+T  (2-16)

根据前述已知条件,可以得到储蓄函数:

s=yd-c=y-80-100-0.75y=-180+0.25y

将上述已知条件代入式(2-16)得

100+200=-180+0.25y+80

根据式(2-15),我们知道决定和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因素如下。

第一,自发性变量:居民自发性消费α、企业投资i、政府购买g、政府税收T和政府转移支付tr。其中,均衡国民收入与α、i、g和tr成同方向变动关系,与T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例如,当政府提高税负水平,T由80亿元增加到100亿元时,均衡国民收入就变为亿元=1 520亿元,比1 600亿元减少了80亿元。

第二,边际消费倾向β将通过乘数效应影响均衡国民收入。例如,当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由0.75降低到0.6时,均衡国民收入就变为亿元=1 000亿元,比1 600亿元减少了600亿元。这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少许的变动将引起国民收入数倍的变化。关于乘数的概念,我们将在本章第四节做进一步分析。

三、四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四部门经济,就是在家庭、企业和政府三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引入外国部门后的经济。引入外国部门后,需要对三部门经济模型做如下三个方面的修正。

第一,引入外国部门以后,意味着本国企业将面临四个方面的需求:居民的消费需求c,企业的投资需求i,政府购买g和出口需求x。一个经济的总支出用公式表示为:

AE=c+i+g+x  (2-17)

第二,引入外国部门以后,意味着本国的家庭、企业和政府将购买外国人的商品和劳务,即进口m。因此,需要在一个经济的总支出中减去本国的进口支出,才真正代表对本国商品和劳务的总支出。用公式表示为:

AE=c+i+g+(x-m)  (2-18)

在式(2-18)中,(x-m)被称为净出口。如果它大于零,表示出现了贸易顺差;如果它等于零,表示贸易平衡;如果它小于零,表示出现了贸易逆差。

第三,假设一国的出口为外生变量,进口是收入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m=m0+γy  (2-19)

在式(2-19)中,m0为自发性进口,γy为引致性进口,γ为进口倾向。

均衡国民收入就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候的国民收入,也就是y=AE时的国民收入。根据前述假定,可得四部门经济的均衡等式:

y=α+β(y-T+tr)+i+g+x-(m0+γy)

根据式(2-20),我们知道决定和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因素如下。

第一,自发性变量:居民自发性消费α、企业投资i、政府购买g、政府税收T、政府转移支付tr、出口x和自发性进口m0。其中,均衡国民收入与α、i、g、tr和x成同方向变动关系,与T和m0成反方向变动关系。由此不难看出一个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宏观经济原因,即通过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可以增加一国的总支出,在没有供给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乘数效应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第二,根据式(2-20)我们可以得到新的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出口乘数和自发性进口乘数。另外,我们还发现,边际进口倾向将降低自发性变量的乘数效应。这些我们都将在本章第四节进行详细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